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道兵 李文娟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氣》涉及的內容與人們的生活、生產關系極為密切,特別是氣候部分,其氣溫和降水時刻關乎著我們的生計。同學們都知道,降水是影響一個區域氣候的重要因素,也是該區域地理環境形成的必要組成部分,其多與少對其他各自然要素影響十分深刻。接下來以降水為例,重點分析影響降水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大氣環流,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大氣環流對降水的影響,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因子實現:
一、近地面氣壓中心或氣壓帶與降水
近地面氣壓低,中心區域以上升氣流為主,水汽遇冷凝結后多形成陰雨天氣。如夏秋季節,我國東南沿海出現的臺風就是因為熱帶或副熱帶洋面氣溫高,氣流迅速輻合上升發育成熱帶氣旋,它易帶來強降雨。近地面氣壓高,中心區域以下沉氣流為主,降水機率小,多晴朗天氣。如1月份前后亞歐大陸受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控制,氣候干燥少雨。這類案例反映的顯然是因某一區域在特定時間內受近地面特定氣壓的影響,使得降水較其他時間明顯增多或減少,屬于同一區域的降水在時間分布上的差異。
南美大陸赤道沿線的亞馬孫平原和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則因兩地常年分別受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差異十分顯著,這是由于近地面氣壓帶不同造成兩地降水空間分布上的差異。
【典例導析1】 下圖是“2013年5月15日14∶00歐洲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讀圖回答問題。
下列關于甲、乙、丙、丁四地天氣狀況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雙選)( )。
A.甲地陰雨,受冷鋒影響 B.乙地降雨,受暖鋒影響
C.丙地晴朗,受反氣旋影響 D.丁地強風,受上升氣流影響
【解析】 本題考查天氣系統對天氣的影響及成因。甲地位于鋒面氣旋的低壓槽部,氣流逆時針輻合上升形成冷鋒鋒面雨;丙地位于高壓中心,氣流輻散下沉,形成反氣旋,多晴朗天氣。A、C選項考查的知識點是局部區域在特定時間下特定氣壓中心對降水的影響。
二、盛行風帶與降水
一般而言,暖濕西風氣流影響下降水較多,干熱信風和干冷極地東風氣流影響下降水較少。
西歐地區因終年受盛行西風的影響,溫和多雨,形成世界分布范圍最廣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當然這與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破碎的海岸線、低平的地形也有關系。北非撒哈拉地區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除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外,另一重要影響因素是受來自亞歐大陸的干燥的東北信風影響,加劇了北非地區氣候的干旱程度,也大大突破了熱帶沙漠氣候的地帶性分布范圍。
當然,濕潤的信風也常常給受其影響的區域帶來大量降水。這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區域本身常年位于信風帶的迎風地帶,降水多;另一種是由于信風的季節偏轉,使原本的離岸風變成迎岸風,降水也因此由少變多。
【典例導析2】 讀“非洲部分區域氣候分布圖”,回答問題。
A、B兩地緯度相差很大,但屬于同一自然帶,分析其原因。
【解析】 A、B兩地同屬熱帶雨林帶。A地受大氣環流(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形成;B地是地形雨和洋流作用(地處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經過,增溫增濕)的結果,屬于自然帶的非地帶性分布現象。類似的例子還有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墨西哥高原東南部等地,這幾處熱帶雨林帶的形成亦是如此。
【典例導析3】 讀“我國某城市(117°E,32°N)某時刻道路行道樹及樹影示意圖”,完成下題。
此時( )。
A.非洲熱帶草原動物正在向南遷徙 B.澳大利亞北部高溫多雨
C.從澳大利亞西岸向中國航行的輪船順風順水 D.南極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節
【解析】 由圖可判斷樹影此刻指向西南方向,太陽處于東北方位。通過該地坐標可判斷為合肥地區,太陽處于東北方位應為夏半年時間。澳大利亞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此時為冬季,降水少,故B錯。澳大利亞北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應重點關注。當地夏季,東北風南移,越過赤道后受向左的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成為暖濕的西北風,且由于西北風與東南信風輻合上升,多對流雨,降水豐沛,形成濕季;冬季,當地受單一、干燥的東南風(離岸風)控制,形成干季(見圖4)。此時,澳大利亞西北部盛行東南風,南海盛行西南風,所以從澳大利亞西岸向中國航行的輪船順風順水。
