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報道:今年8月,四川省岳池縣鎮裕鎮68歲的農民楊天直因公路占地補償費問題到北京上訪。幾個截訪者在問清楊天直的上訪問題后,主動聯系鎮裕鎮有關領導,在雙方協議“成交”后,開始所謂護送。因三天時間不給飯吃,不給水喝,不讓解手,楊天直在饑渴難耐時只能喝自己的尿,最后死在岳池縣城外的路邊。
評論:該事件被媒體曝光后,國家信訪局表示:“群眾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問題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正當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干擾和阻礙群眾的正常信訪行為,一旦發現,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楊天直之死表明,如何把上訪訴求化解在地方,強化屬地責任,依舊是懸而未決的問題。即便廢除了上訪排名,地方的截訪動力依然不能低估,那些通過截訪獲利的“公司”依舊存在。
據《 》報道:2015年,山西省的一個貧困村用扶貧資金買了一批扶貧羊,本打算分給貧困戶,但村干部怕分配不公引發矛盾,干脆全村每人分一只,剩下的六人又合分一只。僅大半年時間,這些羊就被村民賣了一多半。當地扶貧干部對此見怪不怪,認為“不這樣搞村里矛盾太大,弄不好政策會推行不下去”。
評論:貧困村用扶貧資金買羊均分,從一個側面表明,在一些地方,“精準扶貧”不過是說在嘴上、寫在紙上的一句口號而已。能否讓幾千萬貧困人口盡快擺脫貧窮,很大程度上考驗的是基層工作者的能力與責任心。沒有艱苦細致的工作,沒有腳踏實地的作風,就不會有“精準扶貧”的成效。值得思考的是,這種“大鍋飯”式扶貧,在我們身邊是否存在?
據《 》報道:近日,河南省新鄉市政府根據市委常委會會議精神發文:今后新鄉市國家工作人員,無論領導干部還是普通工作人員,相互不稱官職,一律稱“同志”。這意味著,“同志”這個稱呼在新鄉將代替以往的書記、市長、局長、處長、科長等職務。報道刊發后,在新鄉當地引起強烈反響。
評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倡導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古語講,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同志”這個稱呼的復蘇,其深意是對公仆身份的認同,是對官本位思想的否定,是對健康政治生態的培育。不過,這種做法能否長期堅持下去并推廣開來,還需繼續觀察。
據《 》報道:近日,據陜西省西安市殘聯教育就業處負責人介紹,2016年開始,城市殘疾人居家養老補貼不再以貨幣形式發放,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由家政服務公司上門為殘疾家庭提供服務。對此,一些殘疾人家屬表示,強制服務不合適,希望能有選擇權。
評論:按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相關政策來看,西安市的這個做法可能是個趨勢。而這一新政遭遇抵觸情緒,關鍵還在于“剃頭挑子一頭熱”——從政策的制定到實施,政府部門只唱“獨角戲”,一廂情愿做決定。類似情況一再啟示我們,在事關公眾利益的決策上,如果公眾既沒有話語權也沒有選擇權,只能被動地接受政府拍板的一切,事與愿違的情形就會不斷出現。
據《 》報道:近年來,長沙、承德、南京、昆明、西安等地都曾公布當地各部門負責人的手機號。但記者近日撥打西安市臨潼區和南京市鼓樓區部分干部的手機后發現,除幾位一撥就通之外,大部分干部的手機處于“已暫停服務”“不在服務區”“正在通話”或無人接聽狀態。
評論:公布領導干部電話,意在倡導“馬上辦”的工作作風,這種做法多與當地主要領導的個人意志有關,并非制度性要求。所以,當力主公布干部電話的領導離任,這種做法往往就名存實亡了。其實,從根本上說,還是要致力于從機制建設上提高行政機關的責任意識,別總讓領導干部當“救火隊長”。
據《 》報道:自2016年9月以來,河北省石家莊市連續出現多個重污染天氣,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排名持續倒退。為扭轉被動局面,石家莊市政府開展了利劍斬污行動,要求年底前的45天里,全市所有制藥企業及揮發性有機物生產工序全部停產。
評論:其實,在相當一些地方都面臨類似尷尬。我們必須看清這樣的大勢,當下的污染局面如不盡快改變,作為政府是無法向人民交代的。
據《 》報道:近日,為了加快構建政商“親”“清”關系,浙江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文件,明確提出政商間接觸交往不得觸碰的八條“紅線”。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強調,“親”“清”二字是一把勤政為民的標尺,一條清正廉潔的規矩。踐行“親”上加“清”的新型政商關系,做到交而有“法”、交而有“方”、交而有“界”。
評論: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還有一句話說得很形象:“對領導干部而言,既要當好民營企業的‘店小二,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又要不越法、不逾紀、不謀私,慎小事、拘小節,守住底線、把好分寸,防微杜漸、兩袖清風。”對于在振興發展中需要盡快壯大民營經濟的黑龍江來說,怎樣解決為了避嫌“清而不親”的問題,需要思量,需要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