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虎超
洗澡之后
?仲虎超
我特別推崇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家長要做的,就是善于捕捉并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助力孩子健康成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有一句名言“不要僅僅成為父母,要成為身為父母的人”,足以讓每一名家長從中獲取有益的啟示。
一天晚上,3歲的兒子洗完澡,徑直脫鞋到床上躺著。我提醒他:“兒子,你這樣容易著涼。”“著什么涼!”看得出,他有些不耐煩。其實他心里很清楚我的提醒是出于對他的關心,但處于叛逆期的他,還是忍不住要抵觸,于是來了這么一句“反唇相譏”,明顯充滿“敵意”。心理研究表明,對一個6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很多時候是“對牛彈琴”,根本不頂用,他只是心里有氣需要發出來。如果強行“硬碰硬”,教育他不應該這樣沒禮貌地和父親講話,那只會導致我們之間的情緒和言語沖突,長此以往,也會導致孩子養成亂發脾氣的習慣。這是我所不愿見到的。所以接下來,我只需要理解和尊重他的負面情緒,并盡力化解,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基于此,我迅速回復道:“著涼的著和招來大野狼的招不是同一個zhao。”語速很快,立即引得兒子哈哈大笑,并且洋洋得意地重復了我的話:“著涼的著和招來大野狼的招不是同一個zhao。”在對語言運用頗為敏感的兒子看來,這樣的表達非常有意思,他立即把注意力集中于此,并且把剛剛的負面情緒完全拋到了九霄云外。
有時候孩子就是這樣,生氣對于他們而言,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要做的就是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學會合理地化解。我情急之下的一句幽默不但化解了孩子的負面情緒,也在不經意之間培養了孩子對于語言的好感。
當然,這樣做也有弊端,那就是家長片面以孩子為中心,老想著怎么去接納孩子的情緒,注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育,造成孩子對自己言行的對與錯缺乏足夠的認知和辨別能力。所以,同樣面對孩子洗澡后肚子上未搭毛巾毯的行為,除了以上的應對方法,有時我還會針對叛逆期的兒子做如下委婉表達:“兒子,你知道嗎?躺著睡覺不搭被子的話,肚子很容易著涼。”實踐證明,這樣的表述更易被兒子所接受。
過了一會兒,妻子示意兒子趴在床上,準備給他做保健按摩,這大約需要七八分鐘的時間。這對于一個剛滿3周歲的孩子而言,很有些難度。于是妻子現編了一則簡單的童話,并且兒子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魔法師。但此時正“遭受”背部保健之“苦”的兒子并不買賬,他只對自己被冠以魔法師的稱謂感興趣。他口中大喊:“爸爸,我是魔法師了。”我馬上來到臥室,“呵,你是魔法師啊。兒子,你知道嗎?所有的小朋友都渴望自己能夠成為魔法師,但并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有機會能夠成為魔法師。”鑒于兒子對語言運用的敏感性,我故意將句式搞得復雜些,借此操練他的語言表達。小家伙也不負我望,很快來了興致,重復道:“并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有機會能夠成為魔法師。”一字不誤,說完他自己也覺得這樣的語言表達很好玩。
兒童的語言發育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寶藏,蘊藏了許多的可能性。于是我繼續說道:“只有那些幸運的小朋友才有可能成為魔法師。”“爸爸,我幸運。”小家伙應聲答道。從傾聽、理解到順利作答,環環相扣,絲毫無誤,只是一瞬間的事兒,孩子語言運用的潛能真的是無限的!

正是由于在不經意之間,不放過許多類似“洗澡之后”這樣的生活教育契機,兒子的語言表達越來越好,我們的親子關系也越來越和諧。這一切,正是得益于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啟示。
編輯王淑娟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