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翔
(國網寧夏電力公司中衛供電公司,寧夏 中衛 755000)
試論能源轉型中的電能替代
郝翔
(國網寧夏電力公司中衛供電公司,寧夏 中衛 755000)
隨著經濟的發展,同時加速了工業的進程,自然環境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承載著巨大的壓力,傳統能源在使用中帶來了很多資源和環境問題。電能替代成為能源轉型中的必然趨勢,本文主要闡述了電能替代的的主要內容,實施中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路徑。
能源轉型;電能替代;智能電網
實現電能替代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方法,電能替代的實現涉及國家政策的方方面面,與我國的居民、企業和每一個用電用戶息息相關。我國的《新環保法》,對有污染的企業加大了處罰力度,用制度化的方式,規定了企業必須進行能源凈化方面的改造。電能代替戰略,主要通過電力能源來代替傳統燃料,中心思想就是對電能資源的充分開發,因為電能在使用的過程中基本不會產生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物質,將這種能源方式普及在生產生活中,能使能源結構更加合理,環境得到充分保護。電能替代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實施,即生產、運輸和消費,電能替代在生產方面,更加注重用電來源的環保化,可以再能源使用的源頭保證自然環境的綠色清潔。電能替代在運輸方面,注重清潔,顯而易見,對電的運輸比對煤的運輸更加方便環保,因為我國地市西高東低起伏較大的特點,西部和北部有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將這些風能、水能和太陽能資源充分利用,有序地向東部輸送,對改善東部地區,尤其是京津地區的環境污染有重要作用。在電能的消費階段,優化電能消費。用電能代替燃煤取暖,改變居民傳統的取暖做飯的方式,逐步實現用電能代替燃煤的效果。電能與傳統能源相比,更具清潔、安全、可再生優勢,而且電能可以通過很多的一次能源轉化得來,在國際市場中,電能替代已經成為各界公認的防治污染的主要要手段,在歐美各國也逐漸占據優勢地位。
1.1電能替代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途徑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在黨的十八大上,習總書記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我國在能源的使用和消費上必須實現轉型,將低碳發展的路線深刻地貫徹下去。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的主要障礙是資源相對不足、環境容量有限,所以要實現經濟的轉變必須開展電能替代戰略。放眼國際市場,我國在能源消費上一直位居前列,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高達68.5%,直接對煤炭進行燃燒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煤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是導致酸雨發生的關鍵物質,與之相比電能有很高的環保優勢,所以在今后評價一個國家能夠健康發展,對清潔能源的利用程度將成為一個重要指標。
1.2電能替代可以有效減少霧霾天氣
人的生存和發展是人生活的首要事情,脫離了生存和發展的權利,而空洞地談保護人權,這是我國在人權,是沒有意義的。最近幾年,霧霾天氣呈現嚴重趨勢,據了解,霧霾天氣不僅影響人的呼吸系統,對心臟、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都有很多不利影響,很可能導致腫瘤和癌癥。讓公民的清潔生活權益得到保障,所以用電能代替傳統能源勢在必行。
1.3電能替代對優化能源結構和保護能源安全的方面具有巨大作用
我國的資源結構是“多煤、少油、貧氣”,主要一段時間以對煤炭的燃燒為主,這樣的能源結構是不合理的,在煤炭的使用上,僅有一半的煤炭用于發電。但是煤炭的有害氣體排放量卻排在世界前列。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業規模的擴大,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高,能源形勢依舊非常嚴峻。電能在輸送過程中與傳統能源相比更具有明顯優勢。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更加安全和利用率高,所以能源專家學者們要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術研究,充分利用我國的可再生資源,將這些資源轉化為電力,確保國家的能源安全。
1.4電能替代的環境影響分析
在我國,大氣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煤炭和汽油燃燒后產生的有害物質最多,所以二者對生活的污染更加嚴重。天然氣對環境的污染較小,但是我國天然氣資源并不豐富,單純依靠天然氣還不能夠完全代替煤炭,所以如果追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炭污染,最好的方式是將煤炭轉化為煤電。用電能替代化石能源是保護環境的最好方法,將被繼續開發和推廣。
對電能替代的開發,可以有效地促進經濟發展。但是由于我國人民在能源使用上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電能替代工作在突進的過程中仍然面臨很多困難。
