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萍 李 騫 錢臘梅 宋吟秋
(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26;2.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北京 100190)
機會主義和信任對工程項目成功影響機制的實證研究
呂 萍1李 騫1錢臘梅1宋吟秋2
(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26;2.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北京 100190)
基于交易成本理論和社會交換理論,分析了在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外部環境的背景下機會主義和信任對工程項目成功影響的路徑,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①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對機會主義有顯著的正影響,對信任有顯著的負影響,但復雜性對機會主義和信任的影響并不顯著;②機會主義與信任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負影響;機會主義對項目成功有顯著的負影響,信任對項目成功有顯著的正影響;在低機會主義和高信任下項目成功取得最大值;③項目合作期限正向調節信任對項目成功的正影響。研究表明抑制機會主義和提高信任對項目成功有重要意義,這對提高工程建筑項目的效率有較好的啟示。
機會主義;信任;工程項目;項目成功
1.1 項目成功
項目成功是項目的最終目標。在長期的工程實踐中,對工程項目是否成功的判斷一直是國內外工程建設者長期關注的話題。早期的鐵三角標準(成本、進度和質量)是項目管理領域中運用最為廣泛的判斷指標,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在項目管理協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出版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中仍然關注這些指標。但是隨著利益相關者、價值鏈等概念的深入人心,學者們逐漸發現客觀指標的局限性。除了客觀的“鐵三角”指標,學者們開始將主觀的“滿意度”指標納入研究中。Chan和Chan通過對已有研究的綜述開發出一個項目成功模型,模型中的項目成功包含項目績效和關系滿意兩個大的維度。項目績效涉及傳統的鐵三角,關系滿意則包括參與方對項目各方面的滿意評價。參照Chan和Chan的研究,同時對從事項目管理實踐的專家進行訪談,綜合得出項目成功的量化評價包括項目績效和關系滿意兩個方面。
1.2 機會主義
機會主義行為是指在交易中以狡黠的手段來追求自身利益的行為。不同于亞當·斯密的“自利原則”,機會主義通常涉及到許多微妙的、復雜的欺騙形式,比如食言、不按協議共享資源、欺騙等。在早期的研究文獻中,機會主義是對明確合同的違背,包括事前機會主義(在簽約前蓄意扭曲或隱瞞重要信息)和事后機會主義(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各種違背)。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相關的研究文獻已經擴展了這種對合同違背的“強形式”,開始涵蓋違背“關系契約”這種“弱形式”。
工程項目中的機會主義行為有很多表現形式,存在于項目生命全過程的各個階段。在招投標階段,常見的機會主義行為有招標人限制排斥投標人,評標委員會私泄標底,投標人掛靠、串標、抬標等行為。即使在合同簽訂后,機會主義行為仍然存在,并且可能更多。在項目實施階段,也往往出現違法分包轉包,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和技術措施不合理,虛報量價,威脅式和偷懶式的敲竹竿等行為。
1.3 信任
信任是一種心理上的狀態,指愿意接受他人的弱點并對他人的意圖和行為有積極預期。在對信任來源的闡釋中,存在諸多分類。Pinto等認為Hartman的信任模型是基于項目特定情境下開發的,因而比其他理論模型更能適應項目背景的研究。在Hartman模型中,信任包括基于能力的信任(Competence-based)、基于正直的信任(Integritybased)以及基于直覺的信任(Intuitive-based)。對對方工作能力、倫理態度的理解以及自身不同偏好都會影響項目參與方之間的信任水平。
工程項目中的參與方來自于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企業文化。參與方通過招標投標建立臨時性的合作組織,因此,對他們來說,信任的建立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般來說,信任是從小到大緩慢建立起來的。由于工程項目的特殊性,項目中的信任是在參與方在一開始合作時就瞬間建立起來的。初期參與方建立起的信任是一種“初始的信任”(Initial trust),是在合同基礎上各方算計權衡的結果。隨著合作的加深,參與方之間會更加熟悉了解,從而逐漸建立起更深層次的面對面(face-to-face)信任。
1.4 機會主義、信任和項目成功的關系
在交易成本理論中,機會主義行為被看成是一種違約行為,會增加交易成本。機會主義的存在阻礙了交易關系的產生和維持。大量實證研究也發現機會主義會對交易產生一系列消極的影響。對機會主義帶來的高成本風險的擔憂甚至可能會使得有價值的交易無法進行。在工程項目中,機會主義行為會使參與方之間的沖突加劇,阻礙項目按期按質按量完成,從而不利于項目的成功。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1:在工程項目中,機會主義對項目成功存在顯著的負影響。
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信任是價值形成和維持的關鍵,有利于加強組織間的關系。在工程建設項目中,參與方之間的信任能夠很大程度上抑制項目成員間矛盾、分歧、糾紛等不良現象和行為的產生。因此,信任不僅表現為一種黏合劑,使項目參與方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作為一種潤滑劑,保證項目的成功完成。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信任還可以使各參與方的共同決策更加靈活。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2:在工程項目中,信任對項目成功存在顯著的正影響。
