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榮啟
抗戰時期大生產運動中工人的旗幟趙占魁
文/姚榮啟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掀起的大生產運動,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在生產戰線和各行各業產生出來的勞動模范這個英雄的群體,與戰場上與日本侵略者拼死搏斗浴血奮戰的抗日英雄一樣,永遠令人崇敬,令人景仰,令人懷念!他們的英名永遠鐫刻在人民共和國的豐碑上,他們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后人前行!
大生產運動中涌現出來的勞動模范趙占魁,是這個英雄群體中的杰出代表,他是工人中的一面旗幟。
趙占魁,這位在大生產運動中涌現出來的勞動模范,他的事跡在延安、在陜甘寧邊區、在晉綏邊區、在晉察冀、在太行、在太岳、在北岳等各抗日根據地到處傳頌,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趙占魁大生產運動”在各抗日根據地普遍開展,他曾多次受到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他是人們心中的大英雄!但他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
說他是一位普通的工人,的確如此。在舊社會,他同千千萬萬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一樣,過著窮苦的生活。他是山西定襄人,12歲就當雇工,17歲走出家門謀生,先后在太原、同蒲鐵路介休等地學徒、當工人,還曾跟人到口外去干過活。先后干過打鐵打釘、翻砂看火等工作,吃盡了苦,受盡了剝削,生活仍安定不下來。但長期的工作實踐,他掌握了煉銅、蒸鋅、打鐵、翻砂等技術。
抗戰初期,日本人占領了同蒲鐵路,他和其他工人一起流亡到了西安,為了糊口,他曾賣菜、賣豆腐。1938年春,西北青年救國會來西安招生,趙占魁和同蒲鐵路工人崔鎖貴一起報名參加,并編入了青年干部培訓班職工大隊學習。當時青訓班在陜西涇陽縣云陽鎮,但很快青訓班職工大隊調到延安,他們就隨職工大隊來到延安,編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大隊(職工大隊)學習。
當時,他和有些較老工人到延安的目的還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找活干謀生計。
抗日軍政大學給每位學員發了一套軍服。領到軍裝的趙占魁和崔鎖貴卻非常傷感。為什么?他們還沒有受到革命教育,腦子里還是舊社會流行的一句話:“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趙占魁認為自己命苦,當兵打釘的事都讓他攤上了。他和崔鎖貴商量,是否一起離開延安,到別的地方找工作。
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副書記張浩(林育英)同志聞訊后,親切地和趙占魁、崔鎖貴談話。
張浩說,在國民黨統治的山西當兵,是替閆錫山賣命,欺壓老百姓。現在到延安當兵,是為了消滅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子弟兵,是革命的軍隊,這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軍隊。
張浩接著說,革命工作,就像一部機器,離不開螺絲釘?,F在建設抗日根據地,將來建設新中國,哪個工業能離開螺絲釘呢?鐵道上沒有道釘,火車能開嗎?延安的工人,就要
像螺絲釘一樣,釘在哪里,就在哪里起作用?,F在應該把你們說的話改過來:“好男要當兵,好鐵要打釘?!?/p>
張浩同志的一席話,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趙占魁和崔鎖貴懂得革命道理的大門,使他們走出做工謀生的狹小圈子,明白在延安參加革命工作,是光榮的,是為工人階級整個階級服務的!懂得了革命道理的趙占魁、崔鎖貴在抗大安下心來學習了。
趙占魁在抗大安心學習后,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當了半輩子牛馬,二十多年到處流浪,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人,現在能進學校學習,一分錢不用花,還管吃管住,同學老師都親如一家,好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一樣,大家彼此尊重,互相學習,友好相處。對照過去的苦難生活,趙占魁感慨地說:“過去我的血都快被地主資本家擠干了。而今42歲,才找到了自己的家!”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大生產動員大會,毛澤東、張聞天等出席,毛澤東在會上發出了“自己動手”的號召,陜甘寧邊區由此開啟了大生產運動的大幕。
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1939年6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決定建一個農具廠。邊區政府建設廳到學校要人,要求學校派一些技術骨干到農具廠工作。學校就將趙占魁、崔鎖貴等人派到農具廠。走之前,趙占魁到張浩同志處告別。
張浩同志說,延安的工廠,就是工人的家,你就是這個家的主人。你到農具廠工作,一定要以廠為家,把這個家當好。你是共產黨員,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尤其在生產上要發揮你的長處,發揮你的技術優勢,吃苦在前,同時一定注意團結好廠里的工人,當好工廠的主人。
張浩同志的臨別贈言,語重心長。趙占魁望著這位久經戰場、曾受過敵人殘酷折磨身體健康狀況很不好的老領導,表示一定不辜負黨和領導的希望,一定好好干!
