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雙喜
【摘 要】在教育建設全面進入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豐富網絡數字教學內容和教育資源,構建出高效便捷的教學共享機制,規劃出適用于信息化技術的教學模式,成為教育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文章就以信息化發展對教育的影響作為研究基礎,進一步討論教學模式的變革趨勢,從而探尋出信息化下教學改革的新模式。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手段 改革 教學平臺 應用能力
一、引言
教育部在《關于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的國家綱要(2010—2020年)》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們需要從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構建國家級信息化管理教育一體化系統,加快當下教育資源整合和信息化基礎設備建設進程這三個方面大力推進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梢娊逃男畔⒒l展帶來了教育形式的重大變革,對傳統的教育思維、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都產生了巨大沖擊,教學模式的信息化轉移成為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唯一途徑。
二、構建信息化優質教學平臺
“三位一體”(名師、名校、專遞)課堂是當前我國推進優質教育資源信息化普及的重要形式。通過網絡課堂的講授,縮小城鄉之間教育資源分配差距,促進學校之間的信息化交流,進一步實現數字化資源平臺的信息共享共建,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傳播優勢,在更廣的范圍內建設教學信息網絡平臺,從而縮小地區和學校教育群體的差距[1]。
(一)網絡平臺框架建設
首先,基于云技術構建出網絡大型教研平臺的基本框架。隨后,著手全面落實多網絡的千兆光纖接入,實現信息網絡設備終端(包括電信、聯通、移動、國家信息網、國家教育網)的數據互聯。進一步優化業務系統配置,實現多網絡、多應用、多運營商、多用戶端之間的業務互通,為教育工作者搭建一個資源實時共享,信息傳輸平滑、快速的網絡服務資源庫。在以上述三種網絡課堂作為教育核心進行建設的同時,加快完善相關資源整合和信息傳輸渠道建設,從而為平臺提供豐富的課程展示元素和索引途徑,帶給全體師生更優質的教學、學習體驗。
(二)網絡共享機制及“三位一體”課堂建設
構建出信息傳播平臺的整體框架,實現多端互聯后,工作的重點便落在了網絡共享設備群的搭建上?;A設備群的建設往往是最消耗財力、人力,實施最艱巨的建設項目,但它同時也是整個網絡平臺構架聯系的基石,因此區域設備搭建要求格外嚴格。就目前的資源條件來看,最少也要在網絡覆蓋范圍內的每一個縣區設立至少一間直播教室,并逐步在未來實現幼兒園、小學、初中等不同階段網絡教室的分化建設。另外,在每所公立學校(尤其是農村地區)配備標準的多媒體播放設備,確保4M以上的帶寬,從而保證能高質量地接收來自網絡教育平臺的信息,觀看平臺網絡課堂講授。
而對于“三位一體”的課堂建設,則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應分批組織各學校優秀教師開設網絡公開課堂,儲備更多的優質網絡信息教育資源,并保持實時更新和即時修正,以此滿足教學內容的改動和教學大綱的變動。其次,應發揮名校的優秀引導作用,通過網絡共享平臺,對名校豐富的教育資源進行全國性的推廣,讓更多的學生受益。最后,專遞課堂則是利用網絡同步、實時授課的方式,使得教師資源缺乏、課程緊張、上不好課的農村學校與資源相對豐富的城市學校通過網絡共享平臺進行資源傳遞,可以共上一堂課。
(三)教育資源數字標準化
按照規劃方案構建出一個較為完善的網絡教育共享平臺體系之后,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套優質的資源考核、錄入標準,內容包括資源基本標準、多媒體課件制作標準、多媒體視頻課堂標準和教學相關資源上傳標準等等。
具體來講,學科教學視頻要求畫面清晰,色調還原度高,板書干凈,作圖工整,能呈現出課程核心知識點。多媒體課件要求設計合理,窗口大小適當,界面清爽,避免過多的色彩混雜,整體風格統一,視覺效果好。若是有動畫插件或者3D效果的話,應當直觀簡潔,鏈接時間短,內容符合課程要求,不宜超綱。教案稿內容則應當符合課程標準規范,文件格式統一為DOC或者PDF,大小控制在40M以下。
三、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一)構建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管理評估系統
“好馬配好鞍”,有了便捷高效的網絡共享教育平臺后,對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因而教師團隊的應用實踐能力便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環。利用信息化一體設備和現有平臺,構建出教師信息技術管理系統,以此推動教師教學模式研究和改革創新的進程。加大師資骨干建設力度,擴大優秀教育資源的覆蓋面積,力爭建立800名以上的骨干教師隊伍,并在資源共享平臺上記錄每位教師的教學成果,納入對教師的教學評測和考核的范圍內,督促教師制作出更加精品的網絡課堂,繼而創建出全學制、全學科的精品資源網絡[2]。
(二)強化信息技術于教學的應用
信息化背景下,學校需要大力推動信息化技術在日常教學授課中的應用,將信息技術全面融入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同時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課堂形式和教學思維的逐漸轉變,將新媒體和網絡技術運用到教學工作中來,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教育的信息化轉變已成為當今新形勢下的必然趨向,我們只有牢牢抓住機遇,加緊建設科學完善的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強化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改革深化,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楊帆遠航,不斷踏浪前行。
【參考文獻】
[1]張僑.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02):76-77.
[2]林冬青.信息化條件下教學教研模式的改革[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0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