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坤李家啟許多康李箐
(1.酉陽縣氣象局,重慶 409800;2.重慶市氣象局,重慶 401147;3.重慶煤礦安全監察局,重慶 401147)
重慶煤礦水害事故分析及對策措施建議
張玉坤1李家啟2許多康3李箐2
(1.酉陽縣氣象局,重慶 409800;2.重慶市氣象局,重慶 401147;3.重慶煤礦安全監察局,重慶 401147)
水害是煤礦五大災害之一,在重特大事故發生頻率中僅次于瓦斯事故,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嚴重威脅。本文采取統計和案例分析方法,對葛的霆2006~2014年期間重慶煤礦水害事故特征以及氣象因素對煤礦水害事故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提出防范煤礦水害事故的對策措施建議,供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煤礦企業有關人員在工作中參考。
煤礦水害 安全生產 氣象因素 對策建議
煤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水害是煤礦重特大事故中僅次于瓦斯事故的五大災害之一,無疑是長期困擾煤礦安全生產的難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不斷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這就要求我們從氣象災害和氣象因素引發的災害事故中吸取教訓和經驗,提高防災減災水平。因此,開展煤礦水害事故調研分析,對提高煤礦企業氣象災害風險意識,健全災害性天氣預警預防機制,解決氣象防災減災鏈條中“用得好”的問題,降低煤礦水害事故風險意義重大。
2006~2014年期間,重慶共發生煤礦安全生產事故共發生1380起,死亡人數為1802人。主要事故類型為頂板事故、運輸事故和瓦斯事故,分別占事故總起數的58%、14%、7%。期間,共發生煤礦水害事故28起,占事故總量2%,死亡人數達66人,占總死亡人數4%。可見,煤礦水害事故起數雖然相對其他事故較少,但死亡人數相對其他事故卻明顯偏高。
1.1 區域分布特征
2006~2014年期間,全市29個產煤區縣中,有15個區縣發生過煤礦水害事故。其中,發生水害事故起數最多的是南川、石柱和巫山,均發生4起;其次,渝北、永川、開縣和彭水,分別發生2起,黔江、涪陵、北碚、大足、銅梁、璧山、云陽、秀山等區縣分別發生1起。總體來看,煤礦水害事故發生起數和事故死亡人數呈雙下降趨勢,尤其是近幾年來降幅明顯。
1.2 時間分布特征
從年際分布來看,發生煤礦水害事故最多的是2006年和2008年,均發生6起,其次是2010年發生4起,2007年、2009年和2011分別發生3起,2012年發生2起,2013年發生1起。煤礦水害事故造成死亡10人以上的年份有2008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別達17人、16人和10人。連陰雨是重慶秋季、春季的主要氣候特征,秋季出現連陰雨的頻率更高。而事故統計得出,秋季、春季是煤礦水害事故的多發季節,分別發生事故14起、8起,占煤礦水害事故總數的78%。
1.3 地點分布特征
據統計,煤礦水害事故發生頻率最高的地點為掘進頭,占煤礦水害事故57%,其次為上下山占18%,采煤面、大巷占11%,最低的是井筒為3%。
由于各地煤礦水文地質條件不同,各礦區生產條件各異。因此,發煤礦水害事故的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本文僅鎖定重慶煤礦水害事故當天以及事故發生前后的氣象觀測資料,以此分析氣象因素誘發煤礦水害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對煤礦水害事故應急處置、救援等方面影響。
2.1 水害事故與降水的關系
降水統計分析得知,發生煤礦水害事故當日有降水的概率為60%,事故發生前2d內有降水的概率為75%,事故發生前3d內有降水的概率為89.28%,事發前7d內有降水的為概率為100%。其中,事故發生前7d內累積雨量達到50.0 mm以上的概率為85.7%。
2.2 水害事故與溫度的關系
煤礦水害事故發生時,不僅出現降水的概率很高,往往還伴隨著降溫天氣現象。分析可知,共有21起水害事故的當日或前1d有降溫天氣,占煤礦水害事故總數75%,50%以上的煤礦水害事故當日有降溫天氣現象。
2.3 水害事故與空氣濕度、氣壓的關系
分析事故案例和氣象資料發現,70%的煤礦水害事故發生時,空氣濕度與氣壓同時上升,幾乎不存在礦區空氣濕度與氣壓均不上升現象。52%的煤礦水害事故當日空氣濕度上升,82.29%的水害事故發生前3d內空氣濕度上升;47.53%的煤礦水害事故當日氣壓會上升,71%的水害事故前2d氣壓會上升。
3.1 事故原因分析
分析表明,氣象因素誘發煤礦水害事故的主要是降水,而對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程度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當前,防范煤礦水害事故仍有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很多煤礦企業,尤其是一些私營礦業主不重視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二是煤礦企業未建立健全天氣預警接收、預防機制,缺乏相應的應急預案;三是很多煤礦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災害性天氣風險,存在僥幸心理,未嚴格執行災害性天氣停產撤人的規定;四是煤礦安全生產的綜合監管監察和行業管理存在薄弱環節,未認真吸取教訓,防范水害事故。
