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斌
(榆林市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處,陜西 榆林 719000)
試論實施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的關系
張宏斌
(榆林市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處,陜西 榆林 719000)
我國目前面臨著諸多的社會問題和自然環境問題,在這諸多的問題之中,水土流失是較為嚴重的一個,而且這不僅是我們國內面臨的嚴峻問題,也是整個世界都面臨和關注的問題,水土流失問題的存在從長遠來看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退耕還林與水土保持之間有著不容分割的關系,接下來筆者就對二者的關系進行深入地探究和全面地分析,希望為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提供相應的參考,并產生借鑒價值。
退耕還林;水土保持;關系;概念
僅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我們之間不難發現,實施退耕還林與水土保持存在著直接的聯系,而要想深入研究二者的內在關系,首先要對二者的概念進行分析,筆者在探討退耕還林以及水土保持概念的基礎上對二者的關系進行深入探究,希望通過簡短敘述促進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榆林地處在毛烏素沙地和黃土高原過渡帶,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冷熱劇變、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7.9℃~8.6℃,絕對最高氣溫38.6℃,絕對最低溫-32.7℃,無霜期159d,年降雨量在350mm~400mm之間,雨量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年蒸發量2000mm以上。年平均風速3.2m/s,最大風速28m/s。區內植被種類缺乏,風蝕沙化和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
榆林是陜西省退耕還林重點地區之一,主要造林樹種為:長城沿線風沙區以樟子松、側柏、油松、新疆楊、仁用杏等為主,草種以沙蒿、沙打旺、草苜蓿為主;南部丘陵溝壑區以紅棗、蘋果、桑樹、刺槐檸條為主。由于北部風沙區自然條件惡劣,造林成活率偏低。南部丘陵溝壑區相對條件好點,造林成活率較好。
退耕還林已經被我國納入了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的范圍之內,由此看來,其在我們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中占據著一定的地位,退耕還林要求人們對以往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予以改變,使得地區的自然環境得到優化和改善,在這樣的基礎上防治自然災害并減輕其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為改善人們的生存條件做出貢獻。具體來說,退耕還林工作的具體要求包括下述幾點:工作人員要加強對于已經高度退化的陡坡耕地上進行合理地規劃,在詳細規劃的基礎上進行森林植被的種植,為人類的正常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并形成一定的保障,在注重退耕還林的同時,要對退耕還草以及退田還湖工作予以相應地重視。我國各個地區與省份目前面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尤其是華北、東北以及西南一代,水土流失問題的存在直接威脅著相應地區和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財產安全,不利于農業的發展,對此,要依靠植樹造林以及其他工程措施進行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同時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需要當地民眾的積極參與。
3.1 重造輕管現象仍然存在
當前,我國在開展退耕還林工作的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只重視實施而輕視管理的現象,即某些地區大刀闊斧地開展了退耕還林工作,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但是在后期基本上缺乏管理工作,導致預期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有的地區并非沒有開展管理維護工作,而且為此特地出臺了具有針對性的管理維護方法和措施,但是管護措施要落實到實施退耕還林的一家一戶仍然面臨著較大的難度,管護效果并不好,我認為以下是主要原因:第一,以往的粗放式的經營管理理念在大部分的農戶腦海中仍然根深蒂固,缺乏精細化的管理方式,一旦栽樹完成,就不再精心管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管理也難起到相應的管理效果;第二,間作現象屢見不鮮并且屢禁不止,退耕農戶缺乏長遠的戰略目光,只顧眼前的利益,因此,他們選擇在退耕地上塊間種糧食,與此同時,管理人員在對間作進行清理的時候出于人情面,會阻礙監管工作的順利實施;第三,管理技術不夠先進和科學,大部分退耕戶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想要對退耕還林工作進行管理也力不從心。
3.2 工程缺乏運作經費
