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星宇
摘要: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經濟責任風險重大,以法治的思維和方式來保障和促進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推進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工作法治化進程,這對于國有企業增強抵御治理風險能力,永葆健康持續發展,切實擔當起“四個全面”建設的歷史重任,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反腐倡廉;法治化
一、充分認識國企反腐倡廉法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法治化是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建設的本質要求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國作為新的歷史時期黨對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國有企業為全民所有,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力量,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也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織和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有企業法治是國家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企是依法治國思想在國有企業的具體體現和基本實踐。而國有企業黨風廉政法治化,是強化國有企業黨的組織建設,保證國有企業本質屬性,促進國有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法寶。
2、法治化是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建設的現實需要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必須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以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取得了巨大發展,但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創新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還肩負著重大使命,在反腐倡廉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思想觀念認識不到位。一些黨員干部對黨內制度學習不夠、遵守不夠,對法律制度觀念淡薄,導致行為失范,使得合規風險成為國有企業在海外發展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二是黨風廉政教育不夠到位,缺乏時效性。有些國有企業因為經營任務忙,出現教育時間安排過于緊促或干脆不作安排的現象,把教育當成“軟任務”。三是責任落實不到位。有些國有企業黨組織建設渙散,黨的組織過于關注經濟業務發展,一些領導干部唯經濟指標論,將黨風廉政建設視為可有可無的“附屬品”,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紀檢組)的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企業領導班子“一崗雙責”落實不到位。四是監督機制不到位。有些國企單位黨風廉政制度綱領性的內容居多,可操作性的細則較少,黨風廉政制度內容不能緊密聯系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工作,不能對企業治理的諸多重要的環節提供審核和監督,無法對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狀況進行監督,特別是對招標投標、投資融資、產權轉讓、物資采購、對外投資等重要環節的監督力度還不夠。
二、落實廉責,深入推進國企反腐倡廉法治的現代化
1、主體責任與監督責任相融合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為此,國有企業一是要把黨委主體責任具體化。充分認識到國企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是一項戰略責任、系統責任、剛性責任,必須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重點,著力于主體責任的分層細化,分項立責。進一步抓好“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流程,建立一體推進機制。通過有效渠道把主體責任落實到位。二是要把紀委監督責任落到實處。黨組織的主體責任能否得到有效落實,取決于紀委對監督責任的履行。履行監督職責是《黨章》所賦予紀委的任務,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手段,是紀委必須擔負的重大政治責任,是紀委的主業,要自覺強化監督意識,要克服主業不突出,在開展執紀監督、查辦腐敗案件時往往縮手縮腳、瞻前顧后等現象,增強勇于監督的使命感,切實負起監督責任。三是要實現兩者的和合發力。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是并列關系,主體責任是前提,監督責任是保障,兩者相互作用、融為一體。主體是前提、基礎,主體責任不落實,監督責任也落實不了。監督是保障,沒有紀委的監督,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也就難以扭住。
2、業務責任與黨風廉政責任相協同
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既要承擔業務工作,確保企業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又要承擔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確保隊伍廉潔高效,即“一崗雙責”。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一崗雙責”,是領導干部的政治責任,不重視反腐倡廉建設,不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就是政治上的失職。即使領導干部自身勤政廉政,業務工作突出,也是不稱職的領導。為此,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要加強廉政學習與廉政修養,提升自身政治理論素養和黨性內功,提高敏銳的政治洞察力、鑒別力以及在各種誘惑和風險的免疫力、抵抗力;要克制私欲,筑牢思想道德防線,筑牢黨紀國法防線。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堅守正道、弘揚正氣,牢記權利和責任是孿生兄弟,有權必有責;要加強警示教育,讓廣大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主動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行為上明確界限,真正敬法畏紀、遵規守矩,切實履行好一崗雙責。
3、個體責任與組織責任相配合
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要依法建立健全“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部門各負其責、層層負責、逐級負責,依靠全體員工支持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領導責任,班子其他成員誰主管、誰負責。紀檢監察工會等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協同作用,協助企業黨委抓好重點工作任務分解、部署實施和檢查考核,不斷探索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檢查考核機制。普通員工要秉持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嚴格要求自己,嚴守廉政紀律的主線、紅線與底線。同時,企業將責任制檢查考核結果與員工的評先選優、業績評定、獎勵懲處和選拔任用相掛鉤,促進企業形成“各負其責、全員負責”的廉政責任意識與廉政紀律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