相關鏈接
佛山市境內通航河段主要有西江干流、東平水道、順德水道、容桂水道、水口水道、蘆苞涌、西南涌等,合計通航里程達1350公里。轄區內有8個重要港區和12個一般港區,一類口岸3個,二類口岸及裝卸點11個,其它各類碼頭460余座,跨河橋梁超過300座。
伴隨佛山及周邊區域經濟的迅猛發展,轄區船舶流量、水上貨物運輸吞吐量持續增長,加之諸如“汾江南路延線工程”、“魁奇路延線奇龍大橋”等省市各項重點涉水工程建設增多,水上交通安全風險愈趨嚴峻。
近年來,船舶觸碰橋梁、渡船失控、船舶溢油等險情事故時有發生,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影響,也對水上應急救援的快速、高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隨著科技技術日趨成熟,科技產品在應急救援中應用日益廣泛,為應急救援快速有效的實施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通過多年的建設,佛山市水上交通(溢油)應急指揮中心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化在海事應急救助方面的能力應用,先后在全轄區建成CCTV視頻前端364個,VHF基站及船臺25座,擬建雷達站4座,自主開發建設的水上交通智能管理系統在水上應急救助方面作用顯著。指揮中心成立以來,共接有效報警498起,處置報警498起,接警處置率100%;組織應急搜救172次,救助遇險船舶217艘,成功救助201艘,船舶救助成功率92.6%,救助遇險人員449人,成功救助442人,人命救助成功率98.4%,較好地完成了佛山轄區的水上應急反應工作。
目前,佛山五區人民政府先后成立水上交通(溢油)應急指揮分中心,并建立應急救援預案,與設于佛山海事局的佛山市水上交通(溢油)應急指揮中心,形成“一中心,五基地”的市、區兩級應急救援體系。
2016年,佛山市水上溢油應急服務區建設項目已正式啟動,該項工作的開展將為佛山提供更加全面的溢油應急服務(擬建設東平水道、西江下游和順德水域等3個溢油應急服務區,設置了平洲、南莊、河口、富灣、荷城、洪奇瀝、大洲等7個溢油應急服務點,各服務點接受佛山市及當地水上交通(溢油)應急反應指揮(分)中心的調度和監督,配合開展相關演習,在服務水域內提供溢油應急清污服務,無償開展無主溢油清污行動。該項目為佛山轄區重點水域提供了水上溢油應急清污處置服務,屆時溢油應急響應時間有望大大縮短,轄區溢油應急處置效率有望提高。


1.為何選擇三水思賢窖演習?
演習地點選取在佛山最危險航段——思賢滘。
佛山市三水區位于廣東省中部,東壤廣佛,北鄰清遠,西聯廣西,南接江門出海口。轄區內河涌縱橫交錯,西江、北江、綏江在此匯流,水上交通繁忙,船舶通航密度大,其中演習地點思賢窖是連接西江與北江的唯一通道,全長2.5公里,日均船舶流量最大達800艘次,是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東平水道的源頭,也是珠三角以致廣東、廣西最繁忙的內河航段之一。
由于該河段狹窄彎曲、淺灘暗礁多、激流漩渦急,同時受汛期、霧季、雷雨大風等極端天氣影響明顯,特別是受汛期西北江水位差影響,流態復雜,船舶操縱極為困難,是典型的事故多發水域,在2013年被廣東海事局列為我省十大危險水域之一。近年來伴隨水運經濟的發展,水上運輸危險品貨物的增多,車渡船頻繁橫越通航密度較大的東平水道,對水上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也提出更高要求。三水水域轄區分布有5艘水上加油船,為過往船舶提高燃油供售服務,船舶頻繁進行供售油作業,存在發生水上溢油污染飲用水源的風險。僅在三水西南附近河段內,建有佛山和廣州西江引水工程、松園水廠、西南水廠和一些企業取水口共7處,供應廣佛兩地近千萬人的飲水需求。這些因素相加,三水河口思賢窖水域成為了演習的最佳場地。
2.佛山市水上交通(溢油)應急指揮中心
佛山市水上交通(溢油)應急指揮中心于2009年10月由佛山市政府發文成立(佛府辦[2009]257號),由佛山市分管副市長任總指揮,市府副秘書長、佛山海事局局長以及市安監局局長任副總指揮,市委宣傳部、市安全監管局、各區政府、佛山海事局、佛山航道局、交通局等20個成員單位。該中心負責統一協調佛山市水上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工作,指揮中心辦公室設在佛山海事局,并已納入廣東省海上搜救中心序列進行管理,接受省搜救中心業務指導。
3.佛山藍天救援隊
“佛山藍天救援隊”成立于2014年8月,是佛山市首支社會救援志愿團體,可以向社會免費提供水上救援、高空救援、自然災害救援等志愿服務。它的成立進一步豐富了佛山市水上應急救援力量,有助于全面構建佛山市水上聯防應急救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