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中國的紅線很清楚,那就是兩個“絕不會”:作為半島近鄰,中國絕不會允許半島生戰(zhàn)生亂;中國也絕不會允許任何國家在國際社會推動半島無核化這個大目標中夾帶任何私貨。
相對而言,2015年的朝鮮半島局勢整體上較為緩和,而中國與半島一方的韓國關系更是迎來了一段引人注目的熱絡期。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突破外界壓力出席中國“9·3”閱兵慶典的一幕成為中國周邊外交的亮點。然而,這一切在2016年新年伊始便遭遇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當其沖的,是朝鮮不顧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于2016年1月6日再次進行了核試驗,中方在事前一無所知。朝鮮方面宣稱此次試驗是“氫彈試驗”。對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均持堅決反對的態(tài)度。
朝鮮第四次核試驗攪翻局勢
歷次朝鮮核試驗,國際社會的反應都呈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化,而此次更為明顯。以美日韓為代表的一方,選擇用極為強硬的方式,同朝鮮進行戰(zhàn)爭風險邊緣的軍事化對抗,并極力鼓動對朝采取異常嚴厲的制裁和施壓。其中,美國派出戰(zhàn)略轟炸機飛臨朝鮮半島進行低空盤旋以秀“肌肉”,韓國則重啟了對朝的廣播戰(zhàn)等手段。
以中國為代表的一方,在反對朝鮮進行核試驗的同時,堅持實現(xiàn)半島無核化、防止核擴散與維護東北亞和平穩(wěn)定的三項政策目標。一方面,中方敦促朝方信守無核化的承諾,停止采取進一步激化局勢的措施;另一方面呼吁各方都能維護半島和東北亞和平穩(wěn)定這一共同利益,重啟六方會談,以此為框架解決朝核問題。
作為解決朝核問題的最重要國際平臺,聯(lián)合國安理會承擔著平衡各方利益與凝聚共識的核心作用。在朝鮮核試驗后次日,安理會就舉行了緊急會議審議該問題,并發(fā)表了主席新聞聲明。朝鮮方面則表示希望簽署正式結束朝鮮戰(zhàn)爭的協(xié)定。然而,就在朝核問題相關各方進行頻繁溝通、安理會就針對此番核試驗的新決議進行醞釀、中國就六方會談重啟而奔走斡旋之際,事態(tài)突然向著另一個方向急轉。
1月13日,也就是在朝鮮進行核試驗一周以后,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一方面呼吁中國采取切實和必要的行動對朝鮮進行制裁,另一方面表示韓方考慮在美軍駐韓基地部署先進的“薩德”導彈防御系統(tǒng)。這一表態(tài)成為朝核問題的一道分水嶺,從此美國及其同盟在應對朝鮮核威脅的策略上采用的手段趨向過度,并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其他國家的戰(zhàn)略安全構成威脅。換言之即應對朝核危機的共同利益被削弱,而謀求個別團體自己的戰(zhàn)略安全利益成為優(yōu)先。而在此時,中國尚未點名批評和反對美韓兩國,但是強調了“一國在謀求其自身安全時,必須考慮別國安全利益以及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事實上已經(jīng)點出了美韓部署“薩德”系統(tǒng)的背后考慮與私利算計,對其中隱蔽的危險提醒國際社會警惕。
隨后的局勢發(fā)展依然主要圍繞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新決議而展開。中國表示支持安理會對此次朝鮮核試驗進行反應,但是強調該決議的目的與前述中國的三項基本目標應一致,反對為了制裁而制裁以及過度反應的制裁波及朝鮮的民生。值得一提的是,1月16日朝鮮曾經(jīng)發(fā)出一份緩和性聲明,強調此前朝鮮曾經(jīng)提出美國停止聯(lián)合軍事演習,則朝鮮相應停止核試驗以及簽署和平協(xié)定等提議依然有效。這一表態(tài)顯示出朝鮮并非一意孤行要不斷進行核試驗挑釁國際社會,而是從自身的基本安全出發(fā),對美國的敵視朝鮮政策非常反感,希望能通過美朝逐步關系緩和直至最終完全實現(xiàn)和解的方法來解除半島核危機狀態(tài),這也體現(xiàn)出朝鮮的對等利益交換或平衡彼此利益關切的談判構想。
