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泳波++潘寶霞
摘要:美國總統托馬斯·杰斐遜說過:“大學不應該是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而應該是一個村落,那種試圖從一開始就建造一座能容下整個機構的大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文化是大學時代的綠洲,而校園環境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實際情況說明,大學功能區的布局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本文將以江蘇大學為研究對象,通過與其同宗同源的南京大學的對比,為江蘇大學功能區分布的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建議,以供江蘇大學及其他學校擇優采納。
關鍵詞:功能區規劃;成長成才;江蘇大學;校園規劃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國家“共建、調整、合作、合并”方針的號召之下,全國各地高校的校園建設熱潮迭起,涌現出一大批大學城和大學科技園,校園規模不斷擴大。如南通大學、上海大學、揚州大學,其中也包括本文研究的的江蘇大學。一方面,擴展并校、舊校區再開發、聚集為大學城等方式實現了資源的集約化管理,提高了高校綜合實力,也為中國高校的發展建設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條件;而另一方面,這種趨勢也使得部分短時間建設的大學過分強調校園規模和辦學條件,在片面追求招生人數和就業率指標的趨從下,新老校區之間銜接、大學建設的內涵、校園使用和管理等問題未能充分與大學生成長、成才等問題相匹配。
實際情況說明,大學功能區的布局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本文將以江蘇大學為研究對象,通過與其同宗同源的南京大學等學校的對比,為江蘇大學功能區分布的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建議,以供江蘇大學及其他學校擇優采納。
一、江蘇大學發展歷史概述
江蘇大學的前身是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創建于1960年。1963年6月,吉林工業大學的排灌機械專業和排灌機械研究室從長春遷至鎮江,并入鎮江農業機械學院;1970年9月,南京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并入;1982年8月,經機械工業部批準,改名為江蘇工學院;1994年1月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1999年1月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2001年8月經教育部批準,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師范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成為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學校同宗同源,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劉坤一、張之洞、魏光燾等在南京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
二.江蘇大學整體功能區分布概述
江蘇大學是以老校區基礎建設規劃新校區,新校區整體規劃突出“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南面是以三江樓、三山樓為代表的教學區,包括各學院辦公樓、實驗樓還有學工辦公樓;而生活區則主要集中在北面。在規劃上體現了“整體分布、分期實施、有序生長”的思路,新校區形成了“軸線——組群——節點”的空間結構,為校園發展提供了明確的脈絡,教學區、生活區建筑沿著軸線集中緊湊布局。江蘇大學新校區保留了原有地址上兩條南北走向的山體,三條主干道基本依照山體走向而建。另外,新校區的景觀環境設計著重于對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新環境的創造,建筑的集中布局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自然要素,通過巧妙整合基地內的草地、山林、池塘水面,實現校園內部生態環境的最優化,形成了疏密有致、立體生動的校園空間特色。
圖一:南京大學校園分布圖 圖二:江蘇大學校園分布圖
圖三:南京大學校園風景 圖四:南京大學校門
圖五:江蘇大學教學樓(三江樓) 圖六:江蘇大學內部風景
三、江蘇大學功能區分布與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對比
1.教學區和宿舍區的分區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陵大學舊址所在地。1952年南京大學由四牌樓遷往鼓樓辦學,鼓樓校區也成為南京大學主校區,直至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啟用。
從地圖上看,鼓樓校區分為教學區和宿舍區兩部分,學生宿舍區和教學樓區之間有一條外面的馬路,將宿舍區和教學樓區分成了兩部分。宿舍樓區安排較緊湊,宿舍與宿舍之間由步行小道分開。宿舍旁邊設有餐廳和浴室,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學生的生活。
教學樓區主要建筑有小禮拜堂,由中國建筑師齊兆昌、美國芝加哥珀金斯建筑師事務所共同設計。禮拜堂,現稱大禮堂,由美國珀金斯建筑事務所設計。塔樓,名為北大樓,由美國建筑師司邁爾設計等,這些樓中西結合,既有西方韻味又不失東方本色。后增加化學樓、文科樓等現代樓層較高的建筑樓。古典的現代的不一而足、相映成趣。
