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3年廣西崇左建市以來,充分發揮邊境城市的獨特優勢,對外貿易發展卓有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貿易商品結構單一、貿易層次較低、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發展不足、外貿合作對象過于集中等問題。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發展背景下,崇左市迎來了發展新機遇。立足自身區位優勢,挖掘潛在特色資源;提高政府效率、簡化審批手續、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完善交通運輸和口岸配套基礎設施;科學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重點扶持地方特色產業,培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將有效推進崇左市對外貿易發展“升級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崇左市;對外貿易;SWOT
中圖分類號:F7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6)09-0020-03
[作者簡介]鄭國富(1981-),男,瑤族,廣西恭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
[基金項目]廣西區教育廳2016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一帶一路戰略下廣西崇左市邊貿經濟‘升級版研究”(項目編號:KY2016YB500);廣西民族師范學院2012年中青年骨干教師科研啟動項目“中越邊境貿易發展的SWOT分析——以廣西崇左段為例”(項目編號:2012RCGG004)。
一、廣西崇左市外貿發展歷程與現狀
(一)外貿規模
自2003年8月6日廣西崇左建市以來,對外貿易發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03年,崇左市進出口貿易額僅為262億美元,其中,出口220億美元,進口042億美元,貿易順差178億美元。2008年,崇左市進出口額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達1605億美元。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零關稅”政策的實施推動崇左市外貿發展駛入“快車道”,外貿額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2013年,崇左市外貿額再次刷新歷史記錄,達10277億美元,成為廣西外貿額首個突破100億美元的地級市。
近年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際貿易持續低迷,但崇左市外貿發展“逆勢而上”,“獨領風騷”。2015年,崇左市進出口貿易額(含邊民互市貿易)再創歷史新高,達19133億美元,同比增長1690%,位居廣西全區各地級市之首,其中,出口13474億美元,進口5659億美元,順差7815億美元(見表1)。
(二)貿易地位
自2003年以來,崇左市出口貿易額已連續12年穩居廣西全區榜首,占據全區外貿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成為廣西外貿發展的“領頭羊”。自2009年以來,崇左市進出口貿易額已連續7年位居全區首位。2014年和2015年崇左市邊境小額貿易均居全國首位。2003年,崇左市進出口貿易額僅占全區的820%,其中,出口占1117%,進口占342%。2015年,崇左市進出口貿易額占全區的3934%,其中,出口占5080%,進口占2556%(見圖1)。
(三)貿易方式
自2003年以來,崇左市對外貿易方式主要以邊境小額貿易為主,一般貿易占比不高,加工貿易占比更低。2010—2015年,崇左市邊境小額貿易額分別占全市外貿總額的7750%、8680%、9314%、9578%、8592%和8728%。2015年,崇左市加工貿易額僅為252億美元,約占當年外貿總額的132%,大大低于同期廣西全區加工貿易占2062%的水平。
(四)貿易商品結構
2014年,崇左市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紡織品原料及其制品、化工產品,所占比重分別為4510%、3920%和535%,出口商品八成以上來自國內其他省區;進口商品則以資源類產品(煤、有色金屬礦產品)、紅木及其制成品、農副產品(熱帶水果、橡膠、木薯、玉米、綠豆等)為主。近年來,憑祥口岸、友誼關口岸以水果、紅木進出口為主,水口口岸以堅果進口為主,愛店口岸以中藥材進出口為主,產業價值鏈較短,產品附加值較低。
(五)貿易對象
崇左市與越南的廣寧、涼山、高平北部三省接壤,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素有“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是東盟”之說,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得崇左市對外貿易對象一直以越南為主。2003年,崇左市對越南貿易額為247億美元,占當年崇左市外貿總額的9422%,占廣西與越南貿易總額的3707%。2014年,崇左市對越南貿易額為13091億美元,占當年崇左市外貿總額的8909%,占廣西與越南貿易總額的8013%。
二、廣西崇左市外貿發展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1區位優勢。崇左市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達533公里,占廣西邊境線總長的5007%。邊境線上設立國家一類口岸4個(水口、憑祥、友誼關、愛店),二類口岸3個(平而、科甲、碩龍)和邊貿互市點14個,是我國口岸數量最多的邊境城市。同時,崇左市還是“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是我國通往東盟的陸路門戶、最便捷的“南大門”,是廣西沿邊開放開發的“橋頭堡”,“邊”成為崇左市最大優勢與特色。
2人文優勢。崇左市擁有漫長的中越陸地邊境線,兩國邊民在民族文化、風俗習慣、語言文字等方面具有較多相似之處,邊民往來頻繁且便捷,民間關系融洽和諧。邊境地區人文優勢為崇左市進一步深化與越南的經貿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3政策優勢。崇左市享有國家西部大開發、邊境城市開放開發和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等諸多優惠政策,是國家和自治區優惠政策的“富集區”,各項優惠政策高度“疊加”有利于崇左市吸引外資、培育地方產業、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增長質量,促進崇左市外貿“升級版”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劣勢(Weakness)
1基礎設施不完善。盡管崇左市具有獨特區位優勢和邊境口岸優勢,但目前諸多口岸尤其是邊貿互市點的配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不足,如崇左市14個邊貿互市點中只有6個正常開展互市貿易,其余8個(板爛、德天、巖應等)因基礎設施與監管配套設施不到位而無法正常使用。各邊境口岸的貨場、倉儲、聯檢等設施發展嚴重滯后,導致口岸通關時間長、費用高、效率低下。同時,口岸貨場狹小、接駁場地有限、配套設施不齊備,交通阻塞嚴重,地方互聯網信息化水平低下等制約著邊境地區現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2行政效率低下。崇左市政府部門行政效率普遍低下,諸多政策與相關事宜常常不公開、不透明,一般企業難以知曉及有效應對,各類“潛規則”較為普遍,地方各種利益集團勢力根深蒂固、盤根錯節;招商引資程序繁冗,行政審批環節與費用名目繁多,企業新設與營運的隱性成本難以估算,綜合成本高居不下,大大削弱了優惠政策的優勢。
