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摘要:當前,常規教育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于小班幼兒的每日常規教育來說,它可以讓充分借助各種游戲材料,發揮出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達到教育幼兒的作用。系統化的常規教育對幼兒本身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提升,它不僅可以充分開發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判斷力,提升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因此,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充分有效的一日常規教育對其的幫助是多方面的,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幼兒;常規教育
正文
一、前言
在幼兒園教學中,對幼兒進行充滿愛的常規教育活動,仿佛是在為幼兒打開一扇扇的門,讓幼兒可以看到一個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并且能夠讓幼兒感受到幼兒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的方式,當幼兒教師把熾熱的愛通過教學活動和生活中的點滴傳給幼兒時,便會激起幼兒對教師的情感回報,從而樂于接受教師所賦予的一切,不僅能夠讓幼兒在常規教育中享受更多的樂趣,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還能更大程度地發揮每日常規教育的教育價值。
二、常規教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作用
(一)常規教育在幼兒園課程實施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由于小班幼兒的特殊年齡,幼兒教師在課堂上很難教授比較深奧的知識,況且科學文化知識相對比較隱晦,對小班幼兒來說難以理解。然而,常規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方法,對小班幼兒的課程教學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對于每日常規教育教學來說,其不僅能夠幫助幼兒學習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能夠有效發揮出幼兒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可以任意釋放自己的天性,發揮自己的特長。例如在開展“小小蛋兒把門開”的教育活動中,孩子們生成了很多問題:母雞是怎么下蛋的?還有哪些動物是卵生動物?通過主題的深入,我們將孩子們的疑問經過資料搜集、模仿等多種形式的展現,在角色體驗區中設立了各種卵生動物的頭飾,供他們更直接地進行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的展開,大大激發了幼兒自主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不僅豐富了角色的內容,而且拓寬了幼兒的知識面。
(二)常規教育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小班幼兒每日常規教育的內容總是會隨著幼兒的經驗、生活積累和當前的親身體驗逐步地發展,再將經驗帶到常規教育中,結合想象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來進一步地滿足小班幼兒的需求。此外,每日常規教育能夠有效喚起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幼兒教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幼兒從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和懂得不少知識,同時又提高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在幼兒這種“興趣點”被激發的狀況之下,幼兒對于自身學習興趣的提高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在開展“糖果”這一常規教育中,抓住“糖果”這個對于小班幼兒最具吸引力的教育資源,從糖果的口味、包裝、充足熱量出發,設計了系列有關這個教育內容,加深幼兒對糖果的認識,并創設“開心糖果店”引導幼兒利用現有的材料練習包裹、分類、計數,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來參與其中。從而引發他們扮演“售貨員”、“操作員”等多種角色的意愿,即滲透了常規教育的需求,也提升了幼兒的社會經驗,豐富了教學內容。
(三)常規教育可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常規教育的實施,需要創設與搜集大量相關的活動材料,以便更好地開展系列教學活動。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生動、形象的游戲材料,激發他們各種感官的共同參與是非常重要的。幼兒通過本身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大膽的創作,通過一系列活動,幫助他們將已有的表象進行再創造,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交往能力都得到相應的提高。
開學初期,我們以“親親一家人”的主題在“娃娃家”中投放了相關的生活材料:假發、圍裙、廢舊化妝品、梳妝鏡、拖鞋、公文包等,并給孩子們提供了角色游戲掛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人物形象的掛牌,來加深他們對角色意識的扮演。通過利用各種材料將生活中的真實物品還原到情境教育中,并生成了多種教育方法,豐富了幼兒的內容,加深了對日常生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都很喜歡這種形式的展開,“娃娃家”也一下子紅火起來。
三、培養小班幼兒一日常規的方法
(一)確立常規教育的目標
小班幼兒在常規教育中要建立一定的目標,培養他們在常規教育中的主體性發揮是確立常規教育目標的一個方法,我們在實踐中可以體會到:幼兒積極主動的去參與活動,他們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主動操作能力是常規教育的價值所在。而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常規教育,大膽的創造主動性應該成為常規教育的首要目標,這樣才能保證幼兒在常規教育中的主體性得到盡好的發揮。在具體合理目標的確立上,要注意目標的層次性、階段性和多向性。
(二)提供適宜的場地,尊重幼兒自主選擇
幼兒常規教育的場地是幼兒在進行教育過程中更好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平臺,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場地是小班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幼兒更好的施展這是開展常規教育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場地太小太大或者沒有都不利于孩子進行常規教育時的發揮。具體來說,面對小班幼兒的特點,小班的幼兒教師都應該注意到,小班幼兒年齡比小班中班的年齡偏大,思想發展各方面都相對于成熟,在小班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環境上也應該根據小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實際,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更好的促進小班幼兒健康成長。教師參與常規教育的主題過多,游戲的目的性不強,幼兒根據自己對周圍生活環境中的物體和建筑所形成豐富深刻的印象,主動去建造物體往往比教師自己預設了主題更容易發揮孩子的建構能力。
(三)依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指導方式
不同年齡班常規教育的發展有不同的特點,教師需要了解幼兒的這些年齡特點,確立不同的指導目標,在實踐指導中根據特點和目標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
小班的幼兒尚不具備一定的獨立能力,因而在實施教育前能事先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可以通過分工、合作等方式完成較復雜的教育活動。在小班結構技能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幼兒學習新的結構技能,比如轉向、穿過、平式聯結和交叉聯結等,搭建復雜的物體;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整體對稱、平衡的構造,整體布局,學會選擇輔助材料。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做必要的指導,選擇正確恰當的指導方式,滿足幼兒在常規教育中突發奇想的需要,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性。讓他們輕輕松松,快快樂樂的解決他們教育上的問題從而促進幼兒更好健康成長。
四、結論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師對于幼兒常規教育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充分有效的借助常規教育,才能及時發現幼兒自身的特長以及對感興趣事物的判斷力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可以借助每日常規教育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和主觀意識,從而健康有效成長。借助每日常規教育,可以達到常規教育與幼兒園課程的優化整合,更好地體現“以常規教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以促使每位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家庭在常規教育中發揮的作用值得進一步重視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鄭三元.規則的意義與兒童規則教育新思維[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05).
[2]隋新云.培養幼兒常規習慣的初探[J].內江科技,2009(02).
[3]王艷.對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反思[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10).
[4]趙琳,但菲.幼兒規則意識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1).
[5]鄭三元.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人民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