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運生
【摘 要】中職教師師德的好壞對于學校發展壯大及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非常大。培養師德除了教師個人平時注意加強學習修養以外,還需要學校高度重視和全面培養教育。文章首先介紹了中職學校師德教育的現狀,然后分析了中職教師師德培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困境的措施和辦法。
【關鍵詞】中職教師 師德培養 困境 措施
一、引言
在我國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非常迅速,教育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中職教師的素質要求。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中職學校的長遠發展,加強對中職教師的培養教育非常必要,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職教師師德培養教育的困境
(一)教師對于師德的重要性思想認識不夠
傳統教學理念下,中職學校教育以教會學生掌握技能為主,學生只要掌握一技之長,將來能找到一份工作或成為企業生產線上一名工人就可以了,反正成不了精英,不需要對他們進行太多的人格塑造和思想教育。因此,中職教師也就只注重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師德的培養,認為只要工作中無過錯就萬事大吉了。
(二)社會對于教師價值認同不夠,學生對教師缺乏尊重
中職學校在我國教育體系里比較特殊,它不是家長“望子成龍”的通道,甚至有些人還認為中職學校是學困生的“看管所”而已,對中職學校教師的期望值也不高。中職學校招的學生知識基礎較差,綜合素質水平較低,平時為所欲為,如談戀愛、抽煙、打架斗毆等,他們對教師的管教不但不聽,還非常抵觸和排斥,缺乏最起碼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師職業倦怠影響師德的培養教育
中職教師屬于“體制內”吃著“皇糧”的人員,有些教師入了編就沒有動力,主要表現在學校體制建設方面沒有創新,教師干多干少都一樣,收入與福利只跟職稱和資歷掛鉤,當職稱取得最高等級了,工作動力也隨之降低了。還有就是在課堂上,學生有吵鬧的、有睡覺的、有看小說的、有問而不答的、有該做而不做筆記的,并且又不一定服從管教,這樣一來,教師的情緒怎能不受到影響?長此以往,教師就會產生職業倦怠心理。
(四)師德培養機制不夠完善,缺乏校園文化氛圍
為了吸引學生,許多中職學校在教學設備上做文章,引進高精尖的設備,然后再派教師出去學習掌握應用技能;而對師德的培養教育投入就沒有這么大,有時候只提一些要求,或只做一些應付式的表面工作,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都說“文化管人,管住魂”,但現在的中職學校在發展建設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自信,在文化內涵建設方面不能夠體現自身的文化特點,無法使師生受到熏陶。
三、提高中職教師師德的措施
(一)提升中職教師社會地位,增強社會認同感
現在我國對中職教育已經很重視了,也提出了具體的發展規劃,但筆者認為還不夠。除了加大對中職學校建設的投入,還要提升中職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如注重工匠和大師的培養,使其與工程師享受同等待遇和地位,還應能參加國家體制內各級各類的招聘。
(二)加強學校的考核激勵機制與文化陣地建設
提高師德水平離不開考核與激勵,考核手段應盡量避免人為操控評定。例如勞動紀律的考核可以引入科技力量,在校內安裝刷卡機和實時監控設備,監督和約束師生的言行,同時也提高了考核的透明度,增強了公正性;還可以建立多元考核機制,如開展學生、用人方和同行三方評價,全面反映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反思與提高。對考核結果要建立相應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實行師德問題“一票制”,師德方面受到警告的,在職務晉升和待遇方面會受到影響,嚴重者調離崗位;師德表現優秀的,可以加大獎勵,在職務晉升和待遇提升方面優先考慮,外出學習考察等機會也優先安排,促進教師隊伍創先爭優。文化是學校在長期建設管理中探索提煉出來的精華,是所有師生的共同認知,是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與使命感,推動學校發展的精神支柱。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如活動場所與學習課堂,開展一些師生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吸引和帶動師生,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通過活動融洽同學和師生關系,增強大家的文化認同感。同時,長期開展符合教職工特點的主題活動,使所開展的文化內容在教職工師心中形成內化的精神體現,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職工永遠是學校發展的生力軍。
(三)利用“傳幫帶”和榜樣力量促進教師師德培養教育
中職學校大部分教師是從工科類院校或企業中引進的大學畢業生和能工巧匠,他們沒有經過師范類學校專門教育,在崗位和師德認識上還不到位,學校也不可能抽出時間派他們出去進行專門學習。指派本校有經驗的“師德標兵”對其他教師進行“傳幫帶”,一對一幫扶,那樣他們的成長與進步才更快。為擴大師德的影響力,學校可以通過評選“師德標兵”的方式,樹立典型和榜樣,也可引入國內各類院校的先進案例和人物進行宣傳和學習,全面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職教師師德教育和培訓對于現實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職學校需要積極克服師德培養教育中存在的困難。中職學校可以通過提升中職教師社會地位,增強社會認同感;加強學校的考核激勵機制與文化陣地建設;利用“傳幫帶”和榜樣力量三種途徑促進教師師德培養教育。
【參考文獻】
[1]王屹,黃艷芳,鄭小軍,等.中職師資定制化培訓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0):11-15.
[2]梁成艾.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專業化發展之路徑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4(08):58-61.
[3]陶紅,王英.論中職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及其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8):76-78,91.
[4]王晶,寧永紅.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培訓模式的構建[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111-115.
[5]王云.身份認同與中職教師師德發展淺議[J].福建建材,2011(08):117-1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