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瑩 馬士基航運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航運企業的影響研究
◎ 王瑩馬士基航運
本文首先分析航運企業的運營成本,分析石油對航運企業運行中燃料的成本的影響,其次分析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因素以及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現狀,然后對國際油價下跌對航運企業造成的影響分析利弊,最后提出應對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策略。
國際原油 價格 航運企業
運輸成本各項目占成本的比重稱之為成本結構。航運成本國際上一直有多種不同的劃分方法,最常見的劃分方法是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這兩大類。
按我國航運企業習慣的一般劃分方法,固定成本項目有:潤料費、船員費、物料備件費、折舊費、修理費、保險費、管理費、其它營運費用。屬于變動成本的項目有:燃料費、港口及運河費用。
從走勢圖中可以看出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整體仍持續保持下降的趨勢。
從基本面來看,未來幾年,由于缺乏先決條件,油價不太可能再高漲至90美元/桶,在未來幾年內,可以預見到低油價將是大趨勢。只有當油價觸底時,才有可能反彈,而觸底價或將低至40美元/桶或以下。但目前形勢下,油價反彈并無充分客觀條件。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約為9400萬桶/天。2016年國際石油市場仍然總體疲軟,油價將維持在45/桶至60美元/桶。2016~2018年,世界原油需求大致在9700萬桶左右。這將使世界石油庫存量持續增加。
經過各方市場分析得出結論,一致認為由于將要面臨的挑戰,國際原油市場走勢在2016年的走勢不甚明朗。因此,包括歐佩克在內的各方均選擇持觀望態度,避開風險。這種觀望而不作為的做法無疑于對供求關系的不平衡現狀雪上加霜,甚至將波及上游開采業的投資現狀并帶來連鎖負面效應。由此我們可以認為,2016年國際油價將繼續疲軟,不會有大幅反彈。

圖1 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分析
3.1國際油價下跌對航運企業的優勢
3.1.1運營成本削減
燃油作為航運企業最大的成本消耗,航油價格的下調將直接減少航運企業的燃料支出費用。油價長期徘徊在低谷,直接影響到航運企業成本下降,從而成為油價大跌的受益方。同時受益于油價大跌的航運股,除了油價降低引起成本降低從而實現盈利,在資本市場,航運公司的年業績也集體向好。雖然整體運價有所下滑,但主要航運企業均保持了整體運力的擴張,收入保持穩健。航運企業從油價下降以來成本大降,招商輪船、中海集運、中海發展、天津海運等國內航運公司業績良好,實現從虧損到贏利的轉變。分析師認為,由于國際油價持續走低,航運股將受益于低油價時代,從而業績改善,但由于航運業并未走出低迷期,盈利增長難以持續。
3.1.2推動大型油船提速運營
隨著原油價格暴跌刺激貨運需求增長,船東為獲得更高的日收益開始提速運營船舶從而能夠讓貨物更早地完成交付,近日市場上的大型油船正在以近2年多以來最快的航速運營。
據RS Platou經濟研究數據顯示,裝載200萬桶原油,超過1000英尺長的超大型油船(VLCC)在今年2月的航速達到了12.57節,而上一次達到這一航速水平是2012年8月。石油貿易的發展推動了原油運輸的發展,這些VLCC自今年1月以來平均日收益均超過71000美元,其開年油運運價之高,是自2008年以來表現最好的。而根據倫敦VesselsValue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VLCC的航速的確是自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該機構稱,原油價格的下滑促使油運量大幅上升,船東通過提速運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運輸盡可能多得貨物,因此盡管加速運營將增加燃料成本,但船東仍然有利可圖。
3.2國際油價下跌對航運企業的弊端
3.2.1不利于原油開采,影響輸入
如果油價過低,將不利于石油開采,由于缺乏贏利性動力,石油產量將大幅下降。在油價維持較高水平時,不但石油產量增加,石油產品替代品也將增多;而低廉的價格卻會導致一系列負面作用,使石油產量更快下降。
世界迫切需要石油,而航運企業的運營需要石油作為燃料。當石油價格太低時,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此時對航運企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不利于航運企業的發展。當國際石油價格持續降低時,會加劇市場的需求,供不應求的現象會愈發嚴重。
3.2.2運營風險
油價下跌導致航運企業運營成本降低,對航運企業是一大利好因素。但事實上,從航運企業的財務表現來看,卻很難評判油價高或油價低哪個更好。綜觀歷史數據,油價波動與經濟發展總是同步。也就是說,燃油成本降低為航運企業帶來的利益,往往被經濟蕭條時的航運企業疲軟的運量需求所抵消。如果將油價下跌視作經濟衰退的信號,那對航運企業來說就很糟糕了。
4.1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面對難以預知的國際油價波動風險,航運企業應進行如下防范措施:
(1)建立燃油儲備機制,加強控制燃油成本。燃油成本占我國航運企業的營運成本已達到50%左右。我國航運企業所使用的燃料油與上游產品原油價格息息相關,因此航運企業燃料油價格總會受到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原油價格如果產生劇烈波動,將使航運企業的航油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航運企業的成本控制難度也將加大。
我國可以通過建立燃油儲備基地,在燃油價格相對較低時購進燃油。在燃油價格相對較高時,向國內航運企業以較低廉的價格出售燃油,以此緩解航運企業在高油價時面臨的成本壓力。
(2)合理運用金融衍生品,規避國際油價波動帶來的風險。航運企業應以規避風險為目的,鎖定燃油成本為目標,進行諸如期權、期貨、互換協議、遠期等合適的金融衍生操作,以此規避國際油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在進行金融衍生操作的過程中,航運企業應具有風險意識,按照合理的資金杠桿比例和金融衍生品頭寸數量進行操作,切勿過度投機,避免國際油價意外波動,帶來損失。
4.2政府提供支持
我國政府制定了航運業相關政策,對航運業諸多方面起了決定性作用。例如:燃油附加費征收、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頒發、燃油供應體制改革等方面。這些對航運企業控制燃油成本都是至關重要的政策。在此基礎上,建議政府提供如下政策支持,以使我國航運企業在燃油領域可以更健康有序的發展。
首先,在金融期貨領域,鼓勵有條件的航運企業參與場內套期保值業務。目前僅有數家大型國企獲準可從事境外交易所的場內業務,并受到套期保值的數量限制。而國內各家航運企業并未獲得政府批準,因此只能進行風險較高、不受監管的場外交易,由于國內航運企業操作人員缺乏經驗,在場外交易中面對風險無法管控,容易造成虧損。另外,國內法律體制尚未健全,相關法律監管仍不及時,更加重了場外交易的風險。比起場外合約,場內交易在價格上無疑更加透明,止損成本較低,并且因為有專門監管機構,被國外金融機構獲利的可能性較小。因此,資本實力強、經營業績佳、資產質量好、內控制度完善并且有套期保值要求的航運企業應積極參與境外套期保值場內交易。其次,應改變目前的燃油寡頭壟斷體制,引入競爭機制,逐步放開燃油市場,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經營燃油供給業務。航運企業降低燃油成本的關鍵在于在燃油供應市場引入競爭機制,給航運企業提供更多選擇。具體步驟如下:
(1)政府有關部門進行調研,了解目前國際市場運作規則及國內燃油成本的核算原理。
(2)逐步放開限制,引入市場機制和航運企業的運營機制。
(3)經過有針對性的調研,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政府由行政主管職能逐步過渡為制度設計與制度監管職能。
[1]陳健飛,陳梁.淺析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航運業的影響[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1(11).
[2]王劍雨.國際油價波動對國內產業的影響[J].經濟導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