2.1電能的價格并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如果想要拓寬能源市場,充分發揮價格機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能源的消費者大多是普通居民,對于普通居民和老百姓來講,在選擇能源的時候,最先關注的還是能源的價格和性價比。在市場競爭中,性價比較高的能源,更容易獲得市場優勢。根據普遍的調查研究,產生同樣熱量的煤炭和天然氣的價格比電能低很多,石油和液化氣的價格比電能高。電能的價格與煤炭天然氣相比,并沒有讓消費者感到真正的實惠,這主要是因為能源轉型的政策體系和價格機制還不十分完備,單一的降低能源價格并不能形成良性循環,這種方式與能源本身的價值嚴重背離,沒有充分地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隨著國家政策的發展,能源在價格上已經日漸合理,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價格的提高,使電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比較優勢。
2.2推進電能利用的路徑分析
煤炭和石油作為主要的傳統能源,消費結構是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逐步形成的,如今看來傳統能源的地位依然重要。一方面,短期內用電能取代傳統能源的技術還很難飛速進展,再加上人們對傳統的能源研究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達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我國很多居民樓都是采用天然氣來供暖的,一些因為集中供暖,改變供暖方式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如果政府不給于資金上的補貼,推進這項工作,還非常困難。另一方面新能源的相關政策在短期內很難完成,所以人們傳統能源的過度依賴還難以迅速轉變,電能的開發和利用還需要政府慢慢指導。
2.3電能替代需要智能電網配合發展
電能替代的核心是綠色電力對傳統電力的替代。當前新能源的開發主要是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對這些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方式還比較健全。但是在我國因為地勢的原因,西北部有著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西南地區降水豐沛,但這些地區的經濟不太發達,電力的消耗能力有限,我國的實際情況給遠距離大規模的輸送電能,還面臨很多困難。隨著我國新能源的開發力度不斷增加,新能源對傳統電網提議提出了新挑戰。目前電能替代的支撐體系還比較落后,局部問題偶爾出現,這些都在電能替代的推進工作中起到了阻礙作用。
增強能源的利用率是實現電能替代的有效手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促進電能代替,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電能替代要貫穿于能源生產、輸送和消費的每一個環節
電能替代從能源生產開始,在技術上加強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在能源轉型的源頭上把關,充分利用我國的地勢優勢和自然環境特點,可以有效地實現電能替代。我國在很多年一直以煤為主要燃料,輸煤是能源發揮作用的關鍵,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也不可避免,能源消費存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細節之中,要普及群眾的環保意識,在群眾中注意對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在生活的細微之處實現電能產品的替代。在廚具和交通等方便,積極研發和使用電控制產品,逐漸擺脫對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的依賴。政府要在觀念上對公民進行引導,媒體需要加強對新能源的宣傳力度,推動電能替代順利實施。
3.2立足本國國情,結合國外經驗,為我所用
美國政府對農村的相關電力技術產業,分配電能方面的專業教授親自進行技術指導,并通過媒體的廣泛宣傳,提高人們出行對電動車的利用率,利用資金補貼,集中采購和完善綠色環保的公共基礎設置。在中國很多地區都普及了政府推廣的綠色出行自行車,這也是立足本國國情的具體典范。在亞洲其他國家實施電能替代的過程中注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并對大型的環保企業進行資金支持,鼓勵他們用清潔能源代替傳統能源。在歐盟,關于能源排放標準的章程非常完備,政府非常重視能效和用能設備的質量管理標準建設,積極發揮電能替代的作用,并加強環境的社會影響力,公民有很高的保護環境的意識,企業也積極配合政府工作,盡量使用清潔能源保護環境。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電能替代在未來的能源轉型上將會發揮巨大作用,電能替代的競爭力逐漸增強,電能替代是保證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電力企業要在發展戰略上充分了解政府政策、把握時代脈搏,決策者要提高自身決策的預見性,從全局的角度把握機遇,完善企業管理制度,研發高新技術,積極探索電能替代的新技術,推動此項工程的實現。
[1]劉達,康薇.北京終端能源消費結構特點分析[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8,10(4):78-80.
[2]朱成章.能源替代、電力替代與經濟性[J].煤炭經濟研究,2001(8):12-24.
TM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