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云
智能家居你慢點“走”
張靜云

當我們推開家門時,燈光自動點亮,電視里播放著愛看的節目,熱水器開始工作,窗簾自覺主動拉上……隨著互聯網與科技的聯姻,這些曾經只出現在屏幕中的未來場景逐漸成為現實。智能產品更迭速度遠遠超出你想象,云朵鬧鐘、隱形音響、智能水杯、智能插座等新型產品借力在眼球經濟時代火了一把!
市面上供給選擇的種類越來越繁雜,然而,這些科技產品的弄潮兒真的如想象中美好嗎?
世界上第一棟“智能建筑”于1984年建成,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 City Place 大廈配備了先進的通信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及自動監控和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當時能瞥見智能家居的身影,還沒有成形的概念。
隨著各種跨界玩法的涌現和技術的成熟,中國的智能家居產業逐步發展,2012年海爾發起成立了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人們才慢慢將視角投送過來,開始了集體化的探索。
緊接著,國際互聯網巨鱷、國內家電企業、IT企業、電商等紛紛高調進軍智能家居,AI、VR、物聯網、云技術、機器人的融入給這個行業帶來無限的可能性,2014年被業內人士看作智能家居的元年。
有了技術和資金作支撐,智能家居應該是“如魚得水”了,但究竟什么樣的生活叫智能家居生活,恐怕很多人都沒辦法說清楚。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普遍認知是:“可以遙控,與APP連接的家居產品。”
談到產品,就先來說說市面上一度流行的智能燈泡。筆者拿到這個燈泡時心里按捺不住好奇想體驗,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用的燈座安裝好,打開APP配好網,燈泡的操作界面有四種模式可供選擇:白光模式、彩光模式、情景模式和定時模式,不同的場景下能營造不同的氣氛。
問題出在哪里呢?筆者發現打開APP與手機連接的
過程過于漫長,切換模式時甚至經常出現3~5秒鐘延遲,總需要等待一會兒,通過手機APP關閉燈泡后意味著下次點亮必須用到手機。和普通燈泡即開即用的特征相比,它不夠簡約。智能產品的配網過程還有點復雜,年輕人講究情調的可能愿意倒騰,大部分人恐怕忍受不了它的不穩定性和操作難度。
按照廠商的構想,用戶可以對燈泡進行智能控制、調色,甚至還可以和家中的其他產品進行互聯。可惜,所有這些吸引人的功能都要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序來操作實現,智慧化能力實在有限。
很多家電產品都是過于追求花樣和智能,忽視了最基礎的操作設置,像智能電視,老人并不能很快調出節目臺;衛生間的紅外感應燈,當用戶進入衛生間時燈亮起,離開時燈關閉,看似方便智能,但是在該紅外燈感應不到衛生間內人的活動時也會自動熄滅,此時需要用戶發出動作才可亮燈。“智能”是讓生活更方便、簡單、舒適,這樣的智能只增加了操作難度、讓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目前,我國智能家居的觸角延伸到了家庭環境、安防、燈控、插座等領域,新奇一點的有新浪wifi智能氣象站、BroadLink智能插座、Gunilamp智能彩色燈泡、Honeiphone鑰匙尋找器、HAPlfork智能減肥餐叉、ShowerTunes防水揚聲器浴簾、August智能門鎖、WeMoSwitchMotion電器遙控系統、iGrill燒烤烹飪溫度計、LARK靜音鬧鐘和睡眠感應器、飛利浦智能LED燈等。
但更多的人只是當看客,并不真正買產品。智能家居的概念熱、產品炫,卻尚未真正重塑人們的家居生活形態,很多智能單品價格昂貴、實用率很低,消費者對多個系統集成的高科技智能產品有一種莫名的畏懼感。
這說明傳統的燈光、窗簾、暖通空調等智能家居控制類產品暫不足以構成消費熱點,市面上宣傳的一些不同品牌的智能插座,大多停留在遠程控制、預約定時、用電安全等優勢上。且其推廣使用的成本較高、用量較少,安裝調試非常繁瑣,尤其是家居中控產品,供應商很難完全了解消費者現場物理結構和真實的需求,而消費者也比較難了解產品的功能和各種外觀。雖然目前設計逐漸傾向于簡易化操作,但實際組建仍然需要專業人士調控,比較“挑用戶”。
智能家居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它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給用戶帶來了便利,背后隱藏的安全問題呢?這是個容易被人忽視的環節,所謂的熱門智能家居設備中都存在很多的漏洞,包括電視、網絡攝像頭、遙控插座、門鎖、家用警報器和車庫門遙控開關等,有的操作密碼過于簡單,甚至與網絡連接時無加密,容易遭到攻擊,這些安全性極弱的環節,都可能成為黑客入侵智能家居系統的源頭所在。
試想一下,如果是一把智能門鎖,在被黑客攻擊之后失去功能也就徹底癱瘓了,談智能化、舒適度都是奢望,反而會成為黑客收集用戶家庭數據信息的突破口,因為設備一旦成為黑客竊取數據的工具,用戶失去的將是家庭隱私,甚至會涉及到一些密碼,最終的損失可能難以彌補。
智能家居應該是最大程度契合智慧家庭的消費需求,不管是哪個品牌或是怎樣的產品,家電設備之間必須是互通的。在整體大環境不走俏的狀態下, 一些智能家電企業推出產品的出發點都是基于競爭層面,而不是消費者層面,設計上并不能做到整體智能。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不同品牌的家電產品,每個家庭都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個“孤島”, 家電行業缺乏一個能實現各品牌設備兼容的協調平臺,這種條件下的智慧家庭還是停留在夢想階段,企業只能在“偽智能”戰略中游離,智能家居并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真正的智能家居追求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各種線路、產品的綜合。智能家居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做到APP控制,而是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為家庭量身定做智能方案,跟隨用戶的需求、心情,輕易轉變家的狀態。
這一天,希望不會到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