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芳
(國營民樂縣六壩林場,甘肅張掖 734500)
林果基地防護林防護效應的探討
張維芳
(國營民樂縣六壩林場,甘肅張掖 734500)
為了提高張掖地區防護林建設質量和效益,本篇文章主要對張掖林果基地防護林的防護效應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發現林果防護林對果園的防護作用隨著林齡的不斷增長而下降,隨著兩條主林帶間隔的不斷減小,林果防護林的防護作用不斷增加。因此,通過合理確定防護林防護范圍、優化林果防護林結構、加強防護力度等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果樹的病蟲害率并且為其增加經濟效益。
林果基地 防護林 防護效應 探究
防護林的建設就是為了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減少污染等等,它是我國多種林種中的一種,在防護林的營造過程中,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張掖地區林果基地防護林的設置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果樹災害率、提高果樹的質量。我國對林果基地防護林防護效應已經有了很多研究,比如說2008年李霞等人使用風速儀對防護林帶1m高處對不同距離風速進行了調查,結果證明背風面距林帶1—20H處,防護林帶的防風效果最佳,高達41%左右。以甘肅民樂縣地區為例,雖然已經有過對這一地區林果基地防護林防護效應的研究,但是研究并沒有涉及到全面的、系統的。因此,本文我們就從分析張掖地區林果基地防護林林齡、結構配置等因素做起,為提高這一地區林果基地建設質量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1.1 地區概況
本研究主要針對甘肅民樂縣地區展開,這一地區位于祁連山北麓,東、東北方向和山丹相連、東南與永昌縣相接,南靠青海省門源,西、西北和甘州區毗連等等,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國土總面積為3687.32km,海拔高度由北向南為1589m到5027m。全縣有6個鎮、4個鄉,共181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23.8億。此外,這一地區屬于大陸性荒漠草原氣候,氣溫變化較大,降水量少,每年平均氣溫為4.1℃,日照總時數為2966.3h,無霜期大約140d,年平均降水量351mm,年蒸發量是降水量的6倍為1638.4mm,年平均風速為2.6~4.1m/s。全縣河流徑流量為42102x104m3/a,地下水的總量為25302 x104m3。
1.2 研究方法
該研究涉及到對地區范圍內林果防護林林木數、平均樹高、覆蓋度、林木分布度等多方面因素的觀測,此外,還要對各類林果果樹結果枝的受害程度和分布數量進行測量。在這一地區選取不同林齡、不同模式的典型林果基地防護林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在該林果基地防護林典型地帶,選取50m×50m的樣方作為觀測地,共選取7個觀測樣點。在林木平均高度倍數3、5、7、9、11、15、17、19、21h位置上設置近似垂直中線,然后對防護林的整體結構、配置模式以及防護效應進行調查。
在各個林果基地防護林帶中選取20m長的標準帶,測定每棵樹高、胸徑、枝下高等,沿林帶中垂線設置樣地,調查林帶背風面3、5、7、9、11、15、17、19、21h處的果樹受到病害的程度以及果樹結果枝數量。其中涉及到的參數計數有①林帶占地率=(林帶面積/網格面積)× 100%②農林防護率=(凈防護面積/網格面積)×100%,需要注意的是凈防護面積等于網格面積減去減產區面積。
2.1 林齡結構對防護效應的影響
經研究調查表明,林齡為10a、寬帶為6m的防護林帶對林果基地的防護效應最好,相比于林齡22a、帶寬2m的防護林帶高出8.2%,果枝數量增加31%左右,這就說明,一定范圍之內,隨著林齡的不斷增長,林果基地防護林的防護效應不斷下降。
2.2 林網帶寬對防護效應的影響
林果基地不同林帶寬度對于林果基地的防護效應不同,經研究表明,帶寬18和8m的防護林帶、帶寬3m的防護林相比,對林果基地的防護率高出11%和4%,這就說明寬帶的防護作用比窄帶更強。
2.3 林帶配置對林果樹凍害的影響