他到邊區農具廠,干的是煉鐵工,做的是翻砂的活。當時農具廠白手起家,設備非常簡陋,連個翻砂房都沒有。工具和砂型都放在露天,晚上下雨時,趙占魁趕緊起床,一聲不吭地把工具和模型搬到屋里,大件搬不動,他就用舊油布氈上。按廠里的規定,這應算加班,要發加班費的。這個為掙幾個錢糊口走南闖北的漢子,如今廠里給他加班費,他都不要。他說:“給家里干活,還分白天黑夜!”
他長年在化鐵爐邊工作,翻砂鑄鐵,工作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但他總是以身作則干那又苦又累的活。陜北的夏天也常常驕陽似火,但趙占魁工作時總是身穿老羊皮襖(代替石棉衣),腰圍皮裙,站在一千多度高溫的化鐵爐旁,不斷從爐口向爐內熊熊烈火張望,了解爐內鐵水熔化的程度。根據經驗,他揭開用泥封上的爐嘴時,爐里熔化的鐵水流到爐嘴,工人們一勺一勺將鐵水倒進砂模,鑄成一把把犁和镢頭等農業生產急需的工具。在生產現場,常??吹嚼馅w,滿頭大汗,渾身濕透了,但他全然不顧,喝口水,他又開始新的化鐵準備工作。天天如此,每天都干八九個小時,有時甚至十多個小時,但他從不叫苦,從不發牢騷,還耐心向青年工人傳授技術。
趙占魁長年累月地干著全廠最累也是危險性很大的工作,但他從不叫一聲苦,也不說一聲累,病了也常常不休息。一次,他的腳被燙傷了,醫生讓他休息,但他笑了笑,說了聲謝謝醫生,就拄著拐杖一瘸一瘸地回到了煉鐵爐前。還有一次他幫助廠里機鉗股的同志試驗彈花機,沒太注意時,被馬拉架軋爛了一個手指,他一聲不吭地離開了。他走后別人從馬拉架上發現了血跡,才知道他手被軋了。當同志們趕去看他時,他已包扎完事了。大家勸他去醫院治療,他卻說:“不要緊,我的手是橡皮的!”還有一次,煉鐵爐里的鐵水竄出,將他的一只腳都燒焦了,他當時就暈倒在地,大家趕緊把他送到中央醫院治療。聞信后的工人紛紛來看他,送慰問品,送慰問金。他在醫院沒待上幾天,就出院上班了。他將慰問品送給了醫院的其他病人,慰問金沒用一分全部捐給了在一線抗戰的八路軍戰士。他總是說:“工廠是黨辦的,我是黨員,工廠就是我的家?!彼沁@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由于趙占魁對工作負責,人又很實在,對自己要求嚴,從不怕吃虧,工人信任他,擁護他,他在工人中很有威信,他被工人選為廠工會生活勞保委員,伙食委員會主任,還是農業生產指導員。
每天完成生產任務后,他還要去做社會工作。
他作為伙食委員會主任,管理伙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眾口難調,尤其在物質生活很困難的時期。但趙占魁總是想辦法,把伙食辦好,讓大家吃飽,吃得痛快。
一天,大家吃過晚飯了。有個生病的工人來找趙占魁說:“我還沒有吃晚飯,你這個伙食主任干什么的?”
