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貫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生活方式護理干預及效果評價
趙貫金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生活方式護理干預及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80例進行分組回顧分析。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組基礎上強化生活方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疾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護理后6 min步行距離、住院時間;護理前和護理后患者最大呼氣流速峰值、最大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的差異。結果 研究組相較于常規組遵醫行為更高,P<0.05;研究組相較于常規組疾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更高,護理后6 min步行距離更長,住院時間更短,P<0.05;護理前兩組最大呼氣流速峰值、最大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相似,P>0.05;護理后研究組相較于常規組最大呼氣流速峰值、最大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改善更顯著,P<0.05。結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生活方式護理干預及效果確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和遵醫行為,改善患者肺功能,縮短住院時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生活方式護理干預;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80例進行分組回顧分析。所有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均處于穩定期。排除老年癡呆、長期臥床、嚴重心肺功能衰竭、語言溝通障礙患者。研究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1.34±4.13)歲。常規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1.26±4.2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常規預防感染、抗感染、糾正酸堿平衡等對癥治療。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內容為遵醫囑進行用藥護理,口頭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加強疾病監測。研究組在常規組基礎上強化生活方式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健康教育。對患者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和抽煙對疾病的危害,使患者積極戒煙;介紹疾病跟職業粉塵、過敏源的關系,使患者規避不良因素刺激。
(2)氧療護理。給予患者長期低流量吸氧,1~3 L/min,每天吸氧時間大于12小時,氧濃度25%~30%,氧療時間大于6個月,以延緩患者疾病進展,改善其心肺功能和生活質量。
(3)用藥指導。介紹各種藥物治療作用、用藥劑量和時間,注意事項等,囑咐患者遵醫囑用藥,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
(4)呼吸和咳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深吸氣,后摒氣,然后咳嗽,以咳出痰液,并訓練患者進行縮唇和腹式呼吸訓練,上舉兩臂,雙手叉腰進行縮唇呼氣,并收腹,縮短吸氣時間,延長呼氣時間,每分鐘10次。
(5)運動護理。指導患者適當進行運動,如慢跑、散步等,以提高體力活動耐受力,改善心肺功能。運動過程需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運動量,以患者運動完不出現疲勞感為宜。
(6)飲食護理。飲食上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質易消化飲食,盡量不進食產氣食物,避免腹脹導致膈肌運動增加,避免進食油炸、干果等容易引發便秘的食物。
(7)環境管理。為患者營造清潔舒適的住院環境,調節溫濕度適宜,保持空氣清新,預防感冒和交叉感染的發生[3-4]。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疾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掌握度越高[5])、護理后6 min步行距離、住院時間;護理前和護理后患者最大呼氣流速峰值、最大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的差異。遵醫行為包括完全遵醫、基本遵醫、未遵醫,其中,遵醫率為完全遵醫、基本遵醫所占比例之和[6]。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軟件統計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相比較
研究組相較于常規組遵醫行為更高,P<0.05,如表1。
2.2護理前和護理后最大呼氣流速峰值、最大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最大呼氣流速峰值、最大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相似,P>0.05;護理后研究組相較于常規組最大呼氣流速峰值、最大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改善更顯著,P<0.05。如表2。
2.3兩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護理后6 min步行距離、住院時間相比較
研究組相較于常規組疾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更高,護理后6 min步行距離更長,住院時間更短,P<0.05。見表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病情可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對患者肺功能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在積極治療同時需調整患者生活方式[7-8]。

表1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相比較 [例(%)]
表2 護理前和護理后最大呼氣流速峰值、最大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相比較 ()

表2 護理前和護理后最大呼氣流速峰值、最大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相比較 ()
注:與護理前相比較,#P<0.05;與常規組護理后相比較,*P<0.05
表3 兩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護理后6 min步行距離、住院時間相比較 ()

表3 兩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護理后6 min步行距離、住院時間相比較 ()
?
對患者生活方式進行護理主要可從改善病房環境、健康教育、加強氧療護理、用藥指導、咳嗽和呼吸護理、運動護理等入手進行護理,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使其在良好的環境下獲得全面有效護理,減少不良環境帶來的應激。通過用藥和氧療指導,可加速患者病情的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通過呼吸和咳嗽護理,可促進痰液排出,減少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通過運動指導,可增強患者心肺功能,提高其運動耐受力,改善其生活質量[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相較于常規組遵醫行為更高,疾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更高,護理后6 min步行距離更長,住院時間更短,護理后研究組相較于常規組最大呼氣流速峰值、最大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改善更顯著,說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生活方式護理干預及效果確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和遵醫行為,改善患者肺功能,縮短住院時間。
[1] 羅曉華,馬宇,張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0):2420-2421.
[2] 劉妍妍.探討133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心理醫生,2015,21(5):59-60.
[3] 解金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癥感染患者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4,35(4):864-865.
[4] 張榮青.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預防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護理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6):1320.
[5] 陳琴,姜小鷹,房曉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顧認知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234-238.
[6] 王芳,陳秋華,錢丹萍.有氧運動、完全呼吸法及氧療聯合應用對穩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5):240-241.
[7] 呂建萍,丁淑芳,周志慶,等.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2):1657-1661.
[8] 張凡凡.慢阻肺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對肺功能、戒煙率的影響探究[J].今日健康,2016,15(1):180.
[9] 段雅靜,馮婷婷.慢阻肺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對肺功能、戒煙率的影響探究[J].醫學信息,2016,29(18):205.
[10] 陳瑞君.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3):177-179.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n Life Styl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Remission Stage
ZHAO Guanj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Fujian 361003,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ife styl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remission stag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80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Nov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taken in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group to strengthen the lifestyl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mpliance behavior,health knowledge score after nursing,6 min walking distance, length of time,the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maximum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FVC and FEV1.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compliance higher,P<0.05,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health knowledge score higher disease control,nursing after 6 min walking distance was longer,shorter hospital stay,P<0.05,nursing in two groups before maximum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FVC and FEV1 similar,P>0.05,nursing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maximum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FVC and FEV1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e life style of patients with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exac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health knowledge and compliance behavior,improve the patient's lung function,shorten the hospital sta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mission stage,Lifestyle nursing intervention,Effect
R473
A
1674-9316(2016)21-021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1.131
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福建 廈門 361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高。近年來,隨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率的逐年提升,其已經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可分穩定期和急性期兩個階段,其中穩定期患者經積極有效的康復護理和生活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肺功能[1-2]。本研究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生活方式護理干預及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