3制造業發展滯后。2015年,崇左市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比例分別為227:403:370,其中,第二產業主要包括蔗糖循環經濟、錳礦精加工、稀土生產、紅木加工等行業,仍以資源密集型行業為主,一般生產加工制造業發展相對不足。目前,崇左市外貿出口中的各類制造業產品主要來自于國內發達地區,如來自廣東的加工制造產品就占八成以上。
4缺乏高素質人力資源。缺乏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崇左市社會經濟發展長期滯后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崇左市建市較晚,處于“邊、老、少”地區,地方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發展緩慢。2009年崇左市才設首個本科層次的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數量對于培養符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所需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同時引進和自身培養人才外流現象較為突出,導致地方科技創新不足、加工制造業發展滯后,經濟發展層次和質量不高。
(三)機遇(Opportunity)
1“一帶一路”建設。《2015年崇左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響應國家和自治區號召,提出積極參與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新舉措,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增強崇左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推動和落實崇左市外貿“升級版”戰略規劃。
2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2015年11月22日,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關于修訂<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及項下部分協議的議定書》,標志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最終達成協議,將大幅提升中國—東盟雙邊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水平,推動雙邊經貿合作邁入新的歷史階段。作為“陸路東盟”前沿陣地和“橋頭堡”的廣西崇左市,其進一步對外開放開發再次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四)挑戰(Threat)
1中越關系具有不確定性。崇左市與越南毗鄰,擁有漫長的邊境線和眾多陸地口岸,人文相近,這些成為雙方貿易合作的積極因素。但也應該看到,崇左市與越南貿易合作深受中越兩國關系影響,而長期以來崇左市外貿合作對象主要為越南。近年來,中越政治關系很不穩定,給雙邊經貿合作帶來很大風險。目前,中越兩國在南海島礁主權問題方面尚存在分歧和諸多不確定因素。2013年越南“5·13砸打中資企業事件”導致中越邊境局勢緊張, 崇左市對越南經貿合作發展也難免受到影響。
2區內外沿海城市競爭激烈。近年來,廣西區內外各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地方對外開放開發戰略,特別是北部灣經濟區沿海城市紛紛出臺參與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規劃。鑒于當前海洋貿易比較優勢和國家海洋戰略的實施,崇左市內陸沿邊的區位劣勢日益凸顯,遠離海洋,基礎設施發展滯后,交通運輸不便利,物流成本高昂,大大抵消了其他優勢效應。
三、推進崇左市外貿“升級版”戰略實施的政策建議
(一)深化政府行政改革,打造服務型政府
構建高效、廉潔的地方政府對于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要不斷深化改革,提升行政能力和人員素質,簡政放權、提高效率,構建高效、廉潔、服務型政府,有規劃地實施地方經濟發展目標,為實現外貿“升級版”發展戰略提供支撐和保障。
(二)完善人才培養引進制度,建立學習型社會組織
首先,政府應出臺政策措施,將崇左市各類教育機構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高度對接,有效融合,實現協同發展。第二,轉變引進人才觀念,科學合理地制定人才引進政策,注重引進人才的社會經濟效應。第三,通過政策扶持,引導當地開展居民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建立學習型社會組織,以適應未來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三)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
第一,加快崇左市與域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同沿海地區的鐵路和高速公路建設,以及內陸沿邊沿海運輸合作,提升沿邊公路等級,提高運輸效率,減少物流成本。第二,完善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口岸經濟開發區、國際物流園、商品交易中心和科技產業園建設。第三,加快與越南和東盟國家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市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大力實行“互聯網+”戰略,發展跨境電商、跨境金融、跨境旅游等地方特色產業。
(四)完善口岸配套基礎設施,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全市各邊貿口岸要加快推進通關作業改革步伐,改善和提升口岸服務功能,簡化通關手續與環節,實現通關、邊檢、檢驗檢疫一體化作業,推進“一線放寬、二線管住”海關監管模式,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深入推進互聯互通建設,提升邊境貿易質量與層次,培育和發展優勢特色新興產業,實現從“過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變,加快推進對崇左市對外貿易“升級版”戰略實施。
[參考文獻]
[1]農立夫.廣西崇左市面向東盟開放與合作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1(8):32-38.
[2]農日東.崇左市著力破解口岸經濟發展瓶頸[J].當代廣西,2011(8):45.
[3]莫運襟.廣西崇左市實施“走出去”戰略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1(1):186-190.
[4]黃曉虹.崇左市口岸經濟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廣西經濟,2008(10):37-39.
[5]蘇云峰.崇左市:努力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新興城市[J].財經界,2002(3):92-93.
[6]黃丹.憑祥邊貿升級“領跑”邊境經濟[J].當代廣西,2014(8):36-37.
[7]高歌.創新邊貿合作機制,推進與周邊國家邊境合作深入發展——以中越邊境貿易為例[J].特區經濟,2007(9):85-87.
(責任編輯: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