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秀伶
"互聯網+"時代的大病救助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919大病救助工程"探索互聯網救急難模式
本刊記者 陳秀伶
2016年6月8日,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福基會”)“919大病救助工程”為2歲半的白血病患兒趙炫琪撥付第一筆善款4萬元,讓她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順利進入第四期化療。趙炫琪自今年1月被確診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白血病)以來,她已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病痛和折磨。令人欣慰的是,M3型白血病的治愈率已經超過90%,而琪琪和她的養母稅銀春的堅強和樂觀更讓人驚嘆。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近兩億人正面臨著“災難性醫療支出”,突發重大疾病成為這些家庭最大的痛苦和折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更是不勝枚舉。
為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國發〔2014〕47號)精神,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存權益,最大限度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事件的發生,民政部、財政部于2015年3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最具“急、難”特點的重大疾病救助成為“救急難”工作中最重要的突破口。
中國福基會針對重大疾病救助的社會需求,積極探索在“救急難”工作中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優勢,經過近兩年的醞釀,自主設計并于2016年3月正式上線運營公益項目——919大病救助工程。該項目通過搭建全國公募平臺,整合包括政府、大病救助NGO、愛心企業、醫療機構、媒體、志愿者團隊和社會公眾等各類社會資源,為大病困境群體提供專業實效的救助服務和公募籌款等支持。
中國福基會理事長戚學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919大病救助工程是基金會緊緊圍繞民政部部署的救急難工作開展的大型公益項目,并將其作為基金會201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大病救助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014年2月,1個多月大的琪琪在四川綿陽一個學校附近的草叢中被人發現。在朋友的介紹下,本打算不要孩子的稅銀春夫婦收養了她。
自從收養了琪琪,稅銀春不再出去打工,每天待在家中帶孩子。當娃娃叫第一聲“媽媽”的時候,稅銀春幸福得淚在眼中打轉,“這么乖的娃娃,居然有人不要她,我絕不能再放棄她。”
今年1月,這個命途多舛的孩子被確診為M3型白血病,得知消息后,稅銀春哭暈在醫院的廁所里。有親友勸她放棄這個娃娃,她堅決不同意。稅銀春將家中10多萬存款全部取出,又找親友借了10多萬,帶著孩子到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治療。治療期間,琪琪病情出現反復,稅銀春準備的20多萬很快就所剩無幾。
“我們在接到這個個案的時候,大家都為孩子感到心疼,也為琪琪媽媽的不離不棄而感動。”中國福基會919大病救助工程項目經理張金慧告訴記者,4月5日當天,919大病救助工程的項目人員就和志愿者與稅銀春取得聯系,了解相關情況,并根據主治醫師的治療建議,為琪琪發起了籌款項目“養母借債救血癌女兒”,為其募集剩余化療期所需費用20萬元。
36天,15297 人,200316.07元。善款募集完成后,負責該個案的工作人員隨即啟動了撥款程序。根據醫院治療安排,于6月8日為琪琪撥付第四期化療的首筆善款。
“當我們聽到琪琪治療順利的時候,心中無比高興,這就是我們做919大病救助工程的價值。”919大病救助工程負責人——中國福基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肖隆君說,“我們更開心的是,因為眾多網友的愛心,有數百個這樣的家庭被愛心挽救。”
中國福基會發起成立的“919大病救助工程”時間雖然不長,但已經發揮出強大的作用。據公眾平臺最新顯示:2016年3月1日至6月15日,919大病救助工程累計接聽來自全國32個省市區的400熱線電話614個,上線大病及意外傷害個案438例,主要病種包括白血病等血液類疾病、惡性腫瘤、罕見病、尿毒癥、意外傷害及燒燙傷等,累計受益人數455人;救助患者以成年人為主,占總人數的68%,有效填補了國內慈善組織救助成年人比例較少的短板。
“919大病救助工程”公益項目的透明高效,也極大地增強了公眾對公益慈善事業的信心,短短三個半月時間,公眾捐款數額呈現幾何式增長,累計募集善款逾1600萬元,目前已為118位患者撥款超過782萬元。
“互聯網+”在公益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919大病救助工程在項目設計伊始就定位于依托互聯網模式。據肖隆君介紹:“919大病救助工程就是在以互聯網思維做大病救助,我們通過與騰訊公益、輕松籌、追夢籌、慢友幫、愛心籌、八方籌、隨手捐等互聯網平臺進行合作。通過互聯網平臺,為眾多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快捷的求助渠道,讓求助無門成為過去式,同時也為愛心人士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捐款方式,保障了這些愛心人士的善款安全有效地用在患者治療上。基金會作為專業機構,廣泛動員社會資源,形成救急難的合力。”
據了解,除了在籌款合作模式和善款使用上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和優勢外,919大病救助工程還在探索通過互聯網連接更多醫療資源(包括醫院、醫生、醫療相關企業、互聯網醫療平臺等),在信用救治、緊急響應、個案傳播以及高效聯動等多方面形成合作,整理各類醫療資源,初步形成919大病救助聯盟體,實現信息互通、渠道共享的多方共贏。
“社會慈善是一項社會工作,作為慈善公益的從業人員,我們只有把眼光更多地去關注基層,關注基層社會需求,才可以更好地策劃符合社會需求的公益項目。919大病救助工程以互聯網思維做公益,可以讓公益籌款變得簡單便捷,讓公益組織的執行更加公開透明,讓各類社會資源通過更高效的渠道參與公益,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讓社會力量能有序、有效地參與政府部門推動和解決救急難工作。”肖隆君副理事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