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幽燕
趙一曼在白區開展地下工作的經歷
文/幽燕

【編者按】東北抗聯第3軍2團政委趙一曼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她在白山黑水間抗擊日本關東軍,最終于1936年8月被捕犧牲,成為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賓,1926年加入中共,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中鳳毛麟角的女學員中的一位。其他女學員還有犧牲于廣州起義的游曦、著名女紅軍將領胡筠、徐向前元帥的夫人黃杰等。本文乃是介紹趙一曼1931去東北參加抗日工作之前的經歷。
1927年9月,中共派22歲的趙一曼去蘇聯莫斯科中國勞動者中山大學(后改名為中國勞動者中山共產主義大學)學習,被編入相當于中學水平的第六班。為以后便于秘密工作,在校用名“科斯瑪秋娃”,因她頭發短,亂蓬蓬,同學們都叫她“毛栗子”。
趙一曼在校期間,與原黃埔軍校學生、在大學班的中共黨員陳達邦相愛,于1928年4月結婚。不久因學習勞累,趙一曼肺病加重,加上懷孕身體衰弱,難以堅持學習,黨組織考慮蘇聯寒冷的氣候對她病情不利,國內又急需婦女干部,決定讓她提前回國。丈夫陳達邦讓她生小孩以后一起回國,趙一曼不愿為了個人影響黨交給陳達邦的學習任務。為了革命,夫妻倆依依惜別……
1928年,趙一曼和幾個同志又回到上海。當時,國內革命形勢仍處于低潮,環境險惡。1929年初,為了轉運文件和護送干部,趙一曼奉命到湖北宜昌建立地下交通站。1月21日,交通站被敵人發現,必須立即轉移,但趙一曼已經臨產,她忍著陣陣肚子痛,想租個房屋生孩子,找了幾戶人家都不肯租,因為當地風俗是在哪里懷孕哪里生,否則不吉利。眼看孩子就要生在街上,幸虧一位好心的工人租給她半間棚子,并讓他的妻子給接生,使趙一曼平安地生下一個男孩,乳名寧兒(陳掖賢)。當時情況緊迫,不能久住,她必須趕緊到上海去找組織。趙一曼拖著虛弱身子,沒有奶水,心情緊張地抱著嬰兒乘船到上海。
1929年9月,黨中央又派她到江西南昌黨的機關工作。她忙著抄寫、油印文件,還要看孩子、做飯。后因叛徒告密,機關遭到破壞,許多同志被捕。深夜,她抱著孩子跑到郊外,鉆進稻草垛里……
為盡快向中央報告組織被破壞的情況,及早營救被捕同志,趙一曼必須立即回上海。身無分文的趙一曼打聽到有支裝山貨的木船去上海,便央求老板捎帶她。她說是和丈夫去上海投親,途中遭土匪搶劫,丈夫又被拉了兵,求船家行好將她捎到上海,找到親戚后多給船錢。船老板將信將疑讓她上了船,一路受盡風寒之苦,多虧老板娘借給她一條破被子,才沒把孩子凍壞。到了上海,船老板派個小伙計隨趙一曼找親戚討錢,她怕暴露組織,想把小伙計甩掉,她走了一條街又一條街,小伙計一路緊跟。無奈,她索性坐在馬路邊,把綁鞋的草繩解開,套在孩子身上作“草標”,訴說自己遭遇不幸,甘愿賣掉親生兒子以求活路。小伙計看她確實走投無路,就回去了。趙一曼見他走遠,忙抱孩子奔向“長沙湘記繡館”,立即與她的好友、共產黨員鄭秀石聯系,讓她趕快送些衣服來。二人見面后,趙一曼講述逃回上海的艱難經過,并表示:為了黨,為了革命,能夠犧牲自己的一切。
在艱險的斗爭中,趙一曼帶著孩子工作很不方便。她找到在黨中央機關工作的陳達邦的堂妹陳琮英(中共領導人任弼時夫人),經過商議,把孩子送到陳琮英的哥哥陳岳云家撫養。1930年4月,趙一曼去漢口,又返回上海,在中央機關工作。從此以后,直到1936年趙一曼在東北犧牲,母子再沒見過面。
摘編自長城出版社出版《中國女將軍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