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俊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把創業教育放到與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同等地位,稱創業教育為“第三本護照”,可見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創業教育并不是培養人們創設企業的教育,而是培養人們積極主動地尋求與把握機會,高效地整合與利用資源,創新并創造價值的過程。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由此可見,創業教育可為國家培養各種創造性人才,可以培養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也可以培養被教育者具有創業所必需的領導力、市場意識、全球眼光、人際關系處理和商業談判等綜合能力。下面我們就對職中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必要性和策略等進行簡要分析。
一、職中現狀
目前,縣級職中招收的多為應屆初中畢業生。他們大都來自農村,懷揣夢想,不想再過父輩那樣的生活,而想利用所學知識來實現自主創業。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并沒有接受到正規的創業教育。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些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具有一定技能的自主創業型人才。
職中學生普遍基礎知識差,綜合素質較低,對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大部分職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令人擔憂,因此,為職中學生開設一門創業教育課程迫在眉睫。創業教育有助于職中學生了解學習專業的意義,也有助于他們及時獲得創業成功的案例、經驗和信息,并能及時從各方面準備,意義極為重大。
二、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專業發展的需要
當前職中普遍缺乏吸引力,學生數量逐年下降。雖然2009年國家對職中學生實施免費教育使得職中學生人數略有回升,但情況仍不容樂觀。目前的職中專業大多為對口高考而設立,專業設置面狹窄,缺乏特色。職中人才培養不僅滯后于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而且也難以適應當今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對于職中學生來說,為了謀求更好的職業,在學好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同時,更需要學習創業知識和鍛煉創業技能。職中也像普通高中一樣存在過于側重基礎理論教學,而忽視其他能力諸如創業能力的培養等問題。
三、開展創業教育的策略
(一)轉變觀念,實施創業教育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培養與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全面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是職業教育辦學的終極目標。職業學校不僅僅要培養就業者,還要培養人的創新和創業能力。因此,職業學校要更新觀念,嘗試并推進創業教育,通過改革教材內容、課程設置、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立足競爭,改革辦學模式
職中教育要改變因對口高考而設、應考試而教的現象,而應變成一種為創新和創業而設、為創新和創業而教的模式,真正打破以學校、課堂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升學導向轉向創新創業導向,將人才培養場所從學校課堂延伸到生產經營場所,完善校企合作、產學結合、訂單培養,“學校+公司+基地”、教產研為一體、科教結合等開放式培養模式,實現教育培訓與生產發展,就業創業緊密對接,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三)堅定信心,抓好學生專業思想教育
職中學生剛入學時的學習興趣不強,自信心不足,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因此,在學生入學軍訓后,教師首先應該利用周會、上課等時機對學生進行國家政策和發展形勢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國情和職業教育發展方針政策;其次,學校組織學生到高新科技園參觀,讓學生親自體驗現代生產新模式。這些做法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堅定其專業思想,認識到職業教育不僅可以就業,還可以創業。
總之,培養職中學生的創業技能的途徑有多種,但必須依靠教師、學生和社會等各方力量,共同發力,把創業教育引入學校教學全過程,把學生帶入廣闊的社會實踐中,把競爭創新思維貫穿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只有這樣,職業中學才能為社會培養出高端創業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