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慧
【摘 要】職業技能大賽作為高職教育模式的一種創新,對于高校的改革與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價值。文章通過對職業技能比賽活動的體系構建和訓練方法分析,討論了以賽促教這種新型的教育與考核模式在學生職業生涯中的利弊,闡述了技能大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技能以及就業競爭力提升等方面起到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職業技能大賽 職業能力培養 意義
職業技能大賽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風向標,是各職業院校展示其成果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評價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同時可以引導職業院校主動適應并服務國家產業升級戰略。近兩年,我國經濟和產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制造業正在向高端方向升級,一些制造業裝備技術開始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如高鐵、核電站技術等。這就迫使我國職業教育必須主動對接先進制造業發展,培養更多能熟練操控現代先進技術設備的高技術人才。
一、“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探索人才培養新思路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體現了職業技能大賽對中職和高職院校的引導作用。開辦職業技能大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興趣,在學生中形成比學習、比技能的良好氛圍,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崗位實踐能力,為學生實習和求職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鍛煉當代職教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精神將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也給我們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是調整課程設置。課程結構是課程目標轉化為教育成果的紐帶,是課程實施活動順利開展的依據。
二是提升專業教師實踐技能。專業教師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有廣博的相關領域知識,具有跨學科、跨專業的學科結合能力。
三是優化課程結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抓住主要環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結合學校以工科為主的課時比例,適度減少文化基礎課、專業理論課課時量。
四是改革規范教學評價。加強對人才培養過程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雙向監控,將實際操作能力、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納入其中。
二、以大賽促進學生學習新技術
職業技能大賽強調實踐,注重參賽者的動手操作能力。這就要求職業院校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對實踐教學工作的認識,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辦出職教特色。同時,技能比賽尤其是軟件編程類比賽,由于技術更新比較快,比賽的形式和內容幾乎每年都在更新,所以應引導參賽方及時調整教學及實踐內容,保證學生的實踐內容是前沿技術。為提高效率,賽出水平,賽出成績,學校管理層和指導教師要群策群力,抓住核心,強化管理,不斷創新。
同時,技能大賽還有很好的輻射效應。通過技能大賽,學生和教師可以看到整個行業的發展情況和發展趨勢,看到最先進的器材、設備,見識最先進的技能技術,學??梢韵蚋咚降臉藯U看齊,深化課程改革,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學??梢苑e極借鑒技能競賽的內容與做法,進一步規范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標準要求,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教學評價體系。
三、以大賽促使學生提高創新能力
職業技能大賽點燃了現代高職學生的創新激情,推動了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參加技能競賽,不僅鼓舞了青年學生的斗志,喚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且也能創造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創新的基礎是學習和思考,而學習和思考都離不開實踐。創新始于實踐,終于實踐,實踐貫穿于創新的始終。實踐是創新的根本,也是檢驗創新的主要標準。因此,要下決心,花大力氣將研究性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推進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條件提高大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思路活躍起來,多一點在實踐中提高的欲望,多一點在創造中發展的精神。
要做到以職業競賽為契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需要在教育過程中突出實踐性,在教學方法上側重教育手段與勞動技能的結合,培養人才類型具有實踐性以及相對完整的實踐技能。職業技能大賽完全是以實際工作情景為背景,以每一個工作任務為單元,這為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與課程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參考。這種情境化的設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實際工作的狀態中去。
開辦職業技能大賽,可以引領教學改革創新,不斷推進項目化、實訓一體化教學,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動口又動手”,避免“紙上談兵”。職業技能大賽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實驗設計能力,同時,成員間的團結互助合作精神和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強。當然,最終要把賽場的高技能滲透到平時的教育中去,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培養出更專業的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呂景泉.談200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專業特色和價值內涵[J].天津職業學院聯合學報,2009(01):9-11.
[2]周濟.注重培養創新人才,增強高水平大學創新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6(15):4-9.
[3]黃達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提升大學核心競爭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4(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