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愛華
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之后這一概念出現在《紐約時報》及《華爾街日報》專欄封面上,那么什么是“大數據”呢?“大數據”與“海量數據”不同,并不僅僅指數據量大的數據,它不僅包含了“海量數據”的含義,還在內容上超越了海量數據,如此龐大的數據量蘊含著巨大財富。“大數據”具有四種特征:1、數據規模大 2、具有多樣性 3、數據實時生成 4、數據的價值密度低。大數據時代,圖書館資源也具有了大數據特征,傳統的圖書館網絡構架已不適應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面臨大數據的管理、技術應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未來圖書館是以數據為紐帶,其服務形式應從傳統的物理圖書館逐漸轉化為“數據圖書館”和“智慧圖書館”。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圖書館服務也面臨著挑戰。
在大數據時代,用戶面對眾多圖書館的數據資源,深受大數據所帶來的困擾,很難方便、快捷、準確地檢索到所需數據資料。大數據時代要使圖書館從傳統的“物理圖書館”“轉變為”“數據圖書館”、“智慧圖書館”,傳統的數據存儲、利用機構也將對作為存儲信息知識、提供信息服務的信息中心的圖書館形成沖擊與挑戰,大數據的復雜性影響與挑戰主要表現為數據類型、數據名稱、數據模式的復雜性。在信息時代,信息存在于社會空間中的信息數據量迅猛增長,信息數據的組成結構、類型格式、存在形態等都更加復雜,圖書館對這些復雜的數據進行的應用、存儲將有著極強的挑戰性,它不僅存在著技術問題,也還包含有社會問題。
利用大數據,關鍵是要先擁有足夠多的數據,圖書館大數據主要有幾種形式:1、圖書館業務軟件內的數據;2、Web數據;3、移動互聯數據;4、文獻數據;5、互聯網數據。獲取大數據,還需要不斷完善圖書館的軟件系統。圖書館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信息服務成為了當前圖書館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要做好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信息服務還必須對讀者的信息和借閱行為的進行分析,對社交網絡交互數據進行分析,必須對圖書館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全新的知識服務導航機制,制定知識服務的智能輔助決策。搞好圖書館的信息服務選擇一個合適的大數據分析平臺至關重要,海量的數據資源也對存儲系統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存儲系統具備足夠的存儲空間,靈活的可擴展性和較低的使用成本。
圖書館作為知識信息服務平臺,必須通過對收集的知識信息數據進行加工整理,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以便更好的從數據中發現知識、信息,提高數據的價值密度,面向用戶,滿足用戶的學科知識需求,開展知識信息服務,隨著讀者對知識需求的轉變,知識服務正在朝著智慧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智慧服務是知識服務的升華,是知識服務的核心。龐大的數據量里有許多重要信息,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準確定位讀者的需求,為用戶提供一個方便易用的知識環境。
參考文獻:
[1]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思考 王新筠 王海欣著
[2]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個性化 楊 亮 雷智雁著
[3]大數據時代關于智慧圖書館的幾個研究問題探討 祝森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