趙占魁聽到這句話沒有生氣,他覺得人生了病,心情不好,說話容易過火,要理解他。于是趙占魁笑著對
病人說:“別急,有話慢慢講,你沒有吃飯,我給你做?!钡壬〉墓と顺酝觑?,趙占魁才去休息。
著名記者穆青、張鐵夫到企業采訪時,接待他們的是廠長徐馳,這位上海同濟大學畢業的高才生對他們說:“你去打聽吧,憑你問遍全廠的人,沒有一個能說出他的一句壞話的。曾經有一個姓王的工人,個性非常強,平時又愛發脾氣,脾氣一發,誰也勸不下來,可是老趙一說,他馬上不吭氣了?!覀児S是離不開他的,他領導著翻砂股,使工作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才一開始時,每次(鑄鐵成功率)只能倒成八分之四,由于他的努力,現在每次可倒成八分之七了……?!?/p>
“廠長越說聲音越高,從他那凝視我們的眼光里,仿佛在向我們驕傲:‘我們有這樣好的人,我們的工作才有了這樣大的進步!’而且重要的,他在全廠中有威信,因此能幫助行政上處理許多問題?!苤篮芏鄤e人(工人)的意見,因為有許多人把最不愿意對別人講的話,都能告訴他。我們行政上很尊重他,許多工作都是通過他去做……”(《解放日報》1942年9月7日)
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但他懂得為什么工作?為誰工作?因而他熱愛自己的工作,把工廠當家,把在一起工作的同志當家人。這看似平凡的人干著平凡的事,而多年如一日。正是這平凡孕育著崇高的敬業精神,孕育著那個時代新勞動者的精神,他理所當然地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愛戴!
戰爭年代,不管是在前方殺敵,還是在后方生產,對一個人的考驗都是巨大的。
由于戰爭需要,趙占魁所在的農具廠改為了兵工廠。當時國民黨突然調動三十萬大軍逼向延安。黨中央、中央軍委給兵工廠下達了生產大批子彈和手榴彈的任務。情況緊急,任務緊張,工人們加班加點爭取早日完成任務支援前線。
就在這關鍵時刻,兵工廠出了問題。當時這個廠的工會負責人狄德建,利用少數工人中的個人主義落后思想,向政府和企業提出過高的經濟要求,并要挾組織,不解決就罷工,并煽動工人鬧事,罵共產黨八路軍是喝工人血的。這樣一來,就嚴重影響了兵工廠的生產。
面對這個嚴重的局面,趙占魁挺身而出。他對工人們說:“現在的工廠不是國民黨的工廠。在國民黨統治的地區,我們是給資本家干活,而現在我們是在延安,工廠是我們自己的。我們生產是為了消滅國民黨反動派,是為了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我們不能罷工!”
兵工廠出現的混亂局面,中央很快派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委員李頡伯和陜甘寧邊區總工會勞動保障部部長章萍到廠里了解情況解決問題。李頡伯和章萍深入到工人中去,一個人一個人、幾個人幾個人地去談話,一個班組一個班組的去做工作,爭取了群眾,說服了群眾,從而把絕大部分群眾爭取了過來,孤立了狄德建。因為當時兵工廠的二、三百名工人,有很多是從部隊轉業到工廠來當工人的,把情況講清楚,工人們明白了原因自然就和狄德建劃清了界限。幾天后兵工廠就恢復了生產。后來,兵工廠召開全廠大會,討論處理狄德建問題。大會決定,把狄德建交邊區聯防部隊司令部軍法處處理。
真金在火中煉出。趙占魁在嚴峻局面中,旗幟鮮明,愛廠如家,堅持工作,團結工友,助人為樂,表現出來了工人階級的優秀品質!他在斗爭中成長了,成熟了。
李頡伯和章萍在調查處理“狄德建事件”的前前后后,對企業的生產和工人隊伍狀況也作了全面了解。他們向廠里的工人調查,詢問道“平時在生產中,哪個工人表現最好?在狄德建鬧事期間,哪個工人表現最好?”