在這種情況下,對話協(xié)商顯然是解決朝核問題的最好出路,而重啟六方會談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日益凸顯。作為六方會談的重要成果,“9·19”共同聲明已經(jīng)反映出各方的利益關切,重啟會談堅持該共同聲明的原則和精神,可以逐步融化堅冰,推進談判取得進展。但是中方的苦口婆心卻未能換回相關各方的積極響應。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提議舉行除了朝鮮之外其余五個六方會談成員的會議,如此一來等于將朝核矛盾最關鍵的當事一方排除在外,談判失去了基本的參與對象,這樣的五方會談也就失去了意義,最終這一提議不了了之。
試射衛(wèi)星進一步激化矛盾
眼見緩和表態(tài)無效,朝鮮用針鋒相對的舉動激化了同美韓一方的矛盾,更進一步違反了安理會相關決議,造成國際社會更深的擔憂。2月2日,朝鮮通知國際海事組織,稱朝鮮將擇機發(fā)射“光明星號”衛(wèi)星。對此,中國政府表示嚴重關切,并指明朝鮮本應享有和平利用太空的權利,但是這一權利目前受到安理會決議的限制。
圍繞朝鮮的表態(tài),美國為了轉移對其的指責和壓力,同中國還隔空吵了一架,掀起了一場“扇耳光風波”。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表示,朝鮮最新的聲明是對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中國和國際社會的蔑視,是給反對對朝鮮實施更多制裁的國家“一記耳光”。這樣“有聲音”的外交辭令并不常見,于是迅速吸引了國際媒體的注意并大肆傳播,可以說在攜手應對朝核危機的當口,美國恐怕最不擅長的便是建設性的貢獻,而尤為拿手的則是搞內部分裂。
常言道:“事實勝于雄辯。”美國外交官的言論稱不上“雄辯”,但是中方擺出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事實”。六方會談曾經(jīng)達成的“9·19”共同聲明強調,朝鮮明確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xiàn)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并回到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jiān)督。這些作為朝鮮的鄭重承諾寫在國際文件中,具有法律效力和約束力,是作為六方會談的主席國——中國積極斡旋下同各方一道取得的寶貴成果。然而,恰恰是因為美朝之間的互不信任與螺旋上升式的相互敵視與挑釁導致六方會談自朝鮮第三次核試驗之后陷入了停頓。眾所周知,有關國家一味主張施壓和制裁,只能換回朝鮮一次又一次的核試驗。既然如此,反而指責中國沒有配合其強硬施壓是何道理?正因為如此,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發(fā)言人才會說:“朝鮮確實打了有關國家一記耳光。這個耳光打在誰的臉上,誰心里清楚。”
被朝鮮打了耳光不說,有關國家還要被中國亮明紅線。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中國的紅線很清楚,那就是兩個“絕不會”:作為半島近鄰,中國絕不會允許半島生戰(zhàn)生亂;中國也絕不會允許任何國家在國際社會推動半島無核化這個大目標中夾帶任何私貨。至此,中方已經(jīng)盡到了最后的義務,未點明這份“私貨”的具體所指,就是為了給某些國家以顏面,撤銷相關決定以重新回到攜手共同應對朝核危機的軌道上來。
然而,中國的這份情又一次被辜負了。2月7日,在朝鮮宣布成功發(fā)射衛(wèi)星的同時,韓國國防部正式宣布,韓美雙方?jīng)Q定正式啟動商討在駐韓美軍基地部署“薩德”系統(tǒng)。此后,韓國宣布全面中斷開城工業(yè)園區(qū)項目,朝鮮則宣布封鎖工業(yè)園并查封有關財產(chǎn)。
中國對朝核與“薩德”問題立場