由于江蘇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集中在同一區域內,集中人數過多。從兩所大學的地圖上不難看出,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相比,江蘇大學宿舍區分布較散較多,并且由于地勢原因,研究生宿舍樓建在坡上。由于學校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江蘇大學已經有理工科高校逐步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也在不斷地擴建之中,教學區主要以新建筑為主。主要建筑有:三江樓,三山樓,圖書館等。其中三江樓是我校標志性建筑,有19層之高。
2.校園道路
由于地處市區中心,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內的道路大多較狹窄,道路兩旁都種有梧桐樹,成為林蔭大道,漫步其中成為了一種享受,給學子帶來自然的氣息。
當然,校內也會有機動車通行,但是校內對機動車管制較嚴格,更多的是非機動車或者是步行。這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到了學生的安全。
由于地勢問題,江蘇大學內陡坡較多,再加上校內人數較多,江蘇大學內建有三條通過全校的主路,道路較為寬敞,可供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通行。由此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首先,校園內機動車行駛過多,在校園內經常會有機動車超速行駛的情況;其次,校內道路多為陡坡,再加上宿舍區與教學區之間有一定距離,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負擔;此外,機動車校內鳴笛的情況很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便。
3.校園環境風景區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一些建筑注重將環境與建筑融為一體。以北大樓為例,在樓的四周種有很多綠植,而大樓周身環繞著爬山虎,給整座大樓營造出一種自然的感覺,使其更具古典風味。
與鼓樓校區不同的是,江蘇大學更注重于風景的整體性,學校的梅林,櫻花園,山頂花園,后山等形成了特色的風景區,也吸引了游客的關注。而這些風景區,都是和教學區所分離的。
四、可行性建議
本文將以江蘇大學為研究對象,通過與其同宗同源的南京大學等學校的對比,為江蘇大學功能區分布的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建議,以供江蘇大學及其他學校擇優采納:
學校道理建設應以學生步行為參照,由于本校地勢特殊,陡坡較多,校內主路貫穿整個教學區,校內機動車較多,校內鳴笛現象也較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上課、休息等帶來不良影響。此外,很多機動車在校內并未限速,這對學生造成了安全隱患,校園出行很重要,但是安全更為重要,因此建議可以參照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做法,校園內應嚴格控制機動車的使用并制定出校內限速、禁止鳴笛等一系列規定并嚴格實行。
由于地理原因再加上校園內人數較多,學校構建應該更加緊湊,不要一味求大,過大的校園面積不僅不方便學生出行,而且會使學生產生懶惰心理。
教學樓樓層不應過高,就江蘇大學三江樓為例,三江樓高19樓半,很多學生上課需要到較高樓層,造成上課前樓梯堵塞,電梯負荷過大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隱患,一旦發生危險,非常不利于疏散人群。
4.自習室的分布不要過密,建議在宿舍區域內分布自習室,方便學生自習。
五、結語
美國總統托馬斯·杰斐遜說過:“大學不應該是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而應該是一個村落,那種試圖從一開始就建造一座能容下整個機構的大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文化是大學時代的綠洲,而校園環境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我們建設規劃學校功能區是應更多的從人性化的視角出發,不要過多求新求異,我們應該更多的從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出發。一個校園的成功,一方面需要校園功能區分布以人為本的統一規劃,另一方面也需要時間的積淀。如何將大學教育理念同校園功能區合理規劃設計結合,這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的。
參考文獻:
[1]壽勁秋.基于學生行為的大學校園集約化規劃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4):54-58;
[2]何鏡堂.當前高校規劃建設的幾個發展趨勢[J].新建筑,2002,4;
[3]Richard P.Dober.Campus Landscape[M].Copyright by John Wiley&Sons,Inc.U.S.A,2000;
[4][美]美國建筑師學會.學校建筑設計指南[M].周玉鵬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5]張進帥、馬曉.人性化視角下的南京近代大學校園規劃——以南京三所大學老校區為例[J].華中建筑,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