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大鵬
北京房山:“四機制”保障民警執法權益
文/孫大鵬

2016年5月,孫大鵬向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公安局考察人員介紹健康護警建設工作(攝影/王杰鵬)
近年來,在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的領導和總體部署下,房山分局高度重視民警的職業保障工作,特別是從警務裝備配備、醫療維權救助、心理調節疏導、執法安全培訓四個方面著手,為民警的執法權益提供了堅實保障。
近年來,房山分局積極爭取區財政支持,在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配齊、配強警務裝備的基礎上,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和深入基層調研,真實掌握一線民警對武器警械、防護器材的需求,專項購置配發了防暴盾牌、降伏桿、催淚長警棍等非殺傷性自衛武器和安全防護裝備,結合轄區山區特點,增配了捕蛇器、電熱馬甲,有效增強民警應急處突能力及自身防衛水平。針對類似侮辱、謾罵、威脅等取證難、處理難的侵權案(事)件,在配齊現場執法記錄儀的同時,增配了車載監控系統,也就是車內車外均有視頻回傳,消除了執法儀和車輛之間的取證盲區。特別是為有效應對消防救援、搶險救災等突出情況,還特別購置了無人飛行器。
三年來,房山分局共配備特種警用裝備38種、九萬余件,合計2100余萬元,為降低民警在執勤執法過程中的風險、規范其執法和依法維護其權益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在,房山分局已經與房山區三家大型綜合型醫院建立了緊急救治“綠色通道”。當公安民警在執法過程中因暴力抗法受傷,需緊急醫療救助時,協議醫院將快速提供院內、外的急救服務,無條件施行必要的搶救措施,并在技術力量、醫療設備、優先安排病房和床位等方面,優先對公安民警予以保障,力爭取得最佳的救治效果和康復條件。
在新媒體時代,民警執法處于顯微鏡下,民警來自身體和心理的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對民警正常工作及隊伍穩定性都帶來極大影響,如何改善和消除民警心理障礙和負面陰影等問題已到了刻不容緩的階段。
為此,依托分局心理服務平臺,該局警務保障處通過建立完善民警心理疏導機制,對1600余名民警進行了心理健康測試,檢出具有強迫、焦慮等不同心理問題癥狀的民警590人。針對此情況,按照王小洪局長“應高度重視警察心理健康保障”的批示精神,該局探索創立了“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相結合、事前預防與事后疏導相結合、咨詢服務與公安業務相結合”的“三結合”工作模式,積極構建心理訓練、疏導服務與危機干預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為了達到預期的心理治療效果,該局與北京國奧心理醫院進行合作,深入調研及分析當前民警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及壓力來源,以民警心理干預輔導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采用“按類按需,專例專屬”的心理輔導方式,將心理咨詢分為普通輔導咨詢和針對性較強的一對一必詢輔導兩種形式。
普遍輔導咨詢主要以團體性輔導為主、個體咨詢為輔,主要面向人群為民警及其家庭成員。房山分局邀請心理專家進行壓力、情緒管理、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主題講座,同時在專業心理老師的帶領下開展團體行為訓練、箱庭治療、個性化咨詢等,以培養民警環境適應、抗挫折、團隊精神等心理品質,提升民警壓力應對和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改善民警與家人的關系。尤其是雙警家庭,極易出現民警和子女不和諧的現象,為了改善類似家庭的關系問題,該局每周組織心理調節團隊與民警及其家人參加團體性輔導,通過在團體情境中的引導性談話、互動交流思考等方式,改善他們的關系,使他們獲得心靈的成長。
一對一必詢輔導主要面向五類人群,一是因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狀態造成抑郁、煩躁等心理問題的民警;二是在執法過程中遭暴力抗法受傷的民警;三是在抓捕犯罪嫌疑人過程中開槍的民警;四是遭受惡意投訴的民警;五是因家庭突遭變故遭受心理創傷的民警。上述五種情況極易使民警在心理上出現不穩定因素,嚴重情況下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對于已經出現心理疾病苗頭的民警,該局積極主動為他們采取心理調節與干預的方式,按照他們的實際需求,隨時安排與心理醫生進行一對一的咨詢,并配合教具箱、減壓器械等設備全面緩解他們的壓力。