面對這樣的局面,真是給中國出了一道大難題:既要對朝鮮的核試驗與發(fā)射衛(wèi)星做出必要的反應,又要對美韓一方的舉動做出回應,同時還要為東北亞的和平穩(wěn)定而從長遠打算,在面對如此復雜困難的局面同時還要不時遭受部分西方國家和媒體的非議與責難。中國有句俗語“既當?shù)之攱尅闭鎸嵎从沉酥袊缲摰呢熑危澳拘阌诹诛L必摧之”則權且當作對中國外交承受的種種非議的一種自解。
對于朝鮮的行為,中國主張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反映三個要點:第一,可以通過新決議,采取進一步措施,使朝鮮為其行為付出必要代價,承擔相應后果;第二,安理會的新決議應該指向明確,目的是有效阻遏朝鮮進一步推進核導計劃;第三,制裁不是目的。中方目標是將朝鮮半島核問題重新拉回談判解決的軌道,這是唯一正確途徑也符合各方利益。
3月初,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涉朝鮮問題的第2270號決議,朝鮮則以向東部海域發(fā)射數(shù)枚短程導彈的做法進行回應以示抗議。中國強調2270號決議應得到全面、平衡執(zhí)行,不能刻意突出其中制裁的某一部分,而忽視要求重啟六方會談以及用政治和外交方式緩和東北亞局勢等內容。中方會認真、全面執(zhí)行決議,但是也表明這并非某一個國家的責任,各方都需要做出貢獻。
對于美韓部署“薩德”系統(tǒng),中方的態(tài)度也可以概括成三個要點:其一,對美方此舉表示嚴重關切,并指明這不僅將直接損害中國的戰(zhàn)略安全利益也將損害地區(qū)其他國家安全利益;其二,中方堅決反對有關國家利用半島核問題侵害中國的戰(zhàn)略安全利益。中方對朝核問題既定目標不變,但是同時強調決不允許自身的正當國家安全利益受到侵害,必須得到有效維護與保障;其三,半島核問題的焦點在美朝之間,敦促美朝雙方進行溝通談判,商討如何解決彼此的合理關切,最終實現(xiàn)各方期待的目標。
上述兩項表態(tài),已經(jīng)基本上把中國對朝核問題各方面的立場表達清楚,同時更一針見血地點出了朝核問題的焦點就在于美朝安全矛盾。而只有化解這一矛盾,朝核問題的死結才能逐步解開,危機才能緩和,包括中方在內的各方利益也才能得到保障。為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解決朝核問題的新思路,即:實現(xiàn)半島無核化與停和機制轉換并行推進。這一稍顯繁瑣的表述其實邏輯非常清晰,即將兩個癥結問題“半島無核化”與“朝鮮停戰(zhàn)”合并一同考慮,同時推進解決。朝鮮半島當前處于事實上“有核”狀態(tài),欲向“無核”方向邁進;同時,朝鮮半島還處于“停戰(zhàn)”狀態(tài),欲向“結束戰(zhàn)爭”的和平狀態(tài)邁進。前者是包括中美在內的國際社會多數(shù)國家的期待,后者則是朝鮮多次在聲明中表達的訴求。中方的新思路,將各方的期待聚合在一起,平衡了各方的利益關切,道出了問題解決的根本癥結所在,試圖推動“大談判”,以宏觀戰(zhàn)略思維就朝鮮半島的長治久安提出基礎性解決框架。
在提出這一思路后,王毅外長赴美訪問與美方領導人進行的會談中專門提到了朝鮮相關問題。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也往來于六方會談相關國家同各方代表進行會晤。然而正如中方新聞發(fā)言人常說的那句無奈之語:“探戈需要兩個人跳”,中方的這一開放性思路又一次被美韓的軍事舉動搶去了媒體關注的版面。3月4日,美韓正式簽署協(xié)定成立聯(lián)合工作組,全面啟動部署“薩德”系統(tǒng)議程。。3月7日,美韓開始舉行“關鍵決心”和“鷂鷹”聯(lián)合軍演,出動的兵力規(guī)模空前,并一直持續(xù)至4月底。美國和韓國還分別宣布對朝鮮實施額外的單邊制裁措施。而朝鮮領導人則回應,朝鮮要隨時做好發(fā)射核武器的準備,并表示已經(jīng)成功將核彈頭小型化,以搭載在彈道導彈上。在5月召開的朝鮮勞動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朝鮮領導人稱朝是擁核國家,并將繼續(xù)強化核武器質量。