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 希(綜述)
脫貧攻堅·云南縣委書記們這樣說
文/穆 希(綜述)
昆明市東川區委書記張之亮在發言中坦言,東川“因銅而建、因銅而興、因銅而衰”,作為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由于資源枯竭,東川1999年由地級市降為縣級區。數千年的銅礦開采和特殊地質構造,導致東川生態環境惡化、發展受阻、貧困加劇。目前全區有省級貧困重點村59個,貧困人口5.96萬,占昆明市貧困人口的34%,貧困發生率居全市第一。
在推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東川區堅持“山上治本”與“身邊增綠”齊頭并進,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整體推進。扶智、扶志、扶制,消除“戀礦情節”;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走好“環保路”,統籌“治山治水”;打造果山、藥山、花山,實現“增綠增收”,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建設促進脫貧攻堅的綠色發展之路。到2015年,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10.22萬人減少到5.96萬人,森林覆蓋率從20.8%提高到31%。2016年,1個鎮20個貧困村將按計劃如期出列。
針對全縣30%以上貧困人口致貧原因是產業支撐不足、自身造血功能弱的實際,寧洱縣委、縣政府積極探索黨支部促動、龍頭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聯動、貧困戶主動的“支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貧困戶”產業脫貧模式,有效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工作中,大力實施“311”產業扶持政策,確保每戶貧困戶至少有2個以上增收產業,目前,全縣27家龍頭企業投入資金3900萬元,73個專業合作社助推903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初步核算,建檔立卡戶產業增收人均可達4000元以上。全縣共整合投入扶貧資金34.6億元,投入到位20.3億元;鄉村道路硬化、人畜飲水、廣播電視、寬帶網絡、供電保障等已100%完成;安居房建設、村組道路硬化、產業發展、村組活動場所及衛生室建設進度達90%以上。
施甸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全縣脫貧3355戶11969人。目前,全縣還有建檔立卡戶12232戶48697人。目前脫貧攻堅的總體思路是:舉全縣之力,抓實“五個一批”,精準脫貧攻堅。
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創新“政府引導、農民主體、龍頭帶動、協會組織、金融支持”產業脫貧聯動機制,采取“企業+基地+種養殖園區+專業合作社+建檔立卡戶”的模式,“五方聯動”“摘窮帽”。二是向旅游環線靠攏,向產業發展帶靠攏,向新型園區靠攏,向縣城、集鎮、中心村靠攏,嚴格安置點選址,讓群眾自主建房,幫助困難群眾“挪窮窩”的同時,也能致富。2015年以來,全縣融資31.3億元,發放扶貧到戶貸款3056戶1.6億元。

永善縣大興鎮國家級傳統村落
羅平縣是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680個扶貧攻堅片區縣之一,石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的89.9%,總人口62.99萬人。當前,全縣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573戶26045人、農村D級危房21032戶,貧困發生率4.78%。
羅平縣委書記呂品紅表示,自被確定為全省率先脫貧摘帽攻堅縣以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著重突出“五個抓”,確保首戰告捷:一是抓好精準識別,解決“扶持誰”的問題;二是抓強幫扶隊伍,解決“誰來扶”的問題;三是抓活資金項目,解決“有錢扶”的問題;四是抓實“五個一批”,解決“怎么扶”的問題;五是抓牢黨建促脫貧,解決“長期扶”的問題。
截至目前,已舉全縣之力超常規籌措資金41.9億元,將各級財政撥付和配套的各類涉農資金全部整合用于脫貧攻堅;依托烤煙、生姜等生物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推動新型經營主體聯戶脫貧1037戶3830人;對全縣7757戶貧困戶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對全縣394公里村社道路按每公里補助25萬元進行逐條硬化;采取“訂單培訓”模式組織就業技能培訓5000人、實現轉移就業3000人;投入3720萬元實現貧困村和易地搬遷點活動場所全覆蓋;投入620萬元扶持貧困村發展股份合作經濟;培養400余名黨員干部創辦領辦經濟實體和帶富項目。
紅河縣是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截至2015年底,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355戶、貧困人口82371人,貧困發生率27.43%。
按照省州黨委政府的總體部署要求,紅河縣圍繞“抓一產接二產連三產”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把產業扶貧作為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以產業片區開發、農特產品加工和旅游開發帶動扶貧,構建精準扶貧產業平臺;推動產業到戶,確保精準脫貧出實效,2016年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投放產業貼息貸款8000萬元,整合資金4700萬元,在全縣各鄉鎮開展脫貧摘帽產業扶持競賽行動項目39個。同時,抓實黨建扶貧雙推進,助推精準扶貧。
