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佳
摘 要:音樂教科書是音樂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實施教學大綱、完成教學計劃的基本材料,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具體特定的內容進行。因此,音樂教科書是存在于教學活動中的客觀實體。對教師來說音樂教科書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具體依托,而對學生來說音樂教科書提供了具體學習材料,其水平的高低、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文章通過研究遼海版小學音樂教科書,指出了幾點不足之處,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音樂教科書;流弊;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G624;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4-0026-02
在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焦點之一,學校音樂教育也日益繁榮起來。盡管當今時代的教育日漸繁榮,但在一些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比如音樂教科書,依然存在著種種弊端,而且這些弊端日漸顯露,甚至阻礙了音樂教育的發展。而教科書作為學校音樂教育中的憑據,關于它的方方面面都應重視對待。如果教科書不能夠以人為本,那么必將影響教學效果;如果教科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那么就會阻礙教育的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本文以遼海版小學音樂教科書為研究對象,從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等特點出發,對其優點和不足進行探究,進而為小學音樂教科書的編寫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并給小學音樂教師們一份參考,使他們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教科書進行教學。
一、遼海出版社小學音樂教科書現狀分析
2004年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科書共十二冊,每學年分為上、下兩冊,每冊由數個單元組成,結構框架一目了然,規整統一。此版音樂教科書的框架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目錄,每單元依次排開,目錄中標明了每單元的主題及單元內的活動與作品名稱,頁碼標注其后。第二部分是每一單元的具體內容,這一部分是教科書的主體,每一冊的內容數量不相同,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作品都在這里呈現。第三部分包括音樂廣場、音樂樂園、音樂天地三個項目,不同年級項目不同,根據學生的年齡設計,這一部分主要是對整本教科書的總結以及拓展學生們的視野。從整體來看,遼海版的教科書比較合理,內容較均衡,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但還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1. 培養審美能力的欠缺
審美教育是音樂教育的本質,學校音樂教育中音樂教科書的內容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載體,選取什么樣的音樂作品作為教科書的內容是培養審美意識的關鍵。音樂教材的編寫受到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意識等方面的影響,可以說,音樂教材是所處時期的社會生產、社會生活作用的結果。對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沒有高深的意識形態,他們是單純的孩子,對于他們來說簡單的、“接地氣”的事物是容易理解的,可以通過這些事物來培養審美能力。學生本來就有追求多元化、新穎的傾向,音樂教育不應該抹殺了這些傾向。
以遼海版小學六年級(上)音樂教科書為例。第一單元的主題是鮮花獻給老師,主要音樂作品是關于師生情的,教育學生要懂得感恩,讓學生體會師生情是美好的。第二單元主題是向著太陽走,主要歌頌祖國。第三單元主題是藍色的大海。第四單元主題是崢嶸歲月,歌頌歷史英雄。第五單元主題是絢麗的歐洲,音樂作品都是外國作品。第六單元是戲曲樂園。第七單元主題是黑土地,主要音樂作品是東北民歌。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能夠滿足學生興趣的一些作品不是很多,也沒有把創設美好的藝術情境當作重點。這本音樂教科書的編寫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愛黨精神,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國家是偉大的是美好的,但是對于10歲的孩子來說這些并不是他們真正懂得的事情,他們既然不懂那么就不會形成審美意識,又怎么能夠培養他們真正的審美能力呢?
