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穎秀
目前,教育改革全面推行“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讓學生內(nèi)在的生命力和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那么在“以生為本”的課堂上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是什么呢?應該是有效成功的小組活動的開展 。
一、“獨學”是小組交流的前提條件
在個人獨立學習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合作學習,合作動機與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chǎn)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在小組學習中往往成了優(yōu)等生的天下,有些學生在小組內(nèi)幾乎沒有發(fā)言的機會,長此以往,有些學生便產(chǎn)生依賴心理,不愿意再去思考問題,而小組學習就成了部分學生玩耍和休息的時間。因此,我們“以生為本”課堂無論是哪種課型都把個體學放在首位。在小組學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
二、要對合作學習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導
1. 明確任務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能依賴學生自己完成,必須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逐步完成的。對于小組內(nèi)的每一個角色,分別承擔什么任務,如何組織,如何記錄,如何匯報,如何補充等都應該進行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習慣。
2. 培養(yǎng)習慣
要提高小組學習的質量,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小組學習的習慣:(1)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努力掌握別人發(fā)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fā)言做出評價;(2)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做進一步的解釋;(3)樂于陳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觀點;(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jù)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fā)言。
三、確定小組交流的內(nèi)容,保證交流的時間
展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問題如何分配,每個問題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課前都要有適當?shù)念A設。每個問題都有它的教學價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老師掌控,有些問題只要一帶而過,有些問題卻需要深入追究,這樣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談。
四、適時扶放,把握時機
1. 生生互動,展示個性
各種形式的討論、交流是“以生為本”課堂常態(tài)。學生在課前“獨學”中,已初步收獲或收集到了與例題有關的知識或信息。課堂上,在第一輪的小組互動交流中,每位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前置性作業(yè)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同時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不斷將交流分享中獲取的新知識、新信息進行整合,使自己的信息更全面、更深入。第二輪的全班交流展示是同學們展示自己學習收獲的最好時機,有了前面小組間的互動交流作為良好的基礎,大家在這一輪互動交流中會更自信、更主動積極。
2. 師生互動,點撥引領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原先由教師完成的工作現(xiàn)在就可以由學生小組來完成,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教師的自身工作負荷得到減輕,但要用更多的時間研究小組的設計、教學的預案以及在實踐中加強課堂的調控、應變能力,確保“導”的質量,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教師還要及時點撥。在小組進行班級匯報交流中,生生互動的過程中,老師要仔細傾聽,在學生的發(fā)言互動中及時把握本課的教學重點并進行落實。當學生對一些問題遲遲交流不出結果時,教師要設置一些有層次性的點撥問題,由淺入深,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探討問題、解決問題。
五、評價激勵,延伸合作意識
對小組的成長來說,及時恰當?shù)脑u價非常必要。在小組的使用中,教師要注意給各個小組相對均等的參與機會,對合作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面向各個小組的評價,即建立“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的評價機制。對小組合作成效的反饋,要立足于發(fā)展的原則,使學生明白,自己小組的活動,好在哪兒,應繼續(xù)發(fā)揚,還有那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進,要使評價成為學生更好地合作學習的動力。要通過運用一些活潑的、易于被學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評價的結果。
責任編輯 黃日暖
實習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