貢山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679戶10956人,貧困人口發生率為37.6%。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五個一批”的目標,目前,貢山縣編制了脫貧攻堅總體方案。在認真總結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整族幫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抓住三峽集團和珠海市等幫扶其他少數民族的有利契機,采取靶向療法,集中各種資源和力量,一個自然村、一個行政村、一個鄉、一個民族地進行逐一突破,確保在決戰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不讓任何一個民族掉隊。
全縣計劃:三年內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和安居房建設6109戶,其中2016年完成1724戶。結合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和“怒江大峽谷國家公園”、“獨龍江國家公園”的建設,確保2496戶建檔立卡戶戶均有1名穩定工資性收入的生態管理員,做到生態保護脫貧一批。結合貢山實際,全力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確保群眾有長期穩定的收入。實施貢山至德欽、貢山至維西、獨龍江至察隅、六丙二級公路等交通網絡建設,把貢山建成環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重要交通節點,徹底破解以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發展瓶頸。
勐海是滇西片區連片特困縣之一,現有貧困人口4000戶15264人,其中“直過民族”貧困人口有9522人,占62%。“直過民族”脫貧是勐海縣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
今年以來,勐海縣突出“直過民族”脫貧這個重點,組建民族脫貧工作隊,實現扶貧力量全覆蓋。依托產業優勢促增收,做到脫貧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企業走、企業跟著支柱產業走,共投入1990萬元發展產業,吸引25家企業、商會和合作社參與,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036戶7996人,預計每年可增收3000萬元以上。把學前教育辦到村組,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打牢基礎。同時,充分利用好一切資源,抓好直過民族學前教育。抓好試點示范,典型引路作用得到發揮。
從退出自查評估情況來看,勐海縣目前大部分指標已經達到貧困退出標準,其中,貧困村、貧困縣退出任務已全部完成,貧困戶退出6項指標中完成4項,“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安全穩固住房”2項指標完成率為90.2%和79%。
2015年底,牟定縣有貧困村11個,貧困戶3053戶,貧困發生率為4.93%。貧困原因主要是缺少發展資金、技術及因病、因供孩子上學等。自立下2016年脫貧摘帽軍令狀以來,牟定縣委,縣政府把培植增收產業作為全縣3053戶10888人脫貧摘帽的根本出路,堅持以政策引導培產業、黨建引領促產業、龍頭帶動強產業、入股分紅興產業,先后成立了26個扶貧產業協會黨支部,組建了5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9個農產品原料基地,發展訂單農業1.35萬畝。
牟定縣委書記李紹文表示,下一步,牟定縣將圍繞貧困退出標準,對標對表、決戰決勝,確保按期完成脫貧摘帽任務。
據云縣縣委書記李明奎介紹,目前,云縣有在檔貧困村27個、貧困戶6418戶24192人。
壓實工作責任,對照貧困退出標準,全縣聚焦預脫貧人口這個“靶心”精準發力,大力實施安居幸福、產業致富、基礎改善、民生保障、生態保護5大工程,開列縣、鄉、村脫貧清單;以產業造血拔窮根,給予每戶貧困戶產業發展循環資金5000元,給予每個貧困村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扶持資金10萬元。長短結合,以短養長,使貧困戶每戶至少有一個以上穩定的產業增收項目。通過圖表化作戰、數據化監測,目前全縣預脫貧6項指標有5項完成率達100%;貧困村9項退出指標有8項完成率達100%;貧困縣5項退出指標有4項完成率達100%。
永善縣是烏蒙山片區的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到2015年底,全縣還有90個貧困村11.62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高達28.3%,脫貧任務極為繁重。
據永善縣委書記戈昌武介紹,今年以來,永善縣圍繞2.5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目標,緊扣安居工程、產業培育、素質提升三大重點,抓精準,求實效,組織動員廣大干部群眾合力攻堅,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深入開展。
到2016年10月,全縣已完成安居工程6022戶,農村電網戶表改造9570戶,實施國省公路干道改造202公里;啟動中小型水庫建設5件、庫容5700萬立方米;啟動高中建設2所,中醫醫院遷建1所,實施一批小學、幼兒園及村衛生室建設工程;啟動農特產業示范點建設6個。

東川干熱河谷農業開發
編者按
扶貧攻堅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擺脫貧困、全面奔小康的奮斗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更加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論斷,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握好時間節點,努力補齊貧困短板,科學開展好“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為了解和學習好云南各地脫貧攻堅的經驗和做法,最近,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組成調研組,赴東川區開展了“脫貧攻堅”課題調研活動。調研組先后深入到東川區阿旺、銅都等鄉鎮(街道)和基層單位參觀學習,聽取了東川區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和基層群眾的介紹。經過認真整理,現把東川區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寶貴經驗和階段性成效介紹給社會各界,以期交流、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