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彥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上海 200000)
PPP模式在中國社區居家養老中的研究應用
唐文彥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上海 200000)
在2010年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這次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這就使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在這次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我國的人口增長正處于低生育水平時期。在六年發展期間,就使得我國人口目前以及未來的幾年中人口老齡化的狀況越來越嚴峻。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養老問題更加嚴峻,與此同時老年人群對生活的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狀況下,就對社區居家養老機構服務的質量和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服務過程中存在眾多的不可持續的發展因素。所以,在對社區居家養老機構服務中,應選擇適當的發展和經營模式,將各級政府和社會一些機構組織進行有效的結合,形成PPP模式,進而更好的開展于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服務。本文對PPP模式進行了簡要的論述,對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機構服務存在的不足進了分析,并對PPP模式應用在社區居家養老的必要性和相應的建議進行了闡述。本文的研究旨在促進PPP模式在社區居家養老的合理應用,進而提升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質量。
社區居家養老 養老服務 PPP模式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社會整體的結構主要由單位制為主,人口受地域限制的影響,流動性較少。在我國眾多的地區,不論是城鎮或是鄉村,均有固有的養老方式,只有為數較少的孤獨老人在養老院和福利院,由國家和政府進行集中的供養。在以往的養老服務中,養老的供給和實際的需求沒有明顯的矛盾。但是在人口逐漸老齡化情況逐漸嚴峻的狀況下,養老機構的服務很難滿足實際的需求。目前我國養老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其一是居家養老,其二是社區養老,其三是機構養老,其中將近96%~98%的老年人采用的是社區居家養老形式。
1.1 PPP模式的涵義
從國際組織和各界學者對PPP模式的理解來看,PPP模式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而言,PPP模式是指公共部門和私人組織,主要是為了提供公共產品或者服務,進而建立的不同種類的合作關系。而狹義的角度而言,PPP模式可以則是一系列項目融資的總稱,PPP英文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伙制。其是指公共部門通過和私人組織建立合作關系,進而提供公共產品或者服務的一種方式[1]。
1.2 PPP模式的特點
PPP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消除資金超支的現象。基于公共部門與私人組織在開始階段,是私人組織和政府一同進行特定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設施與融資項目的建設過程。這就保證了所合作的項目在技術與經濟上具有可行性,有效的縮短工作周期,進而使項目投放的資金費用得到降低。二是,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換,有效的減輕財政負擔。政府可以從繁重的事務中脫身出來,從過去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變成一個監管的角色,從而保證質量,也可以在財政預算方面減輕政府壓力。三是,有效的促進了投資主體的多樣化。利用私營組織來提供服務能為相應的政府部門提供較多的資金和技術的支持,有效的加快了投融資體制改革。其四是政府部門與私人組織互補長短,進而充分的發揮政府機構與私人組織的優勢,提供較好的服務。五是,對風險進行合理的分配。PPP模式在項目初期運行時,就能風險進行分配,基于政府部門對其中的一部分風險進行了分擔,這樣就使風險分配更加合理,有效的降低了投資方的風險同時也降低了融資的難度。六是,應用范圍較廣,該種模式突破了多種限制,這就使得其適用于城市公用事業[2]。
2.1 社區居家養老供需不均衡
近幾年來,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同時現今的老年人對養老生活的質量和水平具有較高的要求,需求也逐漸多樣化,這就使得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服務在供給和需求方面出現不均衡的狀態,這也使得供需方面的矛盾逐漸激化?,F今,我國各個地區的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服務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很難滿足實際的需求。在我國全國的范圍來看,所提供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項目主要將老年社區餐桌和幫助老年人就醫項目為主,在生活需求方面的服務項目也較為重要,而娛樂溝通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目前較少。在全國范圍來看,在社區居家養老提供的服務相對較好的地區,都很難全方位的滿足實際的需求。
2.2 社區居家養老籌資渠道過于單一
在國內開展的社區居家養老方面的服務。所花費的資金主要是當地政府部門、用者付費和社會資本。雖然我國已經頒布了相應的政策對社會組織介入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領域中,但是基于社會組織介入該種服務的時間較短,在經驗方面也較為欠缺,使得該種資金來源的方式正處于摸索階段。在社區居家養老機構在提供服務時所使用的資金,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國家和政府的財政來支撐。僅僅依靠政府專項養老基金很保障該種服務能夠順利的進行。社區居家養老籌資渠道過于單一的狀況使得其在發展完善過程中,受到了諸多的阻礙[3]。
2.3 服務社區居家養老工作人員水平有限
現今,國內的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主要是社區管理人員、志愿者和專職服務人員組成的?;趪鴥鹊纳鐓^居家養老機構發展的較快,很多的社區管理人員還保留著以往的觀念,很多服務的項目過于單一,具有保守性的特點。同時較多數量的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興起,使得具有專業上崗證的專職服務人員的數量相對較少,很多的社區居家養老機構沒有足夠數量的專職服務人員,這就使得很對的從業人員在文化程度上和服務的水平上,很難達到專業化的水平,大大地降低了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質量。而志愿者在國內沒有形成統一化的培訓和管理,在實際的工作中,不具有規范性和專業性[4]。這樣的狀況就使得在對老年人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沒有達到相應標準。
3.1 能夠拓展籌資渠道有效緩解供需不均衡狀況
通過上文對PPP模式的特點進行闡述得知,PPP模式屬于一種有效的融資方式?;谫Y金不充足是導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為了能夠更好的應對目前嚴峻的老齡化問題,完成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目標,就應該增加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金的投入。PPP模式具有有效的融資功能,將其應用在該項公共事業中,能夠更好的引入社會中的資本,進而使政府財政和社會中的資本進行有效的結合,以此來彌補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資金不足,這樣就有效的促進了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質量,同時有效的減輕了國家政府的財政重擔[5]。
3.2 能夠改善運營體系提升機構服務質量
