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才錄
眾所周知,銀行是辦理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的金融機構,是經營貨幣的企業。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在世界各國又出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奇葩銀行”。比如,食物銀行、時間銀行、糞便銀行等。
日本的“食物銀行”
在日本神奈川縣,有一家奇特的銀行——“川崎食物銀行”。它是由一位名叫高橋實生的女士創辦的。
“食物銀行”的主要工作是將準備廢棄的食物收集起來(被廢棄的原因通常是快要到達保質期或是包裝印刷錯誤等),然后免費分發給缺少食物的貧困家庭和社會上的流浪群體。田中一惠女士就是“食物銀行”的受益者之一。她是一位單親媽媽,家里有一個正上初三的兒子。她之前的工作是幼師,然而因為慢性病惡化,她無法再繼續這份工作。當她手頭僅剩下幾千日元,每天連飯都吃不飽時,她從報上看到了“川崎食物銀行”的公益廣告,于是她迅速向“川崎食物銀行”提出了救助申請,并很快收到了他們送來的毛毯和食物。
瑞士的“時間銀行”
在瑞士有這樣一家奇葩銀行,儲戶存入或支取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這就是風靡瑞士的“時間銀行”。
“時間銀行”讓人們在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在未來自己老了病了需要人照顧時,再把存在“時間銀行”里的“時間”支取出來使用。
克里斯蒂娜就是“時間銀行”的一位儲戶。她今年66歲,是一名失獨老人。退休后,克里斯蒂娜來到當地社保機構的“時間銀行”申請照顧一位87歲的名叫利薩的老人。在服務滿一年后,“時間銀行”就會將她工作的小時數統計起來,并頒發給她一張“時間銀行卡”,等到她病了或老得不能動的時候,她就可以憑著手里的“時間銀行卡”去當地社保機構的“時間銀行”支取她存進去的“時間和時間產生的利息”。屆時“時間銀行”的工作人員就會每天指派專門義工到醫院或她的家中去照顧她。
美國的“糞便銀行”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梅德福市,有一家名為Open Biome的“糞便銀行”,它成立于2012年。
在美國,每年有1.4萬人死于感染難辨梭狀芽孢桿菌。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后馬克·史密斯經過研究發現,健康糞便移植術是目前已知治療難辨梭菌感染最有效的療法——一種從捐贈者糞便中獲得有益菌的療法。可是,健康的可供移植的糞便從哪里來呢?由此,馬克·史密斯成立了“糞便銀行”——負責檢測和收集捐贈者捐贈的健康糞便,然后為美國122家醫院提供糞便微生物移植手術所需的糞便樣本。
潘光賢摘自《中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