退耕還林是一項涵蓋巨大工作量的工程項目,涉及到較多的方面,工程周期較長,對工程具有嚴格的要求和規定,從一開始的勘察設計到后來的方案設計,再到實際工程的開展,包含著眾多的細節,規模之大對工程經費的要求十分高。但是國家僅僅對地方退耕還林的前期工作和科技支撐費用給予一定的補助,并明確檢查驗收、政策兌付等兌付費用由地方財政承擔。所以由此看來,國家財政對退耕還林工程資金的扶持僅僅停留在某些方面,林業主管部門在開展這一工作的時候就面臨著嚴重的資金不足的問題。具體來說,其必須面臨和應對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林業部門除支付工程規劃、作業設計、工程監理、檢查驗收等方面正常費用外,還要承擔退耕還林信訪、林權糾紛、退耕還林督查整改、會議、培訓及接待等方面額外費用,大大增加了林業部門資金壓力。其次,各鄉鎮一方面要應對自身財力不足的問題,而另一方面要負責人員的差旅費用、外來人員的接待費用以及會議費用等;最后,由于缺乏足夠的經費,所以有些退耕還林負責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缺乏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導致退耕還林以及相應的管理工作緩慢推進。
3.3 缺乏強有力的制約手段
《退耕還林條例》對相關違法違紀行為做出了嚴格和明確的規定,按照《退耕還林條例》,一旦有關人員和團隊出現違紀違法行為,就需要進行法律責任的承擔,但是對于退耕戶的制約和管理措施卻無從體現?!锻烁€林條例》的處罰集中在擅自復耕、林糧間作等方面,但是由于缺乏量化,導致條例的作用難以得到實際的發揮。除此之外,如果發生對退耕地塊管護不到位等問題,主管部門只能對這些人員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或者借助不予驗收、不發補助等手段予以解決,可見,強制性的管理措施的缺乏降低了對退耕戶的管理效果。
4.1 水土保持理論以及技術等在退耕還林中的應用
按順序來說,退耕還林是處于水土保持之后的,對水土流失的形式、影響以及解決對策等進行借鑒,運用國土綜合整治策略,實現土體抵抗力的增強。所以,退耕還林是對水土保持理論的直接運用,具體來說包括:要想確定以退耕還林為主的治理策略,就必須科學地分析影響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包括氣候、地質、土壤、地形以及植被等,而這些因素當中,植被因素是唯一主觀、人類能夠調控的因素;退耕還林工作的展開必須有一套整體、科學的配套措施,這套措施是依據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方式而制定的。
4.2 退耕還林豐富了水土保持的內容
退耕還林的主要目的在于實現生態環境的恢復與保持,如有可能,要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自從將退耕還林作為一項系統的工程之后,對水土保持的理論進行了很大程度的豐富。目前,中國使用得最為廣泛的就是坡改梯,與其他模式相比,這種模式投資較少、保土以及保水能力等較為突出。相關部門不能只是從有限的范圍、一種生態類型去研究退耕還林與水土保持的關系,而要整體、系統地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否則,容易造成顧此失彼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4.3 水土保持在退耕還林中的發展討論
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對于水土保持的研究不斷地深入,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出臺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解決措施,徹底地解決水土流失問題帶來的危害和損失,但是雖然研究已經實現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問題仍然不在少數。退耕還林工作在我國涉及到的地區有很多,而不同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要立足于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要保證水土保持技術手段的多樣化。進一步深化對退耕還林工作的研究,發揮其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首先,退耕還林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的工作,需要社會全員的共同努力,因此,應該加強宣傳,讓更多的人力參與到植樹造林的隊伍中來,集中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促進退耕還林工作的順利實施;其次,要詳細地分析不同地區的水土流失的發生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最后,要加強退耕還林工作的技術指導。
水土流失在我國的土壤侵蝕地區尤為明顯和突出,對于這些地區來說,進行水土保持勢在必行。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視,做好相應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加強對各種技術的應用,例如坡改梯、造林整地等,此外,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勢必會運用到大量的水土保持學的相關知識,所以,退耕還林與水土保持工作的關系不言而喻,簡單來說,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可以表明二者的主要關系。
[1]鄒軍,張明禮,楊浩.退耕還林(草)與水土保持若干問題的研究進展[J].土壤通報,2012(2):1-2.
F32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