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研究所宋詼研究員領銜開發的生物紡織酶技術,在印染材料前處理過程中代替燒堿,可極大減少廢水排放,并節水節電,被業界評價為我國印染行業的又一重要技術創新。
此次,宋詼團隊與天津天紡集團、河北紡聯物資供銷有限公司達成密切合作,歷經三年,研發出多種性質優良的紡織用生物酶制劑及其生產工藝,包括淀粉酶、堿性果膠酶、木聚糖酶和過氧化氫酶等,可以將退漿和精煉合并成一步完成,大大提高前處理的效率。
酶法退漿精煉一次完成,不僅省去了傳統處理工藝的高溫,并且,酶法處理溫度在低溫下進行,大大降低了前處理過程中的蒸汽用量,顯著節約了蒸汽能耗,與傳統工藝相比,節約蒸汽25%~50%,節省電量40%。
生物酶法前處理工藝替代傳統工藝中的燒堿退漿和燒堿精煉過程,意味著生物發酵產品可替代燒堿、精煉劑等化學制劑,因此,可大大降低處理后廢水的pH值及COD值,精煉劑等化學制劑的有效取代可使前處理廢水中的COD值降低60%以上。(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