除影響著項目成功外,機會主義和信任之間也相互作用。關于兩者的關系,大多數觀點是機會主義和信任相互抵消。如果參與方之間建立起較高水平的信任,會更傾向愿意相信他方積極的行動,同時這種信任也會形成自我約束,從而抑制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相反,如果參與方采取機會主義行為,參與方之間會容易形成對抗關系和防御性思維,引發互相間不信任。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3-1:在工程項目中,信任對機會主義存在顯著的負影響。
假設3-2:在工程項目中,機會主義對信任存在顯著的負影響。
1.5 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對機會主義和信任的影響
在工程項目中,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供應不足、價格波動大以及不利的自然環境等。復雜性則體現為組織復雜性和技術復雜性,前者強調由參與者差異造成的組織困難,后者強調由于技術落后帶來的不便。
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存在使得參與方難以去控制項目進展,其主要挑戰是信息的獲取。當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高,項目參與方更有可能也更有機會隱瞞信息、或不遵守雙方的協議、或利用協議漏洞等謀取自身的利益,即機會主義水平高;并且不能及時獲取正確的信息,進而導致參與方反應過度,產生不必要的干預以及過多的猜測,最終降低了信任。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4-1:在工程項目中,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對機會主義存在顯著的正影響。
假設4-2:在工程項目中,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對信任存在顯著的負影響。
Walker和Christenson認為復雜性往往對項目造成不可預見的挑戰。項目越復雜,可能意味著項目投資規模大、參與組織和人數眾多。設計、施工等方面的復雜情況會增加各參與方之間的沖突,包括進度沖突、優先權沖突、管理程序沖突等。這會誘發參與方謀求自己利益而損害其他方的機會主義行為,并影響參與方之間的信任水平。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5-1:在工程項目中,復雜性對機會主義存在顯著的正影響。
假設5-2:在工程項目中,復雜性對信任存在顯著的負影響。
1.6 合作期限的調節作用
工程項目中,在不同的合作期限條件下,項目參與方的行為模式會有所不同。在項目初期,參與方之間建立更多的是基于合同的信任,這種信任是因為項目任務的需要。而隨著合作進一步加深,參與方之間的互動增加,對彼此也更為熟悉了解。在這種背景下,參與方會逐漸建立起更深層次的信任,這種信任是基于對合作方的認同,它更能促進項目成功。
同樣,機會主義行為往往有多種形式,有一些機會主義行為,比如隱藏關鍵信息,可能在短期內不會被識別。Li等認為長期合作可以有效降低交易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隨著合作的深入,參與方之間的信息更加透明,在早期不能被識別的機會主義行為就比較容易被揭露,從而其他參與方就可以及時采取措施,降低機會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6-1:在工程項目中,信任對項目成功的影響隨著合作期限的增加而效果增強。
假設6-2:在工程項目中,機會主義對項目成功的影響隨著合作期限的增加而效果減弱。
基于以上的理論假設,具體的研究框架見圖1。
圖1 機會主義和信任影響項目成功的研究框架
2.1 樣本
本研究的數據來自合肥市、銅陵市、馬鞍山市等20家企業(參考2011年安徽大中型企業名錄)的問卷調查。參考以往國內外的研究者設計了初步問卷,并邀請四位從事工程項目管理十年以上的業主方、承包方、設計等方面專家對問卷條目及用語逐一討論,進行調整和修正。在問卷大規模發放前,先選擇了50位目標對象進行問卷前測及分析,以檢驗問卷題項的問題和信度效度情況、核實問卷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最終形成調查問卷。本次調研一共發放了300份問卷,發放對象包括建設單位、承包商、監理單位和勘察設計單位等工程建筑企業的項目團隊。歷時三個月,共收到問卷230份,剔除空白問卷后,符合本研究的有效問卷共225份(回收率75%)。具體的樣本描述見表1。
表1 樣本描述性統計表(n=225)
2.2 變量測量
本研究中變量采用Liket的5級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具體測量指標都來自于現有研究,并結合研究背景進行了調整。
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測量是基于Jin和Doloi對工程領域研究中提到的外部不確定性的指標。復雜性包括組織復雜性和技術復雜性,本研究采用了6個指標項,來源于Baccarini以及Vidal和Marle的研究。依據Heide等提出的對交易參與方機會主義的測量指標,本研究采用了5個指標項。信任的5個指標來源于Pinto等對工程項目的研究。項目成功是基于Chan和Chan的項目成功模型,本研究對項目成功的測量包含兩個維度:項目績效和關系滿意。來源于Pinto等的研究,項目績效采用6個指標項,關系滿意采用5個指標項。合作期限是以項目工期為測量指標。
由于本研究假設模型是針對多因變量與多自變量的結構方程模型,因此采用了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運用了SmartPLS 2.0軟件來驗證本研究提出的假設。此外,在結構模型基礎上,還使用了SPSS 19.0軟件對研究數據做了進一步的分析。
3.1 樣本的信度與效度