工人們異口同聲地說:“趙占魁!”
陜甘寧邊區總工會決定,到延安兵工廠(對外仍稱農具廠)總結趙占魁的先進模范事跡。
陜甘寧邊區總工會對趙占魁的先進模范事跡作了全面總結,認為,趙占魁最可貴的一點是“用新的態度對待新的勞動”,趙占魁是個“新勞動者”。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決定,在陜甘寧邊區開展“新勞動者運動”。隨著運動的普及和具體化,從陜甘寧邊區開始,各抗日根據地陸續廣泛開展了“趙占魁運動”。
1942年9月11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向模范工人趙占魁學習》的社論,號召邊區工人開展“趙占魁運動”。
社論說:“趙占魁在執行生產任務上、愛護革命財產上、照顧工廠生產上、關心群眾利益上、遵守勞動紀律上、團結全廠職工上、熱心公益事業上,所有這些表現出來的精神,都是我們邊區公營工廠工人的模范。在他的工作作風中,一貫表現出來的始終如一、積極負責、老老實實、
埋頭苦干、大公無私、自我犧牲的精神,也正是我們新民主主義地區公營工廠工人所應有的新的勞動態度。這種新的勞動態度是值得寶貴的,值得大大發揚的,值得我們來學習的。我們希望全邊區有千個萬個像趙占魁一樣的模范工人涌現出來?!保ā督夥湃請蟆?942年9月11日)

趙占魁宣傳墻報
1942年9月13日,延安《解放日報》刊登了新華社著名記者張鐵夫、穆青寫的長篇通訊《趙占魁同志》。在這篇長篇通訊中,記者把趙占魁的模范事跡濃縮為一句話作為題記放在文前:“——他沒有突出的表現,也沒有驚人的故事;三年來他平凡的工作著,猶如泉水滴鑿著巖石?!?/p>
而早在《解放日報》發表“向模范工人趙占魁學習”的社論前3天,即1942年9月8日,趙占魁所在的農具廠廠長徐馳,就在廠里號召全廠職工向趙占魁學習,并報告上級,請求獎勵趙占魁。
9月26日,農具廠舉行慶祝大會,表彰獎勵趙占魁。而從25日開始,延安地區的機關、學校、工廠及附近農村的代表絡繹不絕,把錦旗送到農具廠。
下午慶祝大會在鑼鼓聲、鞭炮聲和熱烈的掌聲中拉開。大會主席賈亞夫在大會上致詞,介紹趙占魁的模范事跡,號召全廠職工向趙占魁學習,開展趙占魁運動。
趙占魁在大家的熱烈掌聲中走上主席臺講話。而他不善言辭,也沒有在這么大的場面上講過話,說話的聲音都有點發抖:“我是一個工人,是延安公營工廠的一個工人,我只知道干活、為革命干活!我今天特別高興,我覺得慚愧,我做得還不夠,我要繼續努力!”他一連說了幾個“謝謝”,就走下了主席臺。
隆重的頒獎典禮開始。老一輩工運領袖、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委員朱寶庭,代表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和陜甘寧邊區政府,把“工人模范”的錦旗授予趙占魁。農具廠以全體職工名義贈送給趙占魁一面錦旗,同時廠里還獎勵他一套衣料、一個銀盾、每月津貼白面15斤。
1942年10月12日,陜甘寧邊區總工會發出《關于開展趙占魁運動的通知》,要求:一、認識這一運動不同過去各次普遍的生產競賽,而是一個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借以克服少數工人中經濟主義、平均主義、不安心工作等現象,以達到提高工人政治覺悟,穩定生產情緒、激發勞動熱忱、增加生產質量、改造工會工作的目的。二、這是工廠整風學習中具體的材料,因此應配合整風學習作為目前的中心工作,把9月11日解放日報社論《向模范工人趙占魁學習》,作為學習文件之一,收集有關材料與本廠實際問題,組織傳達討論,在工人中造成一個熱潮。三、為達到上述目的,應根據各廠現實情況找出模范例子來。因此,必須事先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工友們的生產情緒和工廠中存在的問題,經過醞釀準備,然后有條件的有目標的發動。四、在這一運動中必然會涌現出大批像趙占魁一樣的模范工人,各廠應詳細定出評判標準和獎勵辦法,發揚好的,批評壞的,以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五、必須協同黨政共同研究討論,防止及糾正輕視或過急等偏向,并希黨政工作同志踴躍參加這一工作,使趙占魁運動在各工廠熱烈的開展起來。
