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費連 王文華
對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重組的探索與思考
◎ 黃費連王文華
1.1優化布局、分類改革
按照國民經濟與社會總體發展規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照資源總體配置優化的原則進行國有資產重組整合。通過實施企業國有產權的劃轉,推動國有資產向優勢企業、優勢主業、優勢管理團隊集中,進一步優化調整國有資本總體布局,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根據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和整合,完善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管控模式和考評體系。通過推進分類改革、分類監管、分類考核,進一步提高國有資產監管效力,激發國有企業的創新動力和自我約束力。
1.2突出主業、增強活力
突破國有企業原有的發展模式和規模瓶頸,以資本為紐帶,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積極開展內部資源的整合,剝離非主業資產,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向主業集中,實現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結合國有企業的核心功能和產業基礎進行專業化分工,進一步理順國有企業產權關系,培育主業突出、分工明確、實力雄厚、整體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鼓勵和支持國有投資和運營公司開展跨境、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投資,在實現低成本擴張的前提下獲取更多資本、集體資本與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持續激發企業活力、創造力和核心競爭力。
1.3整體推進、平穩過渡
搞好頂層設計、系統規劃、統籌安排,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同步實施。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把握好次序、節奏及力度,確保國資國企改革重組分步實施、扎實推進、務求實效。在國資國企改革重組中,原則上采取“人隨企業走”的方式,勞動合同關系保持不變,涉及調整重組的國有企業領導、管理人員和職工的相應待遇不降低,確保國有企業正常經營、社會和諧穩定。
國有資產向關系國計民生和基礎性、關鍵性產業和重點領域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融合培育主業突出、分工明確、運營規范、整體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優化國有資產總體布局,加大國有資產監管力度,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率,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
2.1大幅提升國有資產配置和運營效率
從促進國資國企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將現有分散管理的存量國有資產整合在一起,進行專業化的運營和高效的資產運營管理,充分發揮國有資源的整體優勢,不斷提高資源配置和運營效率;通過國有資產的整合重組和科學規劃,調整國有資產總體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價值,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
2.2明確國有投資運營平臺的職能定位
明確國有投資和運營公司的職責、主業發展目標,相對穩定地發展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主營業務,各司其職、專注發展,培育和增強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性發展;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作用,通過開展投資融資、產業培育、資本整合,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進一步完善國有投資和運營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優化企業領導班子,打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的企業家隊伍。
2.3實現集約化發展和投融資模式優化升級
利用股權劃轉、存量資產劃轉、國有資本金注入和資本運作等方式,促進國有投資和運營公司形成規模化經營、集約化運營、專業化發展,使原有由政府以財政擔保、直接舉債為主的融資方式,轉變為以企業向社會融資為主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自身的造血功能,擺脫對財政的長期依賴,最終實現“借用還”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公共服務類國有企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市政基礎設施投資運營,通過行業內的適度競爭,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
2.4形成科學高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形成國有資產管理機構—若干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產業經營公司三級監管體系,國有資產監管將縮短管理鏈條,實現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國有資產監管實效;通過專業化分工,明確國有投資和運營公司的職責及主業發展目標,專注于管理運營國有資本的職責,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積極性,做大做優做強國有經濟;國有資產監管部門要進一步落實監督管理國有資產的職責,推進依法監管,著力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改進考核體系和辦法,進一步增強對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
3.1進一步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從更高的角度整合重組國有企業資源,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做好增量、盤活存量、主動減量,進一步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對產業相近、行業相關、主業相同的國有企業通過合并、劃轉、并購等多種方式進行重組,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企業集中、向高端服務業集中、向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領域集中,形成國資規模優勢;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的作用,創新國有資本集聚方式,通過開展投融資、價值管理、產業培育、資本整合,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有序地流動,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行業領先的大企業大集團,打造各具特色的投融資平臺及國有資本并購重組的運作平臺,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融資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體現國有資本在經濟建設與發展中的帶動引領作用,提升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發揮國有經濟整體功能。