三、季風與降水
季風是大氣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亞洲東部(見圖4)較為典型。由于發源地的不同,季風干濕狀況亦有所不同。亞洲東部受暖濕的夏季風影響時降水較多,而受干冷的冬季風影響時降水較少。
我國大部地區的降水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雨季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進退而變化。春季,南方地區開始進入雨季,隨后雨帶不斷北移(移動規律見圖5)。夏季,我國的氣候具有雨熱同期的顯著特點。秋季,隨著南下冷空氣勢力的增強,夏季風迅速南撤,氣溫迅速下降,雨季也隨之結束。冬季,我國大陸受西伯利亞干冷氣團的控制,氣候寒冷,雨水較少。
圖解:5月雨帶徘徊在南嶺一帶;6月雨帶推移到長江流域,在江淮之間擺動一個月左右(稱為梅雨季節);7月中下旬,雨帶開始向西、北方向推移,7月下旬至8月份到達華北、東北等地。6~8月西南、兩廣地區還受到西南季風影響。
【典例導析4】 讀“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5~8月平均位置和中國大陸鋒面雨帶移動圖”,完成下題。
圖中a月前后,以下情況可能出現的是( )。
A.鄱陽湖流域防洪壓力大
B.江漢平原遭受旱災
C.黃河流域春旱較為嚴重
D.海河流域出現倒春寒
【解析】 讀圖分析,a月前后,副熱帶高壓控制長江流域,長江中下游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天氣干燥少雨,稱為“伏旱天氣”,B項正確;鄱陽湖流域降水少,防洪壓力小,A項錯誤;鋒面雨帶位于華北、東北地區,此時應是8月份前后,黃河流域降水較多,C項錯誤;海河流域已經是夏季,不可能有倒春寒現象,D項錯誤。同學們要注意夏季風的進退形成的鋒面雨是中國季風區主要的降水類型,比地形雨、對流雨、臺風雨范圍更廣、影響更大。
【典例導析5】 圖7為“世界某區域略圖”,讀圖完成下題。
圖示區域西部沿海地區降水豐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氣旋頻繁過境 B.受沿岸寒流影響
C.東北季風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風帶來豐沛水汽
【解析】 從圖中的經緯度、海陸輪廓、特殊地理事物(安達曼海、泰國灣)等信息可以判斷該區域為東南亞中南半島地區,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區。該地區西部瀕臨印度洋,沿海地區降水豐富的原因是夏季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豐沛水汽,因此D項正確。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南亞的印度半島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一帶成為最典型的熱帶季風區。本題屬于對季風氣候基礎知識的考查,即季風對降水的影響。
以上僅從大氣環流這一個方面粗略闡述了其對降水的影響。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降水,比如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地面性質、人類活動等。同學們在實際分析時,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切不可無重點地生搬硬套,主次不分。一般來說,大范圍區域氣候分析時,往往要考慮大氣環流,如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成因是常年受來自海洋的暖濕西風影響。局部范圍氣候分析時,應多考慮地形、洋流、海陸位置等因素,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南段的東側因地處盛行西風的背風坡,降水極少,形成溫帶荒漠景觀;南太平洋中低緯海域的東岸因秘魯寒流的降溫減濕作用,沿岸分布的熱帶荒漠帶緯度范圍明顯向赤道方向延伸,而同緯度大洋西岸地區由于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濕作用影響,恰恰促進了沿岸熱帶雨林帶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等森林帶的發育。
總之,大氣環流對降水的影響非常深刻,在區域氣候形成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平時的學習中,同學們要把握重點,關注細節,努力做到查細微處見實效,入“小切口”獲“大裨益”,并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