1942年12月22日,陜甘寧邊區總工會主任高長久,在《解放日報》上發表《繼續開展趙占魁運動》一文,指出“各廠工會必須重視這個運動,并認識這個運動是改造工人勞動態度,推動生產的關鍵,是工會本身的中心任務,必須動員所有的干部和積極分子領導和開展這個運動……為使這個運動普遍深入,應采取各式各樣的方法,向所有的工人作普遍詳細的宣傳解釋,使大家都參加到運動中來,并進行長期有計劃的教育,使工人認識新民主主義政權下應有的勞動態度,反對經濟主義、行會主義的思想?!?/p>
在這篇文章中,高長久提出根據趙占魁的工作作風,模范工人應有
7條標準,作為在開展“趙占魁運動”中工人的奮斗目標:“一、愛護工廠,嚴守紀律;二、積極工作,始終如一;三、數量最多,質量最好;四、愛護工具,節省材料;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六、努力學習,幫助別人;七、克己奉公,團結群眾。”
1943年2月7日,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鄧發在《解放日報》上,針對趙占魁運動發展不平衡發表文章,重申開展趙占魁運動的意義和辦法。他指出:“為了克服抗戰困難和減輕各根據地人民的負擔,同時為了打破敵人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達到自給自足的目的,我黨中央曾不斷號召發展各根據地生產。在各根據地里,一切覺悟的工人無不積極起來響應這一號召。為了更多的生產軍需品及日用必需品,就有賴于工人勞動熱情更進一步提高,在設備簡陋的公營工廠中,只有廣泛開展趙占魁運動,才能達到減低成本提高生產率?!?/p>
為了在各抗日根據地普遍開展趙占魁運動,鄧發同志身體力行,深入工廠,進行具體指導。他先到趙占魁所在的農具廠,而后又去了中央印刷廠。和工人們一起勞動、談心,征求工人們對開展趙占魁運動有什么意見,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好辦法,等等,然后和這些企業的黨、政、工領導一起議方法、步驟,拿出可行的方案,再到工人中征求意見。在鄧發同志的具體指導下,農具廠、中央印刷廠的趙占魁運動扎扎實實開展起來,職工們還推趙占魁擔任農具廠趙占魁運動委員會主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張聞天,親自到陜甘寧邊區最大的公營廠難民紡織廠,具體指導這個廠開展趙占魁運動。
張聞天在難民紡織廠幫助3個工人制訂出參加趙占魁運動的計劃后,給廠工會主辦的墻報《工先報》編輯寫了一封信,署名“洛甫”,對如何在廠里開展趙占魁運動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并附上3個工人參加趙占魁運動的個人計劃。
張聞天說:“最近,我同本廠某些工友談話,根據他們自己的意見,代他們寫下了各人自己的生產計劃。這樣的計劃,我現在已經有3個。這些計劃都是很好的,今一并寄上,希望在貴報上公布出來。這一方面,可以推動全廠工友們都能訂出這樣的計劃,另方面,大家也能督促這些計劃的具體實現。同時,我希望在這些計劃的制定與執行中,發動個人與個人間,小組與小組間,部門與部門間的競賽,使趙占魁運動在本廠內開展起來?!?《陜甘寧邊區工運史料選編》下冊70頁,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難民紡織廠在張聞天同志的指導下,很快有174人參加趙占魁運動,占全廠職工總數的三分之一。
