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豫章中學(330006)
王 鑒●