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臺
深圳:立體綠化可抵扣配套綠化面積
城市建設用地狹小與市民對綠化需求之間的“沖突”愈發激烈。為鼓勵新建工程立體綠化,日前發布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綠化條例》中,設專章規定:“新建建設工程項目實施立體綠化的,立體綠化可以折算抵扣配套綠化用地面積,但商業服務業類建設工程項目的抵扣面積不得超過50%,其他類建設工程項目的抵扣面積不得超過20%。”同時,《條例》也要求相關部門盡快制定立體綠化技術規范以及立體綠化與地面綠化的折算辦法。
甘肅:“以獎代補”建設特色小鎮
日前,甘肅省出臺《關于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省級財政將采取整合部門資金的辦法對特色小鎮建設給予支持。同時,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按期完成任務、通過考評驗收的特色小鎮給予一定的獎補資金。特色小鎮所在縣級政府要將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的租賃收入以及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費等資金,專項用于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各地要積極研究制訂具體政策措施,對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給予支持。并提出將用3年時間,在全省建設18個特色小鎮。
云南:為建筑工程裝“減震器”
云南是破壞性地震較多、災情嚴重的省份之一,為此,日前《云南省隔震減震建筑工程促進規定》發布,將從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規定》明確,抗震設防烈度7度以上區域內3層以上且單體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學校、幼兒園校舍和醫院醫療用房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烈度8度以上區域內單體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重點設防類、特殊設防類建筑工程以及地震災區恢復重建3層以上且單體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工程應當采用隔震減震技術。
北京:列出黑臭水體治理時間表
今年8月,北京市組織了專業評估檢測機構全面摸查了轄區范圍內505條河道水質情況,根據摸查情況,于日前召開的北京水生態環境保護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時間表:今年計劃完成69條段、294公里的黑臭水體治理任務;2017年年底前,城市副中心上游16條河道水質將基本還清;2018年年底前,黑臭水體將全部消除;2019年,中心城和副中心建成區將率先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污水基本實現全處理。
廣州: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檢測“一網清”
廣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檢測狀態網上查詢功能日前正式開通使用。凡室內送檢用戶,只要登錄該中心網站,輸入工程代號和密碼,即可辦理網上委托及查詢業務。這是廣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員會進入“互聯網+”時代再邁新步的又一舉措。同時,在試驗過程中,送檢用戶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到整個試驗進程,包括樣品處理和試驗、報告審核、批準和制作等檢測狀態,并根據檢測狀態及時領取檢測報告。保證了檢測結果的公正、高效。
池州:全力推進“陽光規劃”
今年以來,安徽省池州市全力推進“陽光規劃”。規劃部門先后開通了“規劃大家談”、“投訴意見箱”等互動參與平臺,廣泛征集群眾對城鄉規劃工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查找和改進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同時,通過規劃進社區、網站開專欄、現場公示牌等形式,及時對城鄉規劃的編制或實施進行批前公告和批后公示。實施督察員制度,向各縣區派駐規劃督察員,強化對各地的規劃指導和監督。編制并公布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全力推進權力依法規范公開運行。

湖北:新建建筑設計100%節能
日前,湖北省對全省建筑節能工作進行了巡查,共抽查91個項目,總建筑面積212.68萬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36項、居住建筑55項。結果顯示,全省城鎮新建建筑設計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竣工驗收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99%。對于巡查發現存在的如下問題:節能計算書、備案表與設計圖紙不一致,施工現場隨意變更設計降低節能標準等,該省要求強化設計和施工過程的監管,確保建筑節能法規規定和強制性標準執行到位。
延安:計劃完成23935套棚改建設任務
棚戶區改造是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來,延安市圍繞“中疏外擴”這條主線,先后實施了2015年~2017年棚戶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共開工棚戶區改造97個項目36606套,竣工23381套,完成投資116億元。今年,計劃落實51個項目23935套建設任務,目前,全市新建項目開工23935套,開工率100%,竣工14839套,完成投資5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