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
習近平主席指出,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化,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
2016年11月16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烏鎮拉開帷幕。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創新驅動 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來自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位境內外嘉賓參加論壇,分享最新、最前沿的業界理念。大會設置16場論壇、20個議題,涉及互聯網經濟、互聯網創新、互聯網文化、互聯網治理、互聯網國際合作等前沿熱點問題。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則集中展示了中國互聯網發展成就和國際前沿、可互動體驗、引領未來的全球互聯網創新技術成果,來自國內外的310家互聯網企業參展,共舉行118場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活動和5場項目合作洽談活動。
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
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講話,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并以他個人的名義,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各位嘉賓致以誠摯的問候,希望大家集思廣益、增進共識、加強合作,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
習近平主席指出,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化,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互聯網發展是無國界、無邊界的,利用好、發展好、治理好互聯網必須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強調,“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堅持以人類共同福祉為根本,堅持網絡主權理念,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邁進,推動網絡空間實現平等尊重、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標。
習近平主席的視頻講話,在會內會外、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中引起熱烈反響。
“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深刻洞察了互聯網時代發展大勢。”58集團CEO姚勁波說,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一系列新機遇和新挑戰,如何通過創新驅動來迎接新機遇和新挑戰,是所有互聯網從業者必須面臨的重要課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認為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網絡主權理念、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意義重大:“只有建立互聯網新秩序,建立大家共同遵守的公約,才能保障互聯網安全、健康、有序發展;只有尊重各個國家的主權,尊重每個國家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不干涉別國內政,世界互聯網發展才能更加豐富多彩。”
“習近平主席講話中對共同維護世界網絡安全的倡議和承諾非常重要,我們非常歡迎這樣的舉措。”國際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原總裁法迪·切哈德表示,中國已經通過一種非常積極和切合實際的方式全面參與到全球互聯網治理當中。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說,中國互聯網公司需要以“安全”作為企業發展的“本”,把“開放”和“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道”,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與社會各界共同攜手,朝著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前行,為建設網絡強國貢獻力量。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引用了這句古語,點明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根本。
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秘書處高級別專家咨詢委員會聯合主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說:“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很有深意,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對全球互聯網和技術未來趨勢的視野和擔當。烏鎮峰會不是一個國家的會議,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在技術創新上、在理念和思想上為人類和全世界未來著想和考慮的自信。”
“互聯網之光”照進百姓家
11月19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閉館。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本次遷入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并首次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也讓公眾近距離接觸更多參展商的“黑科技”。
特斯拉增強型自動輔助駕駛、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處理器、神威太湖之光、百度大腦、量子通信技術、IBM的沃森人工智能大腦、微軟Hololens混合現實全息眼鏡、三星復合生物信號處理器、思愛普工業4.0互聯制造解決方案、華為麒麟960手機soc芯片……匯聚15項全球頂尖互聯網科技成果的發布吸引全球目光。
互聯網之光啟迪未來,也照進尋常百姓家。
機器人“快遞小哥”、“掃臉付”、裸眼3D電視、聾啞人手勢翻譯手套、智能穿衣鏡、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讓人“腦洞大開”,為觀眾生動勾勒出未來智慧生活的神奇圖景。與此同時,互動體驗也從展館延伸到場外,烏鎮東、西柵景區之間的子夜路上,由百度、諾基亞等企業帶來的10多輛無人駕駛車在路上行駛,吸引大量公眾前來體驗。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當許多曾經只深藏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變身日常生活用品,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時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狀態、認知領域。中國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科技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讓人們窺見了信息革命的迅疾身影、暢想著網絡科技與現代文明的美好藍圖。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帶來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的并非只有大企業,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動下,中小企業與年輕創客們的表現同樣“搶眼”。
32歲的吳凱,他的企業致力于為中小企業打造一體化移動辦公平臺。自2006年大學畢業后,入行已有10年。談及現在中國的創業環境,他笑言“10年前創業是‘饅頭青菜,如今,無論是融資環境,還是配套設備,都相當完善。”他的目標是,能服務到數百萬中國的中小企業,幫它們提升業績。
而備受關注的聾啞人手勢翻譯手套的開發者楊承翰年僅25歲,來自臺灣地區,當他在臺灣清華大學念研究生時,就開始開發這款產品。“這雙手套開發了一年時間,現在全中國有大約2000萬聾啞人士,無法與正常人交流,所以我就想開發出這樣一個手套,讓他們能夠正常地與人交流。”楊承翰說。
通過互聯網大會的平臺將自己的創新成果搬上舞臺,在這種創新氛圍中,一批中小企業將成長為未來的“互聯網大咖”,一批勇于創業、敢于創新的青年才俊將在互聯網發展中受益。
從烏鎮展望互聯網未來
隨著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落戶,烏鎮第三次站在世界的聚光燈前。
3年時間,烏鎮風景依舊,但互聯網已經深入這里的河道港汊、小橋流水中,處處閃現著智慧的光芒,滲透出未來的氣息:26條萬兆級光纜、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5G車聯網……短短幾年時間,烏鎮的互聯網因子更加閃亮,無線信號全覆蓋,隨處隨時手機支付,智慧醫療,智能停車系統,儼然一幅智慧小鎮的模樣。
烏鎮之變,是中國互聯網發展變革的一個縮影。
2016年在京滬等地火爆的智能公共自行車,解決了很多人短途的出行需求;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全球買、全球賣”已經成為常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互聯網+”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基礎設施。
2016年4月,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召開,7月《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印發,9月G20杭州峰會通過《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11月網絡安全法通過……中國互聯網發展治理的頂層設計漸趨成型。
中國經驗、中國成就,中國主張、中國方案,成為與會嘉賓的熱門議題,在中國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一次次取得成功,讓大會成為清晰展示中國實力的一張名片。
11月18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高級別專家咨詢委員會正式發布《2016年世界互聯網發展烏鎮報告》,報告簡要綜述了一年來中國治網主張在全球引發的廣泛響應以及全球互聯網發展和治理的整體情況,包括“網絡建設和發展”、“網絡文化繁榮與多樣性”、“數字經濟與數字紅利”、“網絡安全”和“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等五個部分,深入闡述了一年來全球互聯網發展新成就、網絡文化新焦點、數字經濟新趨勢、網絡安全新問題、網絡治理新進展,同時展望未來,提出了今后互聯網發展治理的若干趨勢。
正如《烏鎮報告》最后所言: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我們期盼國際社會戮力同心、相向而行、同舟共濟,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加強溝通交流,開展國際合作,創新驅動發展,促進全球網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網絡文化交流互鑒,促進數字經濟開放發展,促進網絡空間和平發展,促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推動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更好地造福全世界,開創人類發展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