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維杭
?
陳謙《無窮鏡》:洞察新一代硅谷人的命運
闕維杭
旅美作家陳謙的長篇小說《無窮鏡》描寫硅谷華人高科技創業者的日常生活和追逐夢想的苦樂進程,借助研發新型“眼鏡”高端技術的艱難反復,展示數碼世界沒有硝煙的戰事,也揭示出不同人物的隱憂傷痛……當科技成為生活中須臾不可分割的角色,人與人也便陷入了隱私奧秘無處躲藏、防不勝防的尷尬境地。在捉摸不透又難以逃遁的“無窮鏡”時代,再私密再隱蔽的東西乃至心靈深處,都仿佛被層層撕開、透析,真切而又虛幻,現實而又荒謬。
繼長篇小說《愛在無愛的硅谷》之后,陳謙曾坦言自己陷入硅谷的職場生涯,不堪重負;她雖然仍執著于寫作,也時有力作問世,卻沒有再正面寫過硅谷故事。也許,她需要跳出來換一個角度,拓展全新的視野去重新審視硅谷職場以及硅谷人生。《無窮鏡》意圖在看似平淡空靈的描述中,塑造出當下繁復而立體的世俗空間與心靈世界。陳謙用“我們的人生道路是外部世界無數鏡像的疊加”來概括“無窮鏡”的寓意,當外部世界無數鏡像疊加投影后,人生已然不是我們自己能夠掌控的本來面目了。
小說的主人公珊映是斯坦福電機工程博士,現任硅谷一家初創公司的CEO,在父親的期望與推動下,“珊映習慣一個臺階接一個臺階攀登的生活方式”。父親與女兒間有著人生的暗語,一生要做那夜空里綻放的煙花,而到了創業關鍵階段,“那夜空里騰空怒放的煙花,忽然成為人生目標的一個具象”。
缺乏“野心”在美國或許就意味著平庸。珊映的“野心”就是要做一番事業、成為硅谷的成功創業者,這又需要比志向更龐大、更強烈的意志力,帶著或許無法實現夢想的悲壯色彩……然而迄今她離夢想成真還很遠,自己卻已遍體鱗傷:嬰兒因流產而夭折、丈夫離她而去,自己則帶領一個二十來人的新創企業,事無巨細親歷親為,以至于“她不用照鏡子,都能知道自己那一頭長發里,最近又冒出了許多粗壯堅挺的銀絲”。
珊映的創業似乎已接近成功,她主導的紅珊科技以獨特算法研制出的芯片,可以將谷歌眼鏡的平面圖像轉化為3D成像。這款能耗極低的芯片引起“谷歌眼鏡”團隊決策層的注意,也被其他關注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大小公司所跟蹤。在解決剩余的瓶頸問題以爭取新融資的關卡之間,珊映急需從前輩尼克那里獲得智慧的引導與閱歷的點撥。
尼克曾多次給珊映鼓勵、建議,甚至給她演算足以解決科研難題的算式,而每當她要記錄或拍照時,都會被尼克擋住:No Evidence (不留證據)!這是尼克的口頭禪。七十來歲的尼克年輕時為軍方開發軍用網絡,總愛強調網絡的不可信任和可怕。對他而言,只有No Evidence才是安全、可靠的。這是一代美國科技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戒心,哪怕與朋友交流也要堅守這條底線。科技愈發達,人與人交往的界限愈缺乏保障——不僅僅是擔心各種技術指數、科研成果、專利的無端流失,也不乏人情、信賴、安全感的缺失。
當尼克介紹自己的朋友兼學生、硅谷名人、谷歌并購部門的負責人戴維·沃克到珊映家了解紅珊產品質量之際,珊映感到離成功僅一步之遙。戴維在窗邊試用珊映新開發的器件觀看外面風物,大為贊賞……但她不久即發現,戴維穿著淺湖藍色馬球衫站在窗邊、手拿著3D眼鏡測試器向外觀看的情景,已經被放在網絡上了。發照片的人正是珊映關注已久的博主“安吉拉·葉”。這讓她大吃一驚,也才意識到“安吉拉”果然就住在附近,她已然被對方窺探了許久。
