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麗
(遼河油田歡喜嶺一小 遼寧盤錦 124010)
小議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策略
王洪麗
(遼河油田歡喜嶺一小 遼寧盤錦 124010)
數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的重點科目,根據我國目前數學教育的發展現狀來看,國家教育部門,對于小學的數學教育關注力度是非常大的,畢竟小學數學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教學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我多年教學經驗來看,我發現小學生數學作業的完成質量有待提高。基于此,本文就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策略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給廣大人民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參考意見。
小學數學 個性化作業 策略
隨著新課改理念滲入小學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成為教師們的教育重點。因此,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展,提高小學生數學作業的有效性,對于學習思維的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小學生的數學作業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希望通過對作業形式進行改革,使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不在存在作業是一種負擔的心理。既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又促進學生的發展。
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差異,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也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科學習的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由易到難。主要是基礎類、綜合類、拓展類習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和成功的機會,給每個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從而為每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在做作業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隨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1]。
糾錯型作業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收集學生經常做錯的習題并進行整理編輯,而后讓學生練習,讓學生在糾錯中掌握知識、發展進步,這樣做針對性強,有效性高。
開放型作業指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形式多樣、內容現實有趣,富于思考、探究的開放性作業,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地運用自己的思維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層面,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問題,以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地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開放”指具有不同的解答方式和結果的練習題。比如說:對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進行設計:
1.湊數游戲(把下面的小數湊成整數)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使這道題可以進行簡便運算。

師:括號里可以填什么數,使這道題可以進行簡便運算。
生:可以填5.7,這樣可以和4.3湊成整數10,進行簡便運算。
生:可以填1.32,這樣可以和8.68湊成整數10,進行簡便運算。
數學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環境不同,從而存在生活差異性。實踐型作業指在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使教學的影響延續到全部的生活中,使學生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主要包括: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其實學習數學知識不僅僅是為了考試的成績,而是為了學習一種能力,一種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鍛煉一種思維,一種運用數學邏輯去思考問題的思維能力[2]。尤其是《圖形與幾何》這節課程,要想完全掌握這節課程的內容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和空間結構,因此,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應該結合實際生活,從而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例如:在圖形和幾何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生以小組分單位,讓他們將作業中的物品在課下進行收集,并且就小組的物品,小組在設計一道習題,鞏固教材的知識,提升作業的效果。
數學教學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課內知識的層面上,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作業把學生引向課外,拓寬知識來源,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如:在學完統計后,我讓學生去調查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課,最愛看的電視節目,最愛做的游戲等活動,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處理,讓作業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具體的生活中,體現數學的生命力。
新課改指出:數學和音樂、美術等其他學科的整合,能使學生更愛數學,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特點設計數學作業,增強作業趣味性,從而達到雙學科或多學科“共贏”的目的。
找到數學知識與美術學科的相關點,把數學教學與美術教學有機地融合,設計數學作業,讓學生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營造美的氛圍,體現美的享受,創造美的生活,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做數學的樂趣,也培養了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優美的音樂能使人心情舒暢,使人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在數學中巧妙地應用音樂,能起到神奇的功效。我們可以將數學知識,以學生喜歡的節奏或旋律進行個性化創編,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識記。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收集、分析、處理有關資料,促進數學學習。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等知識后, 講解作業的時候,提前準備好所需要的教學工具,在自主思考、小組交流、班級討論之后,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DV和投影儀進行連接,之后教師在班級中通過變換DV的角度,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圖形中每個面的結構,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根據上文敘述可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作業的形式進行個性化設計對小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在設計小學生數學作業個性化形式時,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不是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的發展,結合學生的情況,制定出適合全班學生發展的作業形式。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不斷的鼓勵學生拓展思路,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去解題,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在提高學生作業效率的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1]王菊芳.優化數學作業設計,切實減輕學生負擔[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上旬),2012(11):25-26.
[2]曾艷.讓作業設計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我的“3.3.3法”數學作業設計[J].都市教教(下半月),2013(0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