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端慧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則起引導、點撥的作用。閱讀教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那么,如何進行語文的閱讀教學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我在導入《最佳路徑》一文時,用多媒體播放學生熟悉和喜愛的米老鼠、唐老鴨等動畫片斷,創設情境,介紹迪斯尼樂園在世界上的影響,同時結合課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插圖來告訴學生,本文敘述的正是孩子們喜愛的迪斯尼樂園的有關故事,借助多媒體優化教學情境,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選擇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最優的教學效益。
二、有效提問,感悟文本。
1、提問要有針對性
教師所提的問題,既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而且,教師發問時要心中有數,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要有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
2、教師應提高問題的思維容量
教師的提問應該能激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在回答這樣的問題時,教師不能輕易地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只要學生說出的答案沒有原則性的錯誤,都應該予以肯定。
3、要目的明確
提問是推動學生客觀和完成教學目標的方法和手段,提問時為了訓練重點,突破難點服務的,一篇課文或一節課的提問設計,應當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助于學生逐步加深理解課文的內容,有助于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和能力。
4、要抓住重點
目前的教科書中有不少是名家名篇,一篇篇課文是有它本身的語言邏輯、語言形式、結構規律了,我們沒有必要對它的每一個語言現象、段落結構進行提問,滿堂問只能是堵塞、泯滅學生的思維火花,導致課堂教學的耗時多、收效低的結局。我們應抓住語例的關鍵處進行設計提問,做到有的放矢,以點帶面,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思考的余地,思維才會萌發靈動。
三、巧用評價,激活閱讀。
教學評價激勵是實施閱讀教學的必然保障,同時,教學評價也是教育教學的潤滑劑,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都對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教師進行不同的評價活動直接影響著學生閱讀水平。因此,對于學生閱讀的理解,教師也要隨機應變地進行多元評價。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四、讀練結合,提高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本知識和基本訓練都很重要,我們更要重訓練……”“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同時也訓練思想品德),而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兒童時期打下的基礎極關重要。”如果學生在語文課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讀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過關,那么語文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熏陶、生命發展就無從談起。因此,語文課應該把“練”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與“練”結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素養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
對低段學生而言,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詞語的推敲和品味,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其次以說代寫,融口語訓練和思想品德為一體。比如可以看動畫說,用詞語說,想象說,聯系實際生活說等等。如在教學《窮人》最后一個環節里,我進行了拓展訓練:①漁夫和桑娜收養了兩個孩子后,又發生了哪些事情?②如果你是桑娜,你會怎么做?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啟發了他們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又把問題引申到實際生活中。高段的練筆形式多樣,如仿寫,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等,我們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相關練筆。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有這樣一個詞“飽經風霜”。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什么樣的臉?想好了,請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請同學們接著寫。這個練習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把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既幫助學生理解了“飽經風霜”這個詞語的意思,又讓學生進行了人物外貌描寫的練習。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教學研究是急當代教學之所急、叩問有效課堂教學的試金石。教師只有不斷地思考、學習、總結、實踐、嘗試改進,才能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只有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實踐學習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發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