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艷歡+潘榴珍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里從事學習活動,通過合作與交流自主建構知識,并獲得社交技能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它涵蓋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課堂氣氛雖然熱鬧,但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不高,小組合作學習有形式化與泛濫化的傾向。如何認識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作用,讓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呢?
一、小組合作學習拓寬了學生學習空間
引導學生質疑,敢于標新立異,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圍繞知識關鍵設置疑難,促使學生對疑難問題產生探討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知識遷移,使疑難得以解決。
如在教學第五冊“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時,我貼出來三幅空盤圖,學生感到奇怪:這三幅圖能講什么呢?興趣隨之而來,想聽聽老師如何講解。我提出三個問題:“每個盤里有幾個蘋果?”“沒有,可以用什么數表示?”“求三個盤里共有幾個蘋果,用什么方法算?”讓學生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學生覺得這三幅圖大有文章,他們繼續保持濃厚的興趣,當學生答出0+0+0和0×3兩種算法時,我繼續設疑:0+0+0和0×3的結果是否相同?緊接著,通過0×5,0×9……的練習,讓學生小組內自編零乘任何數得0的題目,并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概括:請想一想,0和一個數相乘得0 的式子有多少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么多個和0相乘得0 的式子表示出來?問題的提出,再次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思考。果然學生通過思維與討論,得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的結論。這樣一步一步設疑、激趣、再釋疑,使學生對“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的本質有了深刻的理解。這種“無疑——有疑——無疑”的轉化過程,使學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這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最佳心態。在對問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從而使知識得到不斷深化和發展,同時也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創新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強調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且每個成員都帶有極大的熱情,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這樣問題就變得較容易解決了。它為每位學生參與學習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為發展學生的合作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感情的過程。它使每一成員都溶入集體中,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
圍繞某一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爭辯,讓他們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補充,可以使問題得到完善的解決。互相討論、交流可以激發興趣,開拓思路,有利于促進創新意識的發展。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中,得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教師舉例“7+7+6+7+7”,留一些時間給學生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好地算出答案。學生通過討論得出了“7×4+6”“7×5-1”兩種方法。第二種想法更有創造性。學生們在討論中說:“假如加數6也看成是7,有5個7,得數就多1,所以最后要減1。”從他們交流的語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種創造性思維的脈搏在跳動。討論是學生思維躍動的較好的方式,所以教師不但要在課堂教學中善于創造討論的契機,還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思考的余地。
三、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社交技能
現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是長輩們的掌上明珠,他們受到的呵護太多了,大多數學生的個性都非常強,以我為主的思想較為普遍。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通過討論、交流得出一致認可的結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交流、交際能力。在合作的過程中,每個組員都有明確的分工,都有各自的任務,這樣對于那些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也是一種鞭策,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另外,有些較為害羞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也可以充分地融入到集體學習中,逐漸地變得敢于在組內發表自己的意見,乃至最后勇敢地舉起手來,把小組的研究結論展現在大家的面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組合作學習帶給他們自信和勇氣。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