信度是指測量無偏差的程度,通常可以用內部一致性來衡量。信度由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來反映。效度是一份量表測量所測變量的能力。對測量方程效度的檢驗一般需要考察聚斂效度(Covergent Validity)和區別效度(Diacriminant Validity)。本文用組合信度(CR)與平均萃取變異量(AVE)評估聚斂效度。區別效度采用平均萃取變異量AVE值的平方根與其他潛變量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的比較。表2列出了模型中各變量的α系數、CR與AVE;表3列出的是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和區別效度分析結果。由表可知,各變量都通過了信度效度檢驗。
表2 信度與聚斂效度檢驗表
3.2 路徑分析和假設檢驗
路徑系數和顯著性檢驗的結果具體見圖2。10個假設共有7個假設得到驗證,3個假設沒有被驗證。
從圖2可以看出,機會主義和信任都對項目成功有顯著影響。其中機會主義對項目成功有顯著的負影響(B=-0.149, P<0.05),而信任對項目成功有顯著的正影響(B=0.609, P<0.001),這驗證了假設1和假設2。同時,信任和機會主義之間相互有顯著的負影響(B=-0.295, P<0.001; B=-0.302, P<0.001),驗證了假設3-1和假設3-2。由此可以看出信任和機會主義在某種程度上是替代關系,且信任相對于機會主義對項目成功的影響作用更大。
圖2 結構方程圖
另外,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對機會主義存在顯著的正影響(B=0.155, P<0.05),對信任存在顯著負影響(B=-0.215, P<0.05)。說明在工程項目中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會提高參與方機會主義行為并且降低參與方之間的信任,這驗證了假設4-1和假設4-2。但是,復雜性對機會主義(B=0.047)和信任(B=0.195)的作用并不顯著,假設5-1和假設5-2并未得到驗證。
在對項目合作期限調節作用的檢驗中,合作期限顯著調節了信任對項目成功的正影響(B=0.205, P<0.01),但在機會主義對項目成功的負影響中沒有明顯的調節作用(B=-0.002)。這驗證了假設6-1,但假設6-2沒有被驗證。
3.3 事后檢驗
為了探討機會主義和信任在何種組合的水平下能夠確保最大水平的項目成功,本研究用方差分析對不同群組對應的項目成功水平進行比較。首先通過分割法,把樣本按信任和機會主義分成四個群組,分別是I組低機會主義/低信任、Ⅱ組高機會主義/低信任、III組低機會主義/高信任和Ⅳ組低機會主義/低信任。然后通過方差分析發現不同群組的項目成功水平存在顯著差異(F = 33.015,P<0.001),表明機會主義和信任水平的差異對工程項目成功有較強的解釋力。最后進一步采用Bonferroni進行事后比較分析,從表4可知,第III組分別與I組、Ⅱ組和Ⅳ組在項目成功水平上有顯著差異,其他組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
這說明,當項目參與方之間存在較高水平的信任和較低水平的機會主義時,項目成功值達到最高,項目完成情況最好。同時結果也表明,信任水平較高時,如果機會主義水平同樣很高,并不能確保項目的成功,并且如果信任水平較低時,降低機會主義水平也不能對項目成功帶來顯著的改善。
綜合路徑分析和事后分析發現,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作用下,機會主義和信任都影響項目成功,且這種影響受到項目合作期限的調節影響。盡管信任和機會主義互為負相關,為了取得項目成功需要抑制機會主義并且同時提高信任,單方面提高信任水平或降低機會主義水平不能有效促進項目成功。
表3 相關系數和區別效度檢驗表
表4 不同水平機會主義和信任的群組比較分析
4.1 結論及其啟示
本研究以交易成本理論和社會交換理論為依據,集中探討了工程項目中的機會主義和信任,重點研究機會主義和信任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背景下對項目成功的影響,以及項目合作期限的調節作用。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結論。(1)將機會主義和信任綜合考慮,發現機會主義與信任不僅都直接作用于項目成功,即機會主義對項目成功有顯著負效應而信任對項目成功的影響是正向的,還互為負影響,而且在高信任和低機會主義條件下項目成功達到最大值。這就要求項目參與方積極提高對其他參與方信任的同時約束自己的機會主義行為。(2)在工程項目中,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會提高機會主義和降低信任;復雜性對機會主義和信任沒有顯著的影響,可能是因為隨著工程項目行業的成熟,參與方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有了更大的提升,能夠應對各種復雜性。(3)合作期限正向調節信任與項目成功之間的關系。在一個項目工期中,參與方希望以后還有合作機會,會互相了解和熟悉提高彼此的信任值和認可度,有助于項目成功。
4.2 局限及其建議
本研究中存在這樣一些不足之處:(1)樣本量及調查范圍有待改善。由于人、財、物及時間各方面的限制,僅收集到有效問卷225份,范圍也只涉及安徽省的合肥市、銅陵市、馬鞍山市等,結論的普適性可能會有些不足。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后期的研究可以適當選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區域繼續開展調查。(2)本研究考慮到工程項目的特殊性僅從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進行了實證研究,后續的研究可以更多考慮其他機會主義和信任的影響因素,如參與方之間的依賴性、信息共享等。(3)由于條件所限,本研究只采用了橫截面數據。機會主義和信任作為項目參與方的行為模式會因時間和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結合縱向的研究得出的結果應該更全面更具說服力,后續研究可適當考慮采用縱向研究。
[1]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6-2014
[2] 王文周,宋娟,李建平. 項目成功因素文獻綜述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10,01:96-101.
