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華
朱德:心系群眾、廉潔自律的典范
□崔向華

朱德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對領導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始終把它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要任務來抓。朱德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為執政黨的廉政建設和紀律檢查工作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他的廉政思想對于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有著重要的啟示。為紀念朱德同志130周年誕辰,本文將朱德同志心系群眾、廉潔自律的光輝形象介紹給廣大讀者。
朱德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和聯系群眾、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早已在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中廣泛傳頌。人民群眾親切地稱他是“革命的老英雄”,是人民的忠實勤務員,毛澤東同志稱贊他是“人民的光榮”。
朱德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同群眾打成一片,成為“能身先士卒同甘苦”的名將。他認為干部以身作則、親自動手是很重要的。早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就有口皆碑。當時,隨著紅軍隊伍擴大,加上敵人圍攻封鎖,造成部隊給養嚴重短缺。入冬以后,戰士們仍穿的是單衣,吃的是南瓜和野菜。為了解決井岡山上急需的糧食問題,紅四軍司令部發動了下山挑糧活動,即到當地的糧食集散地寧岡縣大隴挑糧上山,往返一次約五十公里。身為紅四軍軍長的朱德,經常帶頭穿雙草鞋,戴個斗笠,與戰士們一樣,挑著兩籮共一百多斤糧食翻山越嶺。指戰員們不忍心四十多歲的軍長與年輕人一樣受累,都勸他不要挑糧了。勸說無效,又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以為軍長就可以“不挑”了??墒牵l也沒有想到,朱德自己動手用毛竹做成了一根新扁擔,并在上面刻了“朱德記”三個字,就又與戰士們一起挑糧了。軍長與士兵同甘共苦的實際行動,極大地鼓舞了指戰員和老百姓。對此,朱德深有感觸地說:“你做什么樣子,他就學什么樣子。這比上正課、比有計劃地去教育有時還要好?!?/p>
在家庭教育方面,朱德更是以嚴格自律著稱,決不允許親屬搞特殊化。正如他在抗戰時期寫的一封家信中所說:“那些望升官發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如欲愛國犧牲一切,能吃勞苦之人,無妨多來。我們的軍隊是一律平等待遇,我與戰士同甘苦已十幾年,快愉非常。因此,無論什么事都好辦……我為保持革命軍隊的良規,從來也沒有要過一文錢,任何閑散人來,公家及我均難招待,革命辦法非此不可?!睘榇耍血毶又扃俚窖影玻J為前線正在打仗,總指揮的兒子首先要上前線。就是這一次,朱琦在通過敵人封鎖線的時候,被敵人的機槍打傷了腿,后來留了點殘疾。解放后,有一次朱琦和朱德去看戲,戲演完后,因腿有殘疾不方便,想和朱德一起坐車,就先上了車。朱德發現后,立即要求他下車,朱琦這才明白過來,馬上承認錯誤,保證以后不再特殊化。
新中國成立后在擔任第一任中央紀委書記以后,朱德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要“切實關心群眾的利益,細心傾聽群眾的意見,堅決保護群眾的民主權利,堅決反對違法亂紀的行為,進一步鞏固黨同群眾的聯系”。他要求黨的各級紀律檢查部門,要隨時了解、檢查和糾正黨員干部侵犯群眾利益的行為,使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能密切聯系群眾。如一些干部在進行征糧、收稅、勸購公債、減租、土改等工作中,為了單純完成任務而不擇手段,采取了蠻橫不講理的方法,隨便捕人、吊打,或者縱容壞分子隨便捕人、吊打而不聞不問。對此,朱德感到十分痛心。他說:“這些同志不了解:國家為了完成革命戰爭和穩定金融物價而進行的征糧、收稅、推銷公債等工作所不得不加于人民的負擔已經不輕,為了使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就要很好地向群眾做宣傳解釋工作,很好地研究怎樣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否則群眾就會埋怨甚至反對我們?!?/p>
朱德強調:“如果不靠搞好社會主義來改善人民生活,就等于取消了社會主義。”他經常深入到工廠、農村、城鎮、學校、車間、田間地頭甚至到老百姓家中訪貧問苦,調查研究,回去后寫出報告,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并提出具體辦法、意見或對策建議。據統計,從1956年到1966年,朱德在外視察調研就達27次,平均每年外出視察近90天,這11年間他向中央致函致電24封,寫出調查報告13個,對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但是,當時有些進城干部并不像朱德那樣,重視調查研究,“下去”傾聽民意,了解民情,而是想當然地憑借黨的執政地位和群眾對黨的擁護,采取單純行政命令的辦法處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侵蝕著領導干部和黨的威信。對此,朱德曾嚴厲指出:“我們某些黨員干部的這種官僚主義作風,這種對革命工作和國家財產的漠不關心和不負責任的態度,應該視為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犯罪行為?!?/p>