3.2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
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明晰產權、明確權責,建立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國有資本市場化運營機制,促進企業專注于國有資本運營管理。建立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機制,充分發揮董事會的決策作用、監事會的監督作用、經理層的經營管理作用、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實現規范的公司治理。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大市場化選聘力度,暢通現有經營管理者與職業經理人身份轉換通道。國有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定內部的薪酬分配,完善既有激勵又有約束、既講效率又講公平、既符合企業一般規律又體現國有企業特點的分配機制。完成國有企業內部用人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建立分級分類的企業員工市場化公開招聘制度,依法規范各類用工管理,建立健全以勞動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
3.3推動國有資本市場化運營
根據不同企業的功能定位調整國有股權比例,形成股權結構多元、股東行為規范、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經營機制。國有投資和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營的專業平臺,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對所出資企業行使股東職責,按照責權對應原則承擔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責任。通過市場化機制為資本定價、發現價值,以融資、轉讓、并購等方式實現國有資本的充分流動和股權的多元化。鼓勵企業法人和各類投資者按照市場規則,堅持依法合規,公開、公平、公正地參與國資國企改革重組,引進社會資本建立股權基金,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加快國有資本從無競爭優勢、不具規模的產業退出,妥善處置“僵尸”企業、長期虧損企業和低效無效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企業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變現的國有資本用于更需要的領域和行業。大力推動具有競爭優勢的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在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3.4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通過國資國企改革整合,理順產權關系,進一步明晰企業經營管理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監督管理的邊界,明確職責和關系,加強監管工作力度,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系和分類管理體制機制。明確不同類型企業的功能定位,實行分類監管和考核,探索建立授權經營體制,完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運營機制。制定出資人審批事項清單,以管控資本投向、優化資本結構、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和效益為重點,通過章程管理、契約管理、清單管理和協同管理等,重點加強對發展目標、考核分配和風險控制等重大事項和關鍵環節的管控,健全國有企業違法違規經營責任追究體系,提升國有資本監管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建立分級分類管理的國有資本收益管理制度,加強國有資本收益收繳和經營預算支出管理。
4.1加強組織領導
為加快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重組,有必要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指導和組織實施國資國企改革重組工作,研究審核國資國企改革重組實施方案和總體框架以及國有投資和運營集團公司內部改革整合重組方案,協調解決改革重組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各部門、各單位要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國資國企整合重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配合完成相關責任工作。同時,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國資國企改革重組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國有企業黨組織要提前介入內部改革整合重組方案的研究制定,根據企業體制架構變化的實際,及時成立或撤并黨組織,理順黨組織關系,同步開展黨的工作。
4.2強化規范操作
實施國資國企改革重組方案,要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尤其是對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產權劃撥、財務審計、企業領導人任命、聘用職業經理人等關鍵環節,要重點加強監督和管理。要重視政策的銜接,確保相關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盡量兼顧各方利益,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
4.3加強監督問責
整合出資人監管、外派監事會監督和審計、紀檢監察、巡視以及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監督力量,建立監督工作會商機制,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對國資國企改革重組的全過程進行監督,使改革重組在“陽光下”運行,防止違規操作和國有資產流失。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網絡平臺,及時準確披露國資國企改革重組的進展情況,嚴厲查處借改革重組之機侵吞、貪污、輸送、揮霍國有資產的行為。建立監督問責機制,對改革重組中重大違法違紀行為敷衍不追、隱匿不報、查處不力的,嚴格追究有關人員的失職瀆職責任。
4.4維護社會穩定
在國資國企改革重組過程中,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履行維護穩定的職責,大力宣傳中央關于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方針政策,宣傳改革重組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注重輿論引導,凝聚改革共識。企業黨組織要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搞好思想引領和教育疏導工作,充分調動職工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積極性。要充分聽取廣大職工的意見,尊重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切實維護職工合法利益,確保國有企業正常運營,確保國資國企改革重組順利推進,確保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