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成效顯著

多年來,我省春秋季節農村田間焚燒秸稈現象非常普遍,產生大量秸稈煙霾,對大氣和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通化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田間焚燒秸稈問題,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強化宣傳引導,全力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
通化縣全縣耕地面積43.81萬畝,年產秸稈20萬噸左右。除農民自用10萬噸秸稈外,尚有10萬噸成熟秸稈需要綜合利用。通化縣根據秸稈的不同組份,按照產業和區域布局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把農業棄物秸稈循環利用,形成產業,解決秸稈出口。
(一)加大科技成果轉化,保鮮甜玉米秸稈得到充分利用。通化縣玉水坊酒業有限公司利用鮮秸稈榨汁發酵制酒項目,年消耗秸稈8萬多噸,可節約近30%的糧食,噸酒成本可降400元,每畝地農民增加收入100元。
(二)有機農業與規模化養牛聯合發展,開創發展新模式。為解決青儲飼料出路,通化縣建設以東明牧業為代表的規模化養牛場,年消耗秸稈8500噸;谷潤新能源開發利用公司的秸稈青貯飼料項目年消耗秸稈3.5萬噸。
(三)大力推廣替代能源生產和應用。為了解決剩余秸稈出路,通化縣在二密、三棵榆樹等秸稈產量較大的鄉鎮布局建設了4戶生物質燃料生產企業,以秸稈為原料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供應生物質燃料鍋爐使用,探索出廢棄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代替燃煤的循環利用發展模式,年消耗秸稈近8萬噸。
通過秸稈的綜合利用,形成了完整的農業經濟循環模式,通化縣年消耗秸稈量達16萬噸,已完全消耗剩余秸稈,實現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促進了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發展。
一是加大監管力度,促進秸稈綜合利用。通化縣政府依法制定了《通化縣人民政府及工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的通知》,其中,秸稈野外焚燒造成污染的問題是野外點火引起的污染,沒有野外點火就沒有空氣污染,根據《森林防火條例》規定,禁燃期內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焚燒秸稈一般都在禁燃期,在《通知》中明確了禁燃期禁止野外點火工作由林業部門監督管理,多年來林業部門形成的森林防火制度體系得到更好的發揮,處罰力度也大,為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以禁燒秸稈促進秸稈的綜合利用。
二是強化屬地管理,嚴格落實工作責任,要求各相關部門嚴格實行網格化管理,明確秸稈禁燒工作負責人,針對秸稈禁燒重點時段、地段,加大巡查管控力度。以鄉鎮為主體,與防火工作相結合,分解落實秸稈禁燒工作任務。
三是加強監督檢查。環境監察人員加大對縣域內重要區域進行突擊檢查,增加執法頻次,并邀請記者一同前往,對違反禁燒秸稈等情況進行曝光,環境監察大隊已出動環境監察執法人員60余次。
多年來,通化縣政府高度重視,組織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召開秸稈禁燒專題會議,對秸稈利用現狀和前景進行分析,結合生態縣建設要求和實際情況就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把秸稈焚燒和綜合利用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秸稈綜合利用情況列入年度工作計劃,作為綜合考核的內容之一,確保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高位推進。
為夯實秸稈綜合利用成果,通化縣繼續探索廢物秸稈利用項目,現已完成通化秋碩萬噸級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項目的立項,該項目將廢物秸稈收集碳化處理后做成復合肥,項目運作后將年消耗30萬噸廢棄秸稈,進一步加大了秸稈綜合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