[3] Mitropoulos P, Howell G.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project dispute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1, 127(3): 223-231.
[4] Pinto J K, Slevin D P, English B. Trust in project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wner/contractor relationship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9, 27(6): 638-648.
[5] Fong P S, Lung B W. Interorganizational team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7, 133(2): 157-168.
[6] Nunlee M P. The control of intra-channel opportunism throughthe use of inter-channel communication[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5, 34(5): 515-525.
[7] Boukendour S. Preventing post-contractual opportunism by an option to switch from one contract to another[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07, 25(7): 723-727.
[8] Meng X. The effect of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on project performance in constru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2, 30(2): 188-198.
[9] Dainty A R J, Briscoe G H, Millett S J. Subcontractor perspectives on supply chain alliances[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Economics, 2001, 19(8): 841-848.
[10] Dainty A R J, Briscoe G H, Millett S J. Subcontractor perspectives on supply chain alliances[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Economics, 2001, 19(8): 841-848.
[11] Winch G. The construction firm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1989, 7(4): 331-345.
[12] Hanisch B, Wald A. A 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framework integrating multipl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J].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2011, 42(3): 4-22.
[13] Lado A A, Dant R R, Tekleab A G. Trust-opportunism paradox, relationalism,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evidence from the retail industr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29(4): 401-423.
[14]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 PMBOK [R] 指南[M].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9.141-252.
[15] Diallo A, Thuillier D. The success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s, trust and communication: an African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5, 23(3): 237-252.
[16] NIU J, Lechler T G, JIANG J. Success criteria framework for real estate project[J].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4(3): 10-23.
[17] Chan A P C, Chan A P L.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measuring construction success[J]. 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4, 11(2): 203-221.
[18] Das T K, Rahman N. Partner misbehaviour in strategic alliances: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deterrence[J].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2001, 27(1): 43-70.
[19] Wathne K H, Heide J B. Opportunism in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Forms, outcomes, and solutions[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0, 64(4): 36-51.
[20] Rousseau D M, Sitkin S B, Burt R S, et al. Not so different after all: A cross-discipline view of trus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3): 393-404.
[21] Romahn E, Hartman F. Trust: A new tool for project mangers[J].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1999, 10: 10-16.
[22] Girmscheid G, Brockmann C. Inter-and intraorganizational trust 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joint venture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9, 136(3): 353-360.
[23] Wang X, Yang Z. Inter-firm opportunism: a meta-analytic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ecedents and effect on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2013, 28(2): 137-146.
[24] Whitney J O, Deming W E. The economics of trust: Liberating profits and restoring corporate vitality[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6.
The Empirical Study on Imp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Opportunism, Trust and Project Succes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Lu Ping Li Qian Qian Lamei Song Yinqiu
On basis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exchange theory and relational exchange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opportunism, trust and project success depending on external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 and use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test these hypotheses. Results show that: 1. external uncertainty negatively affects trust and positively affects opportunism, but complexity has no such effects; 2. Opportunism and trust counteract each other, opportunism negatively affects project success (measured by project performance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trust positively affects project success. Besides, project successreaches to the maximum value under the high trust and low opportunism; 3.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rust on project success differs under varying cooperation duration.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important of restraining opportunism and developing trust to achieve project success, which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efficiency.
opportunism; trust;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success
F426
A
1005-9679(2016)02-0113-06
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Y32901MEB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13YJC630179)。
呂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項目管理和供應鏈管理;李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項目管理和供應鏈管理;錢臘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項目管理;宋吟秋,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財政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