基于國家政府主導的社區居家養老,其服務站的整體運營和管理機制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使得該種機構的管理水平較低,導致了整體的服務質量差。把PPP模式運用在該種服務當中,在國家政府和社會私人組織共同的經營和管理下,能使各自的優勢予以充分的發揮,取長補短,這樣就使管理的效果和服務的質量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谏鐣饺私M織在經營過程中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其為了獲得很大的利潤,就要從經濟市場的角度對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進行建設和經營,能夠充分的運用市場經濟中的管理方式,對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進行合理的經營和管理,這樣就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養老服務的質量[6]。
3.3 有效降低風險實現規模效應
在對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在建設初期投入的資金較大,經濟效益回報的時間較長,同時服務的主體對象具有特殊性。在國家政府主導的社區居家養老機構服務,使得國家政府成為社會私人組織的保險人,在對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進行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由國家政府來承擔相應的責任。另外,目前的經營體系沒能形成規模效應,很難在社會整個范圍內對風險予以有效的分擔。而將PPP模式應用在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建設和經營中,通過國家政府和社會私人組織的資本合作,對風險建構起分擔的機制,在風險出現后,由對該種風險控制力較強的一方來承擔,這樣就能充分的發揮國家政府和社會私人組織的優勢,進而將風險達到最優的分配[7]。
4.1 完善PPP模式的相關法律規定
在對PPP模式特點論述的內容中得知,要將PPP模式有效的應用到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當中,就應該對與之相關的法律予以完善。因此,在此過程中,首先應制定對PPP模式參與到該項目中的基本法予以明確和規范,這樣才能使得PPP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提供依據。其次,應制定PPP模式應用在該項目建設相對應的法律條文。最后,國家政府相關部門應頒布具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使該項目能順利的進行,進而使PPP在實際應用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國家政府和社會私人組織雙方的利益[8]。
4.2 適當的選擇合作單位
在PPP模式中,其運行的本質是公私的合作關系,合作單位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對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建設和運營。因此,在對合作單位的選擇方面應制定嚴格的選擇標準。對合作單位或組織的經濟實力、經營和管理的水平、其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信譽度方面進行嚴格的篩選。同時在選擇的程序上應采用競爭的機制,通過對該項目的招標來選擇合適的合作單位。并在招標過程的前、中、后期秉承公開和公正的原則,做到信息公開,讓公眾來對此進行監督。
4.3 強化對各級政府的監管力度
基于公共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屬于政府應履行的基本職能,同時還是維護公民最基本權益和保障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方式。PPP模式的應用使得社會中私人組織介入到公共產品和服務當中,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減輕了國家政府在財政方面的重擔。但是基于PPP模式的應用屬于公私合作的形式,為了保障其服務的質量,在合作的過程中,國家政府應注重監管工作的開展。在監管的過程中,要嚴格對定價的標準進行規范,對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方面進行定期的抽查,避免出現高定價、不良食品衛生的現象出現,以此老保障廣大老年人的利益[9]。此外,還要完善監督的體系,充分的利用媒體和民眾的力量進行監督。
本次的研究中主要對社區居家養老進行研究。通過本文的論述得知,該種養老方式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或者長期生活特定社區種,在得到自己家人照顧的同時,還由社區的養老機構或者相關組織提供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而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形式下,將PPP模式融入其中,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PPP模式具有眾多的優勢,其主要的優點是能輔助國家政府對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進行合理的建設,提升服務質量。因此,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下,充分的利用PPP模式能夠有效的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在對PPP模式進行應用過程中,應健全相關的法律條文,在保障社會組織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還要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進而保障養老服務的質量,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1]丁煜,楊雅真.福利多元主義視角的社區居家養老問題研究——以XM市XG街道為例[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15,09(01)∶43-53.
[2]句華,楊騰原.養老服務領域公私伙伴關系研究綜述——兼及事業單位改革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銜接機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5,08(03)∶4-17.
[3]張燕華,黃思棉.PPP模式在城市社區居家養老中的應用研究——以南寧市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5,08(20)∶303-304.
[4]本刊編輯部.學習先進發展經驗,探索養老服務模式新途徑——中國第二屆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暨“物業管理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論壇在廣州舉行[J].城市開發,2015,06(21)∶46-47.
[5]王劍波,劉佳,李冉,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政府職責研究——以山東省的實踐為例[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08(01)∶57-66.
[6]王巍.PPP模式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的應用探索——以上海市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6,05(01)∶85-86.
[7]龔艷萍.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產業發展研究——以荊門市為例的養老產業PPP項目思考[J].荊楚學刊,2016,05(01)∶36-40.
[8]張波.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研究綜述與展望[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04)∶10-14.
[9]王曉梅.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與質量養老理念應用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0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