如果在災害性天氣來臨前,采取積極有效應對措施,能夠取得很好防災效果,從而有效避免煤礦水害安全事故發生。如2005年7月8日,重慶市天府礦業公司下屬三匯煤礦在收到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暴雨天氣預報信息后,及時開展相關排水、抽水設施和礦井通信設施的檢查工作,通知井下人員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要求礦領導、技術人員和值班人員進行24小時應急值守。7月9日暴雨來臨時,該礦區啟動了應急預案,井下220名工人全部及時安全撤離井下,無一傷亡。這一典型成功案例表明,煤礦企業落實防災減災主體責任的重要性,也為做好煤礦水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
3.2 對策措施建議
明確并落實煤礦水害防治主體責任是防范煤礦水害事故發生的關鍵。應當進一步強化煤礦企業的主體責任,按照《煤礦防治水規定》[1]的有關要求,加強防治水的基礎工作,加大隱患排查和治理力度,健全水害應急預案,有效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
3.2.1 明確煤礦水害防治主體責任
按照新《安全生產法》、《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等有關規定,煤礦企業(礦井)的主要負責人作為本單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履行職責,在人力、物力和資金等方面要給予大力支持;煤礦企業(礦井)分管領導要按照職責分工,作好相應的防治水工作。同時,落實防治水崗位責任制,完善水害防治技術管理、水害預測預報、水害隱患排查治和水害應急救援等制度。定期組織開展水患排查,研究制定治理措施。
3.2.2 落實煤礦水害防治措施
(1)煤礦企業應當編制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建立氣象觀測資料等有關基礎資料的臺賬,為防治水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礦井應當配備與礦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泵、排水管路、配電設備和水倉等,確保雨季有充足的排水能力。(2)加強與氣象、水利、防汛等部門聯系,建立災害性天氣預警、預防機制,及時掌握天氣預報預警、汛情水情信息,主動采取措施。(3)嚴格執行災害性天氣停產撤人的有關規定,明確啟動標準、撤人的指揮部門和人員及撤人程序等,確保在暴雨、洪澇可能引發淹井等緊急情況時,能及時撤出井下人員,在確認隱患已徹底消除后方可恢復生產。(4)每年主汛期前,開展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對存在的水害隱患,落實責任,及時進行整治,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同時,要安排專人對礦井重點部位進行巡視檢查,特別是暴雨災害預警信息來臨前,要實施24小時不間斷巡查。
3.2.3 強化水害事故應急救援
煤礦企業應依據礦井主要水害類型及可能發生的水害事故,制定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水害應急救援預案,明確發生水害事故時人員安全撤離的具體措施,裝備必要的礦井防治水搶險救災設備。同時,應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發現礦井有透水征兆時,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脅區域內的采掘作業,撤出作業人員到安全地點,分析查找透水原因,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3.2.4 加大水害防治監管、監察力度
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要認真履行對煤礦水害防治的日常監管工作職責,嚴防非法違法組織生產,并加大與氣象部門的合作,督促企業落實煤礦氣象災害敏感單位的氣象防災減災主體責任和措施。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發生水害事故的礦井要認真調查事故原因,嚴肅追究事故責任,公布處理結果,接受社會輿論監督,典型水害事故及時發出通報,吸取教訓,舉一反三,采取措施,防范類似事故發生。
[1]史淵.煤礦水害事故分析與防治技術措施[J].采礦技術,2010(S1)∶215-216.
[2]張勇.煤礦當前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1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