朱德革命一生,功勛卓著,位高至極,但他謙虛謹慎,勤勤懇懇,樸實無華,忠厚仁慈,給世人留下了質樸而崇高的偉人形象。
許許多多回憶朱德的文章提到他樸素平易的特點。在紅四軍一次突圍戰斗中,朱德與部隊被沖散了,一群國民黨軍隊的兵看他芒鞋草履、衣衫破舊的樣子,像一個伙夫,就喝問“你知道朱德在哪里?”朱德用手向別處一指,敵軍便不屑一顧地揚長而去。他們根本不會想到,共產黨一個軍長的裝束,竟然樸素得與伙夫沒有什么兩樣。1937年11月,朱德的一個外甥從四川老家隨抗日部隊來到山西省的八路軍總部,告訴他家里人因他參加革命而遭受株連和迫害,家境非常困難。朱德雖身為八路軍總司令,卻身無分文,便在山西省洪洞縣給他四川的好友戴與齡寫了一封信:“……家中有兩位母親,生我養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歲乏食,恐不能度過此年,又不能告貸。我數十年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我以好友關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幣,請速寄家中。此款我也不能還你,請你作捐助吧!”二百元難倒了總司令,這封不足三百字的信,就是朱德清廉、報國的真實寫照。
朱德不僅告誡全黨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而且自己始終如一地以勞動人民的兒子為榮,克勤克儉,清正廉潔。對于金錢物質享受,朱德看得很淡。他從沒拿過元帥軍銜的較高工資,只拿行政級別工資。他平時節衣縮食,從工資中積攢了兩萬多元存款,去世前囑咐親屬:作為黨費交給組織。1977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收到了以“朱德同志”名義交來的20306.16元,成為朱德的最后一次黨費。這張收據,陳列在毛主席紀念堂里的朱德同志紀念室,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一個珍貴教材。美國著名女作家史沫特萊撰寫了描述朱德革命事跡的《偉大的道路》,她在遺囑中指定將該書的稿費近一萬馬克留給朱德,但朱德卻分文不取,指示用這筆錢給國家購進一大批急需的科技圖書。對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朱德始終堅持樸素節儉,堅決反對鋪張浪費、擺譜比闊氣。他每天中餐、晚餐幾乎都是一碗米飯加三菜一湯;穿的經常是多年的布衣服,床上的被褥都用過二十多年;房子住了二十多年也不讓管理部門裝修。他對身邊工作人員說,要養成儉樸的習慣。我們要想到全國人民,能節約一點是一點?,F在過上好日子,也不能忘記過去的苦日子,不能貪功居功,貪圖享樂。
對于兒女和孫輩,朱德更是經常教育他們,我們是共產黨人,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不是封建王朝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時代。你們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本領。你們決不可以因為有我的關系而有任何特殊。
朱德始終堅持提倡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方針。他非常注重對全黨全軍進行艱苦樸素、厲行節約,保持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和高尚風范的教育,指出:“人們都是‘從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有些人本來出身很苦,但進城以后就變了,不儉樸了。”他還告誡子女要鍛煉,要能吃苦,養成樸素、節約的好習慣。尤其是共產黨人,更應養成勤勞儉樸的好作風?!叭绻火B成樸素、節約的習慣,生產無論怎樣發展,人們的欲望也是難于滿足的?!彼?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代表大會的講話中說:“我們正處在創立社會主義家務的時期,我們要怎樣才能把我們的家務創立起來呢?要靠勤勞,還要靠節儉。勤儉是我國勞動人民固有的美德。‘克勤克儉,成家立業’的格言,現在應當成為我們每一個國家工作人員和經濟工作人員必須時刻牢記和貫徹執行的原則。”1957年12月,朱德為了闡述黨中央勤儉持家的號召,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勤儉持家》一文,文章在結語中說:“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我們還要作長期的艱苦努力。但是只要我們6億人民和1億多家庭都覺悟和團結起來,勤儉建國、勤儉持家,那么,我們建設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目前仍然比較落后和比較貧窮的中國,一定會變為先進的富強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中國?!?/p>
朱德一貫堅持的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精神,也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已經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遵守的建國方略。這是朱德留給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遺產!
(編輯 韋 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