為保證心理服務工作順利開展,房山分局還建立了心理健康考核機制,由各單位政委作為第一責任人,全程參與心理服務活動。截至目前,該局共開展心理服務活動30場,開展普通輔導咨詢28次,一對一必詢輔導36次,參與人員共計328人次。通過心理輔導干預,參加心理輔導的民警心理素質都普遍得到了改善。

真刀真槍地練要遠勝于照本宣科的傳統培訓(房山分局供圖)
面對當前日趨復雜的執法環境,房山分局黨委始終強調,維護民警合法權益不能就事論事,更不能當事后諸葛亮,科學地將維護民警權益工作劃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環節,特別強調要把風險意識提升、領導責任落實和實戰技能培訓作為事前的基礎性工作,開展頂層設計和機制建設。
著眼提升風險意識,突出防范針對性。該局政治處會同維權部門堅持對民警受侵害情況按照月、季、年三個周期進行定期分析,建立了黨建隊建月會商通報、管理周會季度預警提示、專項會議重點警示的風險識別防范機制。在此基礎上,針對易發生侵害的警情類型和民警的執法薄弱環節同步調整培訓重點和內容,以適應業務工作和隊伍建設的需要。著眼提升各級領導責任擔當,筑牢“把值班當過關”的責任意識。該局注重樹立值班領導“把值班當過關”的思想意識,即值班領導“要對本單位當天警務工作和隊伍管理負總責”,配發了分局黨建和隊建易讀、易通系列手冊之《值班領導工作分冊》,進一步明確了值班領導必須緊盯出警安全的工作責任和工作方法。著眼提升培訓實效,把握好教材、教法、教官三個環節。在教材環節,該局組織專班編寫了圖文并茂、易學易懂的《辦案不求人》系列培訓教材,被北京市公安局推廣。在教法環節,突出了“三多三少”的原則,即“多一些實際操作、少一點理論講授;多一些具體案例,少一點原理概念;多一些步驟標準,少一點原則要求”。實踐反復證明:手把手地教、真刀真槍地練要遠勝于照本宣科的傳統培訓。在教官環節,該局已形成了業務部門主要領導上講臺、基層骨干講專題、優秀民警辦講座的教官配置模式。目前,房山分局已建立了66人的兼職教官隊伍。
二級培訓是房山分局培訓工作的核心,也是提升民警規范執法水平和自身防護能力的關鍵所在。對此,該局始終圍繞四個工作重點想辦法、下功夫。一是圍繞執法素養提升,系統開展執法規范化培訓。2015年以來,依托專班和自編教材,采取小班集中的方式,完成了對200余名派出所副職、警探長和骨干民警的規范執法培訓工作,形成了規范執法的骨干和中堅力量。二是圍繞中心工作需要,扎實開展專項實戰培訓。以重大安保和專項工作為牽動,先后多次組織開展外圍治安查控、武裝處突車組、實戰崗位應用射擊技能、提升領導履職能力等專項培訓,參訓一線領導、民警、輔警等各類人員近千人次。三是圍繞警務技能提升,反復開展實戰應用技能培訓。2016年以來,開展二級警務實戰技能培訓九次,參訓民警700余人次。特別是在規范配備執法執勤警用裝備方面,依照先培訓后配備的原則,先后開展五個警種崗位的培訓,建立了84名小教員隊伍,落實了全員、實名制培訓。同時,還自主編寫易記易用口訣、制作了教學演示片和海報宣傳掛圖,下發到各單位,方便民警學習掌握。四是圍繞解決突出問題,及時開展針對性專題培訓。針對一線民警對處置醉酒、精神病人滋事、黑車擾序等警情存在的困惑,組織專人研究處置戰術和方法,及時開展針對性培訓、分批劃片送教到崗,有效助推了一線業務工作。
房山分局還對局屬一線所隊因地制宜地開展三級培訓,并作為提升民警規范執法和維護自身權益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久前,房山分局迎風街派出所因成功處置了一起精神病人持械滋事的警情,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民警的高度評價。迎風街派出所就是在分局的指導下,定期開展精神病人、醉酒滋事警情處置演練,這為成功處置持械警情奠定了基礎。
為使三級培訓工作更加貼近實戰,該局創新了基層所隊“三三”培訓工作法。即針對三類主體、應用三種方法、實現三種效果。一是在培訓對象上,針對新民警、骨干民警和領導干部三個主體,按需開展培訓。對新民警重在提升日常執法能力,骨干民警重在提升業務攻堅能力,領導干部重在提升履職盡責能力。二是在培訓方式上,主要采取傳幫帶和一對一傳授,小教員一帶多講授,領導干部突出警情現場示范的模式開展。三是在培訓效果上,努力追求實操、實戰、實效的有機統一。在此基礎上,在教官和物質保障層面給予充分支持。(作者系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黨委委員、政治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