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舒凡
我們如一滴滴水,奔跑在生命的長河中,顛沛于世俗的渦流里,這時,我們需要一個節奏,一種韻律,來適應這大千世界的詭譎莫測,而不致于迷失自我,丟掉本心,失去生命應有的韻律美感。
我想,這韻律,應該是對前路的期盼與追逐,以及對健康身體與樂觀心態的想往和把握。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回味昨天,充實今天,期待明天。在這生命的音樂線譜中,感受起伏變化,欣賞婀娜多姿,體味生命韻律,在希望與拼搏中前行。
人應該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人前進的動力,它能在黑夜中喚醒你,在困境中鞭策你,在傷痛中撫慰你。希望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體現,要是一個人生活在絕望中,只顧應對眼前的困難,而一天到晚長吁短嘆,那么他的生活必然充滿痛苦。如果司馬遷沒有對生命充滿希望,那么他將在獄中苦度余生,而不是完成《史記》這一煌煌巨著;如果馬云沒有對經商充滿希望,那么他將飽嘗貧窮的痛苦,而不是建立了“阿里巴巴”商業帝國;如果凡高心懷希望,那么他也不致于自己內心扭曲而英年早逝。
人應該擁有健康的身心,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當我們過度勞累時,就急需身心上的調適與平衡,身體是一切的一切,沒有健康的身心,我們就不能抵御生命的辛勞。適當調節,方可重回生活的正道。“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這道理誰都懂,但現在的年輕人卻不在意這一點,寧愿前三十年用毀壞身體來掙錢,后三十年用掙下的錢來調養身體,也不愿意勞逸結合,過一種平衡有序的生活。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自己的身體需要自己愛惜。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步入生活的正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應該把握好生命的韻律,才能跳好人生最好的體操,才能找到靈魂的歸屬,才能在詩意的精神家園中歡樂歌唱。
人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心態能夠決定人的命運。我們時常會陷于生活的泥潭之中,這時,是積極應對,還是消極對待,往往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果,我們能在大海中,始終看見燈塔的光芒,那么往往就能找到前進的方向。“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一生在宦海浮沉,歷經艱難險阻,但他懂得如何超然于物外,即使多次被貶,頻遭陷害,甚至身陷囹圄,但最終,他都能以一顆閑適淡雅之心靈活處之,不為得失、生死所擾,顯示出超乎常人的曠達和魅力。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態,對任何事都能保持一種“處波瀾不驚的態度”,也能夠影響他人,感染他人。曼德拉在一次外交訪問途中,乘坐的飛機突然出現故障,機內的人都驚慌失措,他旁邊的助理更是嚇得臉色蒼白,渾身打顫。但曼德拉卻端著一杯咖啡,安詳的閱讀著手中的報紙。助理結結巴巴的問道:“曼德拉先生,您不害怕嗎?您為什么這么鎮定?”曼德拉大聲地回答:“與其焦慮地等死,不如冷靜下來,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乘務員和機長們聽到這些話,也都冷靜了下來,仔細檢查飛機出現故障的原因。后來,飛機終于排除故障,安全著陸了。這種超凡脫俗,處變不驚的態度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生命的韻律,主調是歡樂還是憂傷,全看我們自己;能否掌握他靈活多變的節奏,也全在我們自己。擁有希望、健康、樂觀的心態,可使我們積極戰勝生活中的磨難,唱出生命中的歡樂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