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媽媽
不能隨便碰別人的身體,也不能讓別人隨便碰自己的身體,要傳達出“我們的身體是由自己做主”的掌控感。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對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充滿好奇,這時,他們可能會隨時爆出一些讓你不知所措的尷尬問題,比如,我從哪來?為什么妹妹沒有小雞雞……
不必慌、不必亂,孩子越關注自己的身體,我們越有機會幫助他(她)建立自己的身體隱私意識,從而讓孩子知道:自己有權力管理自己的身體,不讓人侵犯。
這些種種尷尬問題,如果你不知從何入手,就來看看資深的教育機構“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簡稱家計會或FPAHK,是香港負責推廣計劃生育的志愿機構,是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8個創會會員之一)的性教育小故事吧。相信你看完了,心中就會有答案(我們也可以通過繪本的形式給予孩子適當的性教育,詳情請見本期p74~p75)。
告訴孩子人是怎么來的,這是個教孩子認識自己、欣賞自己的好機會。
寶:“媽媽,為什么阿姨的肚子那么大?”
媽:“那是因為里面住了一個小人兒,你沒出生前也是住在媽媽的肚子里的。”
寶:“我在那里面有雞腿吃嗎?”
媽:“當然沒有啦,那時候你還沒有牙齒呢,是媽媽吃完之后,通過臍帶把食物送給你的。”
寶:“肚子里會不會很黑呢?”
媽:“會啊,不過那時候你很勇敢,都不怕黑,只是在里面開心地等待出生呀。”
爸爸媽媽可以主動跟孩子分享新生命到來的喜悅,用自己或正在懷孕的阿姨們的故事,讓孩子感受到對新生命的期盼。
隱私部位自己洗還是媽媽洗?這不僅是衛生問題,還關乎能否讓孩子形成保護性器官和個人隱私的觀念。
媽:“讓我考考你,洗澡時你會清潔身體哪些部位?”
寶:“手啦、腳啦、腋下啦……”
媽:“有些很重要的地方好像還沒洗干凈呢!”
寶:“……是什么呀?”
媽:“陰莖呀!就是小便的地方,每天都要保持干凈。”
寶:“那你來幫我洗……”
媽:“寶寶,這是你的隱私部位,要慢慢學習自己洗。”
日常中,我們要有意無意地告訴孩子身體的哪些部位屬于隱私部位(背心和小褲衩遮住的地方等),教會孩子這些部位是不能隨意讓人觸碰的,但如果孩子表示除了這些遮住的地方,其他部位,比如手或者腳,也因他人接觸而感到不舒服,那就要讓孩子學會拒絕,并想辦法離開。
媽:“爸爸媽媽或其他人用洗手間時,你可不能亂走進去呢。”
寶:“但我想跟爸爸媽媽一起洗澡、玩水!”
媽:“雖然有時候爸爸媽媽會跟你一起洗澡,但有人正在使用洗手間時,我們不可以隨便進入,因為這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呢,知道嗎?”
寶:“知道了。”
習慣與爸爸媽媽一起的幼兒,可能誤以為洗手間是個好玩的地方。要讓孩子明白亂闖洗手間非常不禮貌,不亂闖既是尊重他人隱私,也是為了保護自己。
小男孩愿意和小女孩一起玩是好事,可以了解異性的不同特點,在適當的引導下,能更早地學會與異性相處并尊重對方。
媽:“寶寶,你喜歡跟小美一起玩嗎?”(寶寶搖搖頭)
媽:“是玩得不開心嗎?”(寶寶沒表示)
媽:“男孩子和女孩子可以一起玩啊,不用怕,慢慢學,開不開心都可以跟媽媽說。”
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分享與異性相處的開心經驗,鼓勵他們學會欣賞異性的不同特點,學習如何跟他人有禮貌地相處,并提醒孩子主動與爸爸媽媽分享自己的歡樂和憂愁。
孩子們一起玩時,經常會有身體接觸,甚至觸到隱私部位。爸爸媽媽要讓他們明白,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我們不能隨便碰別人的身體,也不能讓別人隨便碰自己的身體,要傳達出“我們的身體是由自己做主”的掌控感。
媽:“寶寶,跟別人玩時你會保持禮貌嗎?”
寶:“會啊!”
媽:“那我考考你,你會搶別人的玩具嗎?”
寶:“不會!”
媽:“碰到別人的隱私部位怎么辦?”
寶:“要說對不起!”
媽:“那如果別人碰到你呢?”(寶寶表示不知道)
媽:“媽媽教你,你要有禮貌,跟對方說‘請小心一點,還要盡可能不讓對方再碰到。”
家長不必緊張的是,這種情況下,孩子通常都沒有惡意,接觸別人的隱私部位只是因為一時貪玩,或不了解與人相處時應有的界線。家長只需一方面指導孩子保護自己及尊重他人隱私,一方面順便教育他們跟他人禮貌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