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鳳潔 宋衛國 肖瀚 賀支支
【摘 要】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腎虛血瘀、脈絡瘀阻型糖尿病腎病Ⅲ期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66例腎虛血瘀、脈絡瘀阻型糖尿病腎病Ⅲ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兩組均予以西醫常規治療,對照組予以鹽酸貝那普利(洛丁新)口服,觀察組加健脾補腎、活血利水法中醫治療,療程為3個月。結果:觀察組中醫癥候總積分、24h尿蛋白定量比較均優于對照組(P<005);一氧化氮(NO)、內皮素(ET)等實驗室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結論:采用健脾補腎活血利水湯結合西藥治療糖尿病腎病Ⅲ期腎虛血瘀、脈絡瘀阻型患者,臨床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健脾補腎活血利水;腎虛血瘀、脈絡瘀阻型;鹽酸貝那普利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0-0130-03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中糖尿病腎病Ⅲ期即早期糖尿病腎病是發生于糖尿病起病后5~7年,出現持續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持續在 20~200μg/min 或尿白蛋白排泄量持續在30~300mg/24h。腎小球基底膜(GBM)增厚,系膜基質增加明顯,出現腎小球結節型和彌漫型病變及腎小動脈玻璃樣變,腎小球荒廢開始出現[1]。
糖尿病腎病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療法,既往中醫藥在治療糖尿病腎病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展示出一定的特色和優勢,將中醫辨證論治與西醫對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的研究相結合,可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筆者運用健脾補腎、活血利水法配合西藥治療腎虛血瘀、脈絡瘀阻型33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江西省中醫院腎病科門診及住院部患者66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33例。治療組中男17例,女16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5412±1562)歲,平均病程(8±16)年。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34~73歲,平均年齡(5367±1623)歲,平均病程(7±23)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參考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2007年提出的《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價標準》[2],分期標準根據2010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相關制定。中醫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有關內容擬定。辨證為腎虛血瘀、脈絡瘀阻型。主癥:口干,腰膝酸冷,氣短懶言,肢體麻木或疼痛,肢體浮腫,下肢尤甚。次癥:夜尿多,肌膚甲錯,食少納呆,舌淡胖,或舌紫暗,苔薄白,脈細澀。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醫消渴病診斷標準及辨證為腎虛血瘀、脈絡瘀阻型。②符合西醫診斷標準,糖尿病分型屬于2型者。③實驗室檢查尿mALB≥20mg/L,持續性輕至中度蛋白尿,Scr、BUN均正常,凡符合上述標準者,可納入觀察病例。
14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本實驗入選要求病例;②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等嚴重疾病和可引起尿蛋白陽性疾病、惡性腫瘤、精神障礙等疾病;③近3個月內使用激素、利尿劑等藥物者;④不配合治療、中途退出者。
15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基礎治療,予以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控制體重,適度活動,根據血糖情況選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降血糖治療,使患者達到空腹血糖≤ 78 mmol/L,餐后2h血糖≤ 10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的目標值≤ 7%等對癥治療。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加用鹽酸貝那普利(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0514,10mg/片)口服,1片/次,早晚各1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運用健脾補腎活血利水湯治療。中藥方組成: 黃芪、山藥各30g,生地、黨參、山茱萸、澤蘭、紅花、桃仁各10g,丹參、茯苓、補骨脂、益智仁、覆盆子各15g,青風藤、鳥不宿各30g,紅景天6g。每日1劑,分2次溫服。兩組治療均為3 個月。
16 觀察指標
161 中醫癥候積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有關內容制定[3],觀察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的變化,按照證候分級量化計分,于治療前后各記1次,分輕(+)、中(++)、重(+++)給予評分,主證每個+計2分,次證每個+計1分,舌脈象不計分。按尼莫地平法:積分比=(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162 實驗室指標 24h尿蛋白定量、NO、ET。
163 安全指標 血、尿、糞常規,心電圖,肝功能等。
17 療效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有關內容制定,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10;24h尿蛋白定量下降≥40%;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10;24h尿蛋白定量下降<40%;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10;尿微量白蛋白或24h尿蛋白定量下降無變化或增高。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TX-*3]±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總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中醫癥狀總積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癥狀總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改善比對照組更明顯。
22 兩組治療前后24h尿蛋白定量、NO、ET比較 兩組治療前24h尿蛋白定量,ET、NO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24h尿蛋白定量、ET、NO均有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
2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用藥期間,臨床未見明顯不適。患者的血、尿、糞常規、心電圖、肝功能均未見異常。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中胰島素代謝障礙而致長期高血糖是其損傷發生的最關鍵原因,眾多生長因子、細胞因子被激活則是病變形成的直接機制,其中NO合成減少導致腎血管阻力增加,導致腎小球灌注下降,從而介導腎小管壞死。ET增加可明顯收縮腎小球動脈,從而腎血流量減少,導致腎小球率過濾下降。二者分泌異常導致腎血流動力學異常,腎臟缺血,腎小球腎小管功能減退,導致蛋白尿的產生[4-6]。現代藥理研究發現[7-9],黃芪、生地、紅花均可以降低血漿ET水平,紅花還有升高血漿NO的作用。故本方可通過降低血漿ET含量、升高NO含量的作用,擴張腎小球毛細血管,改善腎臟血流,減輕腎缺血,從而起到保護腎臟的作用。本方中黃芪、生地黃、青風藤、鳥不宿可以通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免疫反應、抗炎、改善微循環及保護GBM等作用從而能減少蛋白的漏出,以降低蛋白尿。本中藥湯劑緊扣病機,用藥合理,對降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水平、ET水平,提高NO水平,控制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病情有一定的臨床療效。方中黨參補益脾肺,黃芪既能補氣,又可升氣,還能利水滲濕,兩者共補脾肺之氣,養后天以助先天,山藥補脾肺腎之氣,三者共為君藥以健脾益腎。生地、茯苓、澤蘭、山茱萸為臣藥,生地養陰生津,茯苓健脾,又可利濕氣,澤蘭既有活血化瘀功效,又可利水消腫,山茱萸補益腎精,四藥合用一則助君藥補益腎臟,補而不滯;二則健脾培源祛內濕。桃仁、紅花、丹參活血化瘀,補骨脂、益智仁固精縮尿,青風藤、鳥不宿散瘀通絡,祛風除濕,覆盆子補腎固精,共為佐藥。紅景天益氣健脾,活血化瘀更兼引諸藥至病所,為使藥。綜觀全方,本方重在補脾益腎以固本,活血化瘀祛濕以治標,從而達到糾正臟腑失和,調和氣血陰陽失調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文英.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S].2010年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37.
[2]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價標準(試行方案)[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7,41(7):7-8.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4-237.
[4]王海燕.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5]Bagby.SP.Diabetic nephroathy and Proximal tubule Ros:challeng-ing our glomerulocentricity[J].kidney Int,2007,71(12):1199-1202.
[6]Broncel M,Kozirog-kolacinska M,Andryskowski G,et al.Effect ofanthocyanins from Aronia melanocar-paon blood pressure,Concentra-tion of endothelin-1 and lipids in patients with mtabolic syndrome[J]. Pol merkur Lekarski,2007,134(23):116-119.
[7]程陣,賈汝漢,劉紅燕.黃芪對糖尿病人鼠腎臟的保護作用[J].中國醫師雜志,2006,8(10):1349-1351.
[8]侯家玉,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1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69-247.
[9]徐如英,童樹洪.紅花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0,19(20):86-87.
(編輯: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