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菊萍
摘要:科學學科在小學、初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學是課程的啟蒙階段,初中是課程的入門階段,做好小學到初中的銜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在中學階段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以及提高個人的科學素養。本文通過對目前科學學科小初銜接工作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小初銜接工作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指導意見。
關鍵字:小學科學;初中科學;教學銜接
小學課程的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初中的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入門課程。作為基礎階段的小學與作為入門階段的初中二者并非是獨立的兩個階段,而是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決定性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銜接過渡的成功與否關系著教育任務、目標的實現。小學、初中科學課程對對于學生的科學知識以及科學素養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小學都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進行教學,但是由于客觀和主觀等原因還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材的多元化、學生的生理、心理變化使得科學教學的銜接問題也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科學學科在中小學銜接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學生生理、心理的變化影響教學的開展
小學階段,學習的外部活動形式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低年級的教學多注重參與度與娛樂度,通過游戲、競賽等形式來完成教學目標。初中階段學生們的生理與心理都發生了變化,學習內容也從過去的具象感知逐漸過渡到抽象概念的理解。另外,伴隨成長的個人價值觀正在形成,青春期的叛逆、自尊、畏懼情緒等因素也影響著教學。學生生理、心理的變化使得對學生對教學的方式和內容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是目前,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的脫節,一方面初中的科學學科的工作把重點集中在知識的輸出,而往往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小學迅速過渡到初中的知識,在內容、難度以及形式方面加重了學生的壓力,抽象性的內容使學生在一旦受挫折的情況下很快就喪失了對整個學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2.教材的差異性與多樣化影響教學的開展
中小學科學學科的編寫雖然都已《課程標準》為依據,但是在編寫的思路、特點、形式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小學的科學課程教材切入點小、難度小、體驗性強,內容以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現象和基礎科學實驗為主。而初中階段的科學學科內容多、難度大,內容多以量化說明、概念為主。而目前,小學、初中科學學科使用的教材不統一,內容、形式上的銜接性較差,系統性、連貫性都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3.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影響教學的開展
小學與初中的分開辦學,讓小學、初中的科學老師之間缺乏溝通,互不熟悉對方的教材,對9年制科學教學缺少系統的認識。出現小學老師隨便教,初中老師重復教的狀況。另一方面小學老師和初中老師在教學形式、方法上存在較大差異,小學老師注重學生的個體情感以及學生本身,而初中老師由于教學壓力很難關注到學生的個體情感變化。在以往對學生學習物理困難因素的調查中,有20位學生提到了物理老師教學方法對自己的影響,雖然這個比例僅占總調查人數的10%(調查總人數為200),但我們可以看出,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的方法或多或少影響學習的深入。
4.基礎知識和學習習慣影響教學的開展
小學階段,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不夠重視科學教學,課時量和教學效果無法保證。學生的基礎科學知識并不扎實,尤其是數學的基本計算能力。由于在小學階段缺少有效的訓練,部分學生到了初中階段出現了單位不會換算、計算速度慢等問題,而基本科學知識的缺乏影響了整個科學學科的教學進展。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在小學階段實驗課開設少,動手機會少,學生缺少真實而有效地體驗。學生所學的知識往往限于理論而缺少實踐的支持,造成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很多初一的孩子更多是小學階段的“讓我學”,缺少自主學習的習慣。
面對小初教學的銜接問題,我們要正確認識學生、教師、教材在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問題,讓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與學進行充分的結合,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入了解、適應,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從小學生到初中生的角色過渡,注重知識的銜接,習慣的培養,關注情感的變化,采取正確的策略積極有效、科學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5.注重興趣的可持續,關注學生情感變化
科學學科在小學階段是學生們的“最愛”,可是到了初中階段卻成了“噩夢”,原因之一是由于在內容上初中的科學學科難度要遠遠大于小學,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的個人情感因素在初中階段發揮了很大干擾作用,使學生們對學習缺少了興趣和動力。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學生興趣的激發以及情感的波動。
6.注重教材、教法的可持續
學校、教師之間應該建立溝通機制,避免小學、初中銜接上的斷裂層。小學和初中科學教師應有教法、學法等方面的溝通,并熟悉1--9年所有教材。小學老師應知道同知識點的“未來式”,做好小學階段的鋪墊。初中老師應知道該知識點的“過去式”,了解學生的基礎,避免重復教學,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在教材上,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在充分接受的基礎上逐漸過渡到下一個階段。針對初中生計算整體薄弱的問題,小學階段應結合小學數學,有計劃、分步驟地落實小學生的運算達標,夯實計算能力。
7.依據兒童心理學發展規律,分階段培養學習習慣
成功的捷徑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習慣。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依據兒童心理學發展規律,順利由“他律”向“自律”和“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首先得培養好學生的學習習慣并持之以恒,讓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自主安排學習任務、做事不磨蹭、善于總結反思、獨立動手實驗等習慣都要求在小學階段有目標、分階段逐步培養起來。
4.重視科學,規范教學
老師、學生、家長都要提高對科學學科的重視,意識到科學學科的重要性。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杜絕隨意換課、代課,科學課當自修課用等現象,規范教學過程。小學科學重實驗,重體驗,方法的掌握和興趣的培養都離不開每一個實驗。科學學科的教師要做好每一個科學實驗,積極開設學生分組實驗,注重實驗的探究過程,在實驗中充分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小學、初中科學學科的銜接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應當以課程標準為指導,充分考慮學科特點和學生的發展特點,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采取科學、有效、可持續的策略做好科學學科的小初銜接。在小六的畢業季,我們可以開設小初銜接的科學體驗課,在學習內容、方式以及學生的心理上做足功課,幫助學生提早適應初中科學的教學模式,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同時,也可以加強小初科學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了解,減少小初銜接的斷層現象。
參考文獻:
[1] 冷見,代武春,鄧小琴.淺談小學科學與初中物理的教學銜接[J].基礎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
[2] 韋安勤.淺談“中小學銜接”問題[J].基礎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3] 吳澗石.科學科學的中小學銜接策略探微[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1年第12期.
[4] 王剛.淺談初中與小學的過渡與銜接[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1年第9期.
[5] 黃豪杰,戴振詳.中小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