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壇

在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紀念日之際,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20卷本的“詩體插圖珍藏本莎士比亞作品集”。該套文集是以詩體版《莎士比亞全集》為基礎,綜合考慮悲劇、喜劇、歷史劇、傳奇劇和十四行詩,精選出20種出版單行本,并配以約翰·吉爾伯特爵士創作的全套經典插圖。由方平主編、主譯的詩體“莎士比亞文集”是華語世界第一個用詩體翻譯的莎士比亞譯本。莎士比亞戲劇的原貌是以素詩體為基本形式的詩劇,該套文集以詩體譯詩體,盡量使譯文在語氣、語言節奏感上更接近莎劇原貌。該文集融入了最新的莎學研究成果,每部劇作和詩歌作品之前均有“前言”——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題等,對作品做出綜合評價;之后又附有簡明扼要的“考證”——對作品的版本情況、寫作年份和取材來源等做出交代。歐美現當代莎學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有一部分來自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研究莎士比亞戲劇,即強調莎劇和舞臺演出之間的密切聯系。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形象取代了19世紀浪漫主義評論家們心目中的詩人兼哲人的莎士比亞形象。方平等譯者要求自己“進入角色,進入戲境”,用“詩體”還原了莎士比亞戲劇大師的形象。
皮格利亞在當代阿根廷乃至整個西班牙語文壇享有極高聲譽,曾獲得西班牙“文學評論獎”、委內瑞拉“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說獎”及“阿根廷作家協會最高榮譽獎”等重要獎項。近日,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引進,北京大學西班牙語教授、著名翻譯家趙德明翻譯的皮格利亞最新小說《艾達之路》中譯本正式與中國讀者見面。皮格利亞1940年出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安德羅蓋市,畢業于拉普拉塔國立大學歷史系。曾作為出版社主編策劃過多套偵探小說,1961年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彈弓》。而真正幫助他贏得國際文壇廣泛關注和聲譽的是其發表于1980年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人工呼吸》,這也是皮格利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評為當代阿根廷最出色的十部小說之一。這次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引進的《艾達之路》是皮格利亞于2013發表的一部兼具自傳和偵探小說特色的作品,作者將其作為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的經歷與當年美國轟動一時的“大學炸彈客”案件融合在小說里,情節曲折起伏、引人入勝,文學性和可讀性兼備,在2014年第40屆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書展上被選為最受歡迎讀者獎。皮格利亞一共發表過五部長篇小說,從第一部《人工呼吸》到2013年的《艾達之路》,后現代偵探小說的元素始終貫穿其中,除此之外,出現在作品中最多的就是作者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歷塑造出的大學教授倫西這個角色,在其多部作品中,倫西在解開謎團過程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皮格利亞不僅是阿根廷當代最重要的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之一,他還做過很長時間的大學教授,也出版過雜文集,寫過戲劇和電影劇本。
《時間之間》中文版日前正式上市,該書由英國作家珍妮特·溫特森改寫自莎士比亞的劇作《冬天的故事》,青年翻譯家于是擔綱翻譯。2016年正值戲劇之王莎士比亞辭世400周年,英國霍加斯出版社聯手全球視野內的頂級小說家,開啟改寫莎士比亞經典劇作的計劃。該項目于2014年春啟動,首批包括七部作品,將于2017年秋季前全部推出。未讀與企鵝蘭登(北京)將聯手推出霍加斯·莎士比亞系列的全球獨家簡體中文版。《時間之間》是本系列的開篇之作,作者將原著故事背景轉移到當代美國,通過現代小說的表現手法進行改寫。雨夜中,從酒吧下班的黑人意外遇見一個被遺棄的女嬰,決定將其收養,并養育成人,關愛有加。女孩長大后,與少年墜入愛河,卻不知自己的生父與愛人的父親之間有著怎樣的恩怨情仇……珍妮特·溫特森1959年生于英國曼徹斯特,1985年,其處女作、半自傳體小說《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榮獲惠特布萊德首作獎。
在亞洲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印度著名文學巨匠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誕辰155周年之際,中國首部從孟加拉文直接翻譯為中文的《泰戈爾作品全集》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泰戈爾的作品被中國不少翻譯名家從英譯文翻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讀者,受到了中國讀者的喜愛。泰戈爾曾三次訪華,致力于推進印中文化交流事業。作為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項目,《泰戈爾作品全集》依據泰戈爾的孟加拉文原著歷時五年翻譯而成,不僅收集了他一生創作的全部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還收錄了詩人自己用英文創作的8部英文詩集的孟加拉文譯文,以及他在國外部分英文講演稿的孟加拉文譯文。全集共33冊、1600萬字,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泰戈爾作品最為全面詳實的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