在隨后的數(shù)月中,朝鮮不時通過發(fā)射中、短程導彈向美韓一方做出強硬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朝鮮在內的六方會談國家相關代表共同參與了6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的,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與美國加州大學全球沖突與合作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26屆“東北亞合作對話會”。在會議結束后,與會的朝鮮外務省美大局副局長崔善姬在朝駐華使館舉行記者會表示,朝鮮對重啟六方會談不感興趣。只要美國對朝鮮安全威脅存在一天,朝鮮就會繼續(xù)加強自身核能力。
半島亂局在脆弱穩(wěn)定中斗爭不斷
朝鮮半島的局勢就在朝方同美韓一方或起或伏的軍事對峙下呈現(xiàn)出危機狀態(tài)中的脆弱穩(wěn)定,朝鮮新的核試驗與發(fā)射衛(wèi)星潛在舉動不時牽動國際社會的敏感神經(jīng)。2016年9月9日,朝鮮進行了第五次核試驗,也是歷次之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再度打破本已非常脆弱的半島平靜,使得東北亞重新籠罩在核陰霾之下。安理會時至今日仍然在磋商新的決議以應對朝鮮不斷推進的核導計劃。而面對“薩德”這一改寫朝核問題演進歷程的因素,長期不處于主導地位的俄羅斯開始同中國共同主動出擊,聯(lián)手應對。王毅外長在3月訪問俄羅斯時,中俄雙方一致認為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tǒng)遠遠超出朝鮮半島實際防御需求,直接損害中俄戰(zhàn)略安全利益,也將破壞地區(qū)戰(zhàn)略平衡,兩國外長表達了相同立場和共同關切。中俄的集體發(fā)聲,加重了對美韓一方的壓力。美韓方面曾經(jīng)尋求向中國就該問題進行技術性解釋,以便迫使中國接受這一結果,遭到了中國的回絕。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性問題,而中國對有關問題的實質與危害有著極為清晰的認識。任何國家都不能也不可能謀求絕對的安全,必須在追求相對安全時考慮平衡其他國家的安全關切。
就在菲律賓前政府發(fā)起的南海仲裁案即將公布最終裁決之際,美韓雙方似乎蓄意為此“點火造勢”,于7月8日正式宣布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tǒng),韓國隨后公布了具體的選址結果,引發(fā)了韓國國內包括國會議員、在野黨、民間團體以及選址候選地民眾的擔憂和反對,紛紛表達抗議。韓國的舉動導致該地區(qū)的戰(zhàn)略平衡被打破,從而引發(fā)了韓國民眾對于韓國安全的深層憂慮,更對中韓關系造成了破壞性影響。中方對美韓進行了點名批評,表達了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分別召見了兩國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盡管如此,美韓依然在9月30日宣布決定將“薩德”反導系統(tǒng)部署在韓國慶尚北道星州郡高爾夫球場。日本政府也在“薩德”問題上躍躍欲試。在今年新的安保法案得以實施并同美韓簽署情報協(xié)定后,日本的軍事動向已經(jīng)引起亞洲鄰國的深度不安,如今又試圖在日本本土跟風部署“薩德”系統(tǒng),使相關問題進一步復雜化,損害中國的戰(zhàn)略安全利益,更進一步加劇東北亞地緣局勢的不穩(wěn)定。
“薩德”系統(tǒng)無助于實現(xiàn)半島無核化的目標,更不利于維護半島的和平穩(wěn)定,與各方通過對話協(xié)商解決問題的努力也背道而馳,損害了包括中俄在內的地區(qū)國家的戰(zhàn)略安全利益與地區(qū)戰(zhàn)略平衡,是東北亞新的不穩(wěn)定因素。圍繞“薩德”部署的斗爭還將繼續(xù),由于韓國政局的動蕩以及美國政府的換屆,這一決策是否還將如期推行值得觀察,中國強烈敦促美韓停止“薩德”反導系統(tǒng)的部署進程,不采取使地區(qū)形勢更加復雜化的行動,亦不損害中國戰(zhàn)略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