1943年1月,毛澤東同志在陜甘寧邊區高干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發展趙占魁運動于各工廠,職工會工作有不適合于提高勞動紀律和勞動積極性的,必須加以改造。一個工廠內,行政工作、黨支部工作與職工會的工作,必須統一于一共同目標之下,這個共同目標,就是以盡可能節省的成本(原料、工具及其他開支),制造盡可能多與盡可能好的產品,并在盡可能快與盡可能有利的條件下推銷出去。這個成本少、產品好、推銷快的任務是行政、支部、工會三位一體的共同任務?!S應獎勵最有成績的工人與職員,批評與處罰犯錯誤的工人與職員,沒有適當地獎懲制度,是不能保證勞動紀律與勞動積極性的提高的”。
據當時擔任陜甘寧邊區總工會主任(現稱工會主席)的高長久回憶,早在1942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陜甘寧邊區政府、陜甘寧邊區總工會和趙占魁所在的農具廠獎勵趙占魁的消息在《解放日報》上刊載,毛主席看到后立即給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鄧發打電話說:“獎勵趙占魁這件事做得很好,這不是獎勵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全邊區和其他根據地提高生產,改進工作的新生事物。平時我聽說你們要找斯達漢諾夫,趙占魁同志就是中國式的斯達漢諾夫。你們把他的優點總結起來,樹立標兵,推廣到各工廠各生產單位去?!?/p>
鄧發同志向我們傳達了毛主席這個指示后,邊區總工會和中央職委會又一次派人去農具廠總結趙占魁同志的先進事跡,并組織動員各工廠各生產單位職工向他學習。西北局林伯渠同志對我說,毛主席的指示不僅是指工人,工農兵學商中到處有英雄模范人物。賈拓夫同志對我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意思是要我們廣泛開展學習趙占魁運動。(《中國工會運動史資料全書·陜西卷》上冊500頁,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對趙占魁英雄模范事跡的宣傳,廣泛而又深入,不僅在報紙上進行報道,發表社論,發表領導同志的文章,而且延安魯藝的作家、詩人、藝術家都紛紛到農具廠和趙占魁一起勞動,創作出一批歌頌趙占魁的文藝作品,編寫成歌曲,邊區各工廠都在學唱“學老趙,唱老趙,老趙是工人的好代表……”
趙占魁運動,在黨中央、在毛澤東、朱德、洛甫等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黨政工組織的大力推動下,在廣大職工群眾積極參與下,由延安、陜甘寧邊區逐步發展,迅速推廣到了晉綏、太行、太岳、晉察冀等各個抗日根據地,各地涌現出了一批趙占魁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在晉綏以張秋鳳名字命名開展的張秋鳳運動,
在太行根據地以甄榮典名字命名開展的甄榮典運動。
趙占魁運動不僅在各抗日根據地影響很大,甚至在國際上也有影響。1943年秋天,有一個中外記者采訪團到延安。為了讓中外記者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一致抗日的真實情況,周恩來同志專程從重慶回延安親自安排,把農具廠作為一個重點參觀點。
中外記者到農具廠后,廠領導介紹了農具廠的生產情況,同時介紹了趙占魁的英雄模范事跡和開展趙占魁運動的情況,趙占魁也參加了接待。當時一位英國記者聽后很有興趣,詢問了一些情況,并很高興地說:“這次到延安親眼看到了陜甘寧邊區人民像趙占魁一樣艱苦創業開展人民戰爭的事實,說明中華民族是一個不俱強暴、勇敢頑強的英雄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你們進行的抗日戰爭一定會勝利!你們艱苦奮斗的精神,我一定給你們宣傳,宣傳你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抗戰的事實;報道你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生產武器,人民群眾為自己生存而抗戰的精神!”還有一些外國記者也同趙占魁聊起來,為他的精神所感動!并握著他的手說:你們中國的抗日戰爭一定會勝利!