2. 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形式單一
音樂教育不光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創造能力的培養以自由為主,不必對他們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他們在老師和教材的引導下,通過參加教材里設計的音樂活動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從而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即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就應該盡可能地訓練他們的創造力,把創造性思維的音樂活動貫穿到教材的每個單元,通過教師的引導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從遼海版小學低年級的教科書可以看到,有關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內容不是很多,當然前面說過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由發揮。但我們看到遼海版小學高年級的音樂教科書中每兩個或三個單元有一次有關創造性培養的音樂活動,而且只限于幾個內容的培養,如小學六年級(下)中第三、第四、第五單元的創編內容都是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這樣的活動不多也不是很豐富,沒有最大限度地培養相應階段學生的創造力。
3. 從知識性角度分析
知識是一切教科書內容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科書的價值體現,是學生學習的資源,也是教科書承載的主要信息,教師與學生使用教科書的主要目的是傳授與獲取知識。遼海版小學音樂教科書中內容所呈現的知識性不是很強。例如,遼海版小學五年級(上)音樂教科書從第一單元到第四單元只出現了三個知識點,第五單元到第八單元只出現了四個知識點,其中三個知識點是關于指揮手勢的,知識性過于單一,并且音樂知識的邏輯性欠缺。傳統的音樂教科書側重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各種能力的培養,“學科本位”的思想過于嚴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隨著社會時代前進的步伐,教科書在不斷改革與進步,但是必須要強調的是不能片面強調能力的培養而忽略音樂知識的傳授與學習。有時候可能刪掉部分知識能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但如果沒有堅實的知識基礎,那么就不會將音樂上升到藝術審美層次,會失去了音樂教育的本質,因為審美及各種能力的培養與知識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
二、大力完善遼海版小學音樂教科書建議
1. 加強與完善審美能力的培養
教科書的單元主題應圍繞學生的生活需求展開,每個單元主題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學生的生活需求、興趣出發,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通過豐富有趣、活潑生動的作品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選擇能夠激發美感、具有學習價值的作品作為教科書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
遼海版小學低年級音樂教材在這一方面做得不錯。例如,一年級(上)中的《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一課,小馬、小狗、小鴨、小豬都歡迎來看看美麗的村莊,學生在學習中仿佛親身感受到了成群的小動物在迎接他們,作品不僅在歌詞、旋律上形象生動,更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對大自然、動物的熱愛,使學生在欣賞音樂同時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但是在高年級的小學音樂教材中這樣的內容就很少,高年級的學生也是青少年,他們也是孩子,不應該把他們當作大人來對待。教師建議應在高年級教材編寫過程中多加入貼近學生生活、滿足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可以分別從音樂與人、音樂與自然生活、音樂與民族文化三方面入手編寫教材,前兩個方面是最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興趣的主題,音樂與民族文化這一部分則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歌頌祖國熱愛民族等通俗易懂的內容,學生通過對這部分的學習了解,會更加熱愛祖國的文化,進而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操。但這一部分內容不要過多,只占小部分即可,畢竟上小學的學生很單純,還不懂這些復雜的內容。
2. 高度重視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科書的設計中必須重視音樂實踐創編活動,遼海版小學音樂教科書對創造能力的培養應滲透每個單元甚至每一課中,創編內容也應豐富多彩,不可以局限于伴奏、節奏、舞蹈的創編,應將音樂與不同藝術結合起來完成創編活動。例如,可以讓學生根據欣賞的音樂作畫,沒有任何的限制,根據音樂想怎樣畫就怎樣畫,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增強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即興作詩朗誦,創編情景劇等,以上活動可以分組進行,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
3. 適度加強與調整教科書的知識性
遼海版教科書的知識性不強,音樂基礎知識不是很豐富,音樂知識編排不夠系統。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遼海版音樂教科書中的音樂知識點應該制定一條由淺到深的符合邏輯的線索,把音樂知識的學習與音樂審美、教學內容相結合,不能割裂開來。雖然說新教科書改變了原有舊教科書知識型過強的特點,但是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與心理特征,來相對應地給傳授學生應學的音樂基礎知識,不應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有了豐富的并且符合系統邏輯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體現出教科書的科學性。況且科技在進步,人類一代比一代聰慧,以21世紀學生的智力,完全可以掌握音樂知識。
三、結束語
音樂教科書經過學堂樂歌時期一直到今天經歷了不斷革新,教科書內容從最初的在西洋音樂曲調里填充歌詞到今天我國音樂家創作的歌曲發生了突破性改變,教科書結構也從過去單一枯燥的結構發展到今天的唱、創、聽的豐富的結構。教科書的知識性與科學性的結合、審美意識與技能訓練的結合、思想與文化的結合等種種的進步等都使教育工作者感到很欣慰,但是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就像遼海版音樂教科書一樣,問題還是存在的,這是所有事物向前進步的動力,只要有問題,就有提升、進步的空間,事物才會越來越好。社會在發展,人類在發展,音樂教科書的研究也將是一項永不停止的工作。
參考文獻:
[1]蔣立平.論音樂教材的內容設置——以人音版初中音樂教材為例[J].大眾文藝,2011(01).
[2]范元玲.當代中國中小學音樂教材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2.
[3]黃文翠.“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彰顯——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材兩個不同版本的取樣分析及比較研究[J].藝術探索,2008(03).
[4]楊瑜.教之有法 學之有據——研讀2012人音版義務教育音樂教材有感[J].中國音樂教育,2013(02).
[5]林能杰,鈕小靜.音樂教科書“學材化”的探索——以人教版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為例[J].音樂天地,2007(02).
[6]張瑩瑩.談建構主義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小學音樂教科書編寫的影響——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為例[J].音樂天地,2012(02).
[7]張謙.從“一元論”到“多元論”——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材建設發展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中國音樂教育,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