林網對氣流有著阻擋作用,這能使得寒流氣體在林網區抬升,從而減少寒流氣體和近地面氣體的熱量交換。與此同時,樹體的放熱量可以使得近地面寒流氣體得到熱量補充,而且林冠層的反射作用對保持地面熱量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說,防護林帶有著調節氣溫、減輕林果樹凍害的作用,隨著主林帶間隔距離不斷減小,林果基地防護林的防護效應不斷增加。但是,主林帶間距離過大的話,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果樹凍害,但是太小又將降低林果基地的利用率。
2.4 林帶距離對果樹凍害的影響
我們發現,以防護林林網邊緣為起點,距離防護林林網邊緣20m范圍,果樹凍害率達到7.5%,距離防護林林網邊緣50—100m范圍,果樹凍害率為6.6%,距離100—150m范圍內,果樹凍害率為14.6%,距離300m以上范圍內,果樹凍害率為13.6%。這就說明,果樹距離林帶越近,果樹的凍害率隨之降低。
總的說來,林果基地防護林的防護效應和林帶透風系數有關,它也受到樹種冠型、林齡結構等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及時對林果果樹樹種進行更新,確定合適的林帶寬度,使得林果基地達到最佳生態、經濟效益。還要根據甘肅地區的風沙危害程度以及林果效益狀況,確定林果基地防護林帶寬度。此外,還要構造合適的“窄林帶、小網格”林果防護林體系。
3.1 重視農民經濟狀況的改善
在張掖地區林果基地防護林體系建立中,應該把提高農民經濟狀況放在重要位置,由于林果基地防護林的防護效應直接影響著這一地區的經濟收入。所以說,林果基地防護林的建設應該堅持貧富結合的理念,在防護林建設中重視改善農民狀況這一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帶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這一地區林果基地防護林體系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3.2 穩定國家林業相關政策
隨著林業經濟體制的改革,張掖地區應該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原則,從社會主義實際出發,堅持公有制為主、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理念。由于林果基地的時間周期較強,系統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這一特點使得林果基地防護林應該本著長期不變的穩定機構。
3.3 重視對林果基地防護林體系建設
張掖地區各級黨政都應該加強對林果基地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明確防護林建設的戰略目標,并且加強對其宣傳工作,讓更多的農民群眾了解防護林體系建設。此外,要做到頭頭抓,從縣長、縣委書記等領導班子做好防護林建設工作,這是林果基地防護林發展的關鍵所在。還要重視模范的作用,選取防護林建設的模范人物,利用榜樣的作用引領其他農民群眾做好防護林建設工作。
除此以外,對于林果基地防護林防護效應的各種因素,我們也要重視起來,及時更新林果果樹樹種、確定合適的林帶寬度等等,從而促進林果基地實現最佳的生態效益。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張掖地區林果基地數量和規模在不斷擴大,由于林果基地防護林有著一定的防風固沙作用,可以有效的維護林果基地的生態系統穩定。在林果基地防護林防護效應的影響因素上,林帶網寬的防護作用明顯強于窄帶、一定范圍內隨著林齡增長防護效應下降。總的說來,通過確定合適的防護林距離、優化林果基地防護林的配制結構、建立“窄林帶、小網格”體系、加強防護力度等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林果基地果樹的病蟲害率、增加其經濟效益。
[1]魯天平,劉永萍,牙合提古麗.新疆林果基地防護林防護效應研究[J].南方農業學報,2012,(4).
[2]丁峰,李亞蘇,萬紅景.電灌區農田防護林衰敗及優化模式[J].草業科學,2015,(3).
[3]尹昌君,黃淮海.農田防護林體系水分利用同步測算模型與應用研究.生態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2(學位年度).
張維芳(1982—),女,漢族,甘肅民樂人,大專,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資源管護、育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