新中國成立后,趙占魁曾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勞動部副部長、西北總工會副主席等職。1950年出席全國第一次工農兵勞模大會(亦稱第一次全國群英會),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當選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1955年起連續擔任陜西省總工會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委員、副主席。
作為“三八”式的老干部,又是著名的勞動模范。趙占魁不居功、不驕傲,一直保持著工人階級的本色,保持著勞動模范的優秀品質,在自己身體不太好的情況下仍堅持工作,以他的影響和實際行動,在工作上發揮著很大作用,深受廣大職工的愛戴。
趙占魁的女兒趙青一直牢記她父親經常對她說的話:“你就是一個工人的女兒,在工廠不要特殊,不要炫耀,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多年過去了,趙青還記著父親的這句話。
趙青回憶道,我父親文化不高,平時話不多,但他對自己、對家庭、對子女要求很嚴。他一身蘭布衣服穿了多年,破了讓我媽幫助縫個補釘,還繼續穿。我媽也是“三八”式的老干部,舊社會受了太多的苦,解放后身體也一直不太好,但仍堅持著工作。三年困難時期組織做工作機關精簡,我媽就下放到了街道,工資僅三十多元。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有時我媽也有點牢騷,但我爸說,這比舊社會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比一般工人農民生活強多了,知足者長樂。我媽也就不吭聲了。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落實政策,我媽才定為處級干部。
對我們子女要求則更嚴。我二哥工作時分配到地質勘探隊工作,那工作條件、生活條件都是很艱苦的,且長年在野外。我媽心疼兒子,讓我父親找老戰友幫助“活動、活動”,我爸硬是不吭聲,直到我爸去世,我哥仍在地質勘探隊工作,一直干到退休!
我大哥參加工作很早,憑他的努力工作在企業里提了干。后來他想從外地調到西安的機關工作,求我爸找人,但我爸仍不吭聲找人,說了句,你就在那里好好工作吧!我大哥一直工作到離休再也沒有提調動工作的事。
趙青說,我在家里最小,又是女兒,爸爸自然很疼我。在我爸眼里,“疼”和“嚴格要求”是兩個概念。文化革命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按政策可以留一個子女在父母身邊的。但我爸說,“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鍛煉,我看你也要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到農村去好好鍛煉!”這樣,我也到農村插隊去了。直到后來黨的政策讓知青返城,我才回到城里,被西安儀表廠招工進廠當了一名工人。
后來廠里有些同事知道我是高干(趙占魁解放初定為9級干部)的女兒,又是著名勞模的后代,有的同事說,你應叫你爸“走走后門”,把你調到機關,起碼調到廠里的職能部門當個干部吧!
一次,我把同事們的議論告訴了我爸,但我爸還是那句話:“你就是一個工人的女兒,在工廠里不要炫耀,不要驕傲,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趙青說,爸爸的話常在我耳邊響起,我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和車間里工人的關系也很融洽。在工廠我也多次評為先進!我在儀表廠從進廠到退休,一直在生產一線當工人!
趙青至今珍藏著她父親延安時期的一些照片和宣傳她父親的有關材料。她特別喜歡賀敬之、莊映同志作詞的“趙占魁運動歌”的歌曲,不時,她還哼上幾句,咱們的模范趙占魁,他的名字到處飛,記在心里掛在嘴……工廠看成自己的家,同志看成親兄弟。老趙不為個人來打算,一心為黨為革命……
那優美的旋律,那令人振奮精神的歌詞,那艱苦創業的大生產運動,那難忘的崢嶸歲月,那閃爍著時代光輝的一代英雄模范人物的高貴品質,那異彩紛飛的壯美華章,將永遠鐫刻在人民共和國的豐碑上,不斷激勵后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