當珊映設法找到安吉拉住宅,以事涉“商業機密”為由敦促對方刪去照片后,旋即又看到尼克的短信,以及在安吉拉微博里貼過也被刪掉的那張照片,尼克那句口頭禪:No Evidence又再度傳來。強大的互聯網等技術,早已使一經流出的任何信息再也無法銷聲匿跡。
這樣的“輪回”簡直讓珊映瘋狂。“無窮鏡”的意象達到極致,科技人遭遇被科技產品包圍足以揭開任何隱秘的困境,No Evidence也幾乎成了掙扎不脫的魔咒。在硅谷高科技界乃至整個社會,“No Evidence”成為面對人類無所逃遁的“網絡黑洞”的最徹底也最入世的表白。
陳謙憑借曾在硅谷職場打拼十余年的經歷,以及相關科技專業背景優勢,以IT界“過來人”的心態,打造出“無窮鏡”的世界,傳神而透徹地刻畫硅谷科技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面貌,也傳遞出他們不為人知的心靈世界:他們緊跟時代步伐,惟恐落后半拍;又為可能被窺視被曝光而擔驚受怕。《無窮鏡》著眼于硅谷的新時代:社交網站、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等種種全新領域的技術創新,帶領著硅谷又一波的興旺,而這波興旺浪潮中的“弄潮兒”,才是時代造就的主角。他們緊跟時代步伐唯恐落后半拍的生活、工作節奏,他們創新出奇希冀跑在業界前端的爭分奪秒步履,他們又擔驚受怕心靈脆弱唯恐有任何Evidence(證據)流落外界的莫名恐慌,仿佛置身于毫無隱秘的天地之間,每時每刻都可能被窺視被曝光而毫無保障。
小說的精彩之處也正是揭示了極具警戒意味的職場乃至人生經驗,那種在被科技產品占據到人體每個肢體、社會每個空間的極端無奈和無力感。《無窮鏡》雖然不以繁復的故事引人入勝,卻以創新創業氛圍中的人物軌跡、思緒糾葛牽絆住讀者。這是一個新硅谷時代,也是一個全新的境界。再聰慧的職場精英、再牛氣的科技狂人、再拼命的創業強人,也拗不過“No Evidence”的另類鐵律。所有的游戲規則,在一代勝過一代的科技產品的包圍下也將束手無策。這其中摻雜了常態的科技界變革定律,也摻雜了非常態的社會悲情因素;而性格即命運,設若人物的性格無法適應這樣的環境,最終就可能導致命運悲劇。透過《無窮鏡》中的一些人物,讀者可以咀嚼出原本高深卻也已滲透到社會人生的哲理意味。
小說的故事沒有故弄玄虛般地刻意編排,因為作者太熟悉那樣的場景與變化,只需構思人物關系間的合理調配。難得的是故事題材所無法回避的種種技術層面的敘述、解釋和詞語,在作者筆下獲得了相當簡潔的處理,足以使毫無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夠閱讀無礙。讓人擊節贊賞的更有作者駕馭語言文字行云流水般的老到和淡定,從容不迫的敘述間浸潤著絲絲優雅。對硅谷場景、人物思維的描寫,在不乏激情的詩意中蘊含了睿智的觀察,在疏朗大氣的具象描寫中濃縮了生命萬物的氣象。這樣的語境語句,給不進則退處處陷阱的硅谷職場平添了生活情趣。
筆者在多年前點評陳謙的作品時曾經寫道:這是一位擺脫心靈枷鎖的自由寫作者,甚至也可以說是發掘海外華裔高科技群體心靈隱秘和情感缺憾的前驅者。如今讀到她七易其稿的最新力作《無窮鏡》,我感到她盡管多年沒有正面寫硅谷,但一出手依然是硅谷題材的寫作高手。今天,新硅谷時代的高科技群體的心靈隱秘和情感缺憾,依然需要人們去認識去洞悉,陳謙的《無窮鏡》就是一面很有立體感的透視鏡,寫出了一個硅谷新時代的造夢世界,更揭示了一代硅谷人的命運與掙扎,一代硅谷人的心靈與彷徨。
(作者系評論家,《僑報》美國新聞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