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新偉
【摘 要】新會計準則的執行對會計政策、會計核算、處理各方面都產生著影響,在無形中也影響著事業單位經營管理方式、發展方向等。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執行,不僅能夠提高我國財政會計的核算水平,更是提升我國事業單位的發展層次,以此達到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更好的接軌國際經濟水平的目標。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定
一、前言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速,我國的經濟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為適應時代的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逐漸替代了集中性強的計劃管理體制。經濟的成熟與對外開放的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為了更好地發揮會計作為國際間經濟交往的商業語言作用,我國財政部特別頒發了會計準則和會計準則指南,由此形成了較為完整、相對系統的會計準則體系。并且財政部針對不同層次、結構的事業單位機構,在執行新會計準則上作出了明確的要求,從會計準則的發展背景出發,在制定和執行過程中事業單位需要克服那些障礙?采取什么相應的措施?這些具有重要性現實意義的問題,都是對事業單位管理者、會計工作者的挑戰,更因為執行時間的關系,使得這些問題愈加迫切。
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定及執行現狀
1.會計準則制定與行政管理職能混淆
在事業單位的實際工作中,財務會計常常是身兼多職,既進行著風險管控又掌握著行政管理,然而這樣的做法使事業單位風險管控工作方面喪失了獨立性,不能很好的進行風險監管的職責,與會計準則制定標準職權獨立是背離的。在部分事業單位的基層單位里,財務會計人員除了要進行日常的賬目計算工作,同時還負責著內部的行政工作。這樣的工作模式造成了管理層影響了財務核算工作的局面。一方面,會出現一些事業單位里的領導為了自身利益,干涉財會工作,使事業單位的風控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財會工作者進行數據表格處理的時候居多,不能與實際市場方向相結合,容易出現“想當然”的決策,不符合會計準則的制定標準。
2.事業單位存在不符合會計準則行為
誠信是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重要制定標準,但很多行政和事業單位都存在造假現象,這都有損于投資人和國家利益;事業單位提供不真實信息就是為了私利或者達到貪污財產的目的。而會計事務所作為“看門人”,責任感不強,沒有職業操守,不具備專業素養,為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假信息進行“化妝”,給國家、投資者和有關人員帶來損失。行政事業單位的造假現象,一方面給財政和行政資源帶來浪費;另一方面,破壞政府形象,不利于建設干部隊伍。
三、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定影響因素
第一層次是市場經濟體系自身存在的缺陷。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市場經濟推崇的是競爭自由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貧富差距。而在競爭過程中立于弱勢的地位的事業單位,為了不被市場所淘汰,就可能采用不誠信的途徑進行獲利。
第二層次是市場制度的不完善。我國當前會計制度并未進行完善和健全。沒有全套的有效化的機構來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性的傳遞,這使得市場交易的主體和投資者所知道的信息不對稱,給事業單位不誠信現象和期滿詐騙現象帶來了可能。
第三層次是不健全的會計審計規程。伴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調整,新的經濟業務和新的經濟狀況不斷出現,會計規程有大量的漏洞和不健全之處。再因為會計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客觀原因,更使得事業單位的管理階級以及會計人員,利用客觀差誤將問題放大化,修飾會計資料和表格,使得會計數據失去真實性。
四、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定優化措施
1.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監管
事業單位應嚴肅會計管理,嚴格按照會計準則標準去執行。杜絕違規行為發生,推行成本標準管理法。通過事業單位實踐證明,實施成本標準核算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事業單位成本額外支出,它采用的方法是預先設定行業成本標準體系,并與本事業單位實際運營成本進行成本對比,分析數據差異狀況,確定成本浪費的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成本管理。它的原理是運用前沿的工程測量學的方法緊密測算,從管理層到工作基層上下協作,統一核算,通過分析大量數據差異,找出與會計準則標準體系不同之處,發揮會計對成本負有監督管理的職責。如確實發現事業單位之前存在的成本核算問題,必須立即予以糾正,嚴肅會計考核與管理,真正發揮會計準則在事業單位中的巨大作用。
2.發揮社會監督的力量
要發揮會計準則的真正價值,就必須重視社會監督的力量,道德標準作用的發揮需要社會輿論和公眾的廣泛參與才能實現,如果失去了輿論和公眾的支持,道德標準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現今的社會輿論對于會計造假行為可謂是深惡痛絕,但是在揭發具體造假案例上卻表現的不夠勇敢,往往是對社會大環境進行譴責,而忽視了具體的責任人。要讓揭露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執行獲得社會力量支持,讓事業單位會計造假的行為無處遁藏。
五、結語
現代事業單位組織機構越來越龐大,各部門協作越發緊密,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要求也相應提高,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制定標準,要從事業單位經營的全局出發,高瞻遠矚,協助事業單位領導者為事業單位長久持續發展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提出建議,強化監督職能。
參考文獻:
王慶成;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研究[J];預算管理與會計;1995年0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