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協系統對口援藏工作座談會:要把西藏地區公民科學素質提高到5%以上
為發揮科技“倍增器”作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從2014年開始組織實施“援藏科技增效工程”。兩年來,科協系統累計投入援藏項目資金約8300萬元人民幣,實施援藏項目近70個。
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期間,全國科協系統對口援藏工作座談會25日在西安舉行。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說,科協系統對口援藏工作要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和科技資源優勢,集中優質科普資源,力爭使西藏地區的公民科學素質在現有1.93%的基礎上提高到5%以上。
尚勇說,“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創新對口援藏工作機制,在對口幫扶框架下實現東西雙向互動、共同發展;還要引入市場化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實現共贏多贏;還要大力開展“造血式”幫扶,把外界幫扶與增強內生動力有機結合起來。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說,已建立起中國科協機關部門及直屬單位對口支援西藏自治區科協,17個省市科協對口援助西藏7個地市科協的對口援藏工作長效機制。
“兩年來,各對口援藏省市科協廣泛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援藏工作決策服務,支持了西藏科學研究、科技創新與成果轉移轉化。”束為說,鼓勵了一批科技企業、科研單位開發拓展西藏市場,組成了跨區域、跨學科產學研聯合體,共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比如北京市科協與中國工程院、南京林業大學組成專家團隊,將中國工程院院士曹福亮領銜、西北鐵道電子有限公司投資的“藏紅心”護心功能飲料開發項目引入拉薩市凈土產業企業,有效推動了內地科研成果在藏區落地,帶動了當地農牧民增收致富。
此外,支持西藏全區流動科技館8套,實現流動科技館七地市全覆蓋,建成縣級中學科技館79所,配備科普大篷車74輛,實現全區74個縣全覆蓋。“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共獎補西藏農村專業技術協會12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24個、科普示范社區6個、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1個、科普帶頭人90位。還發行藏文刊物《知識就是力量》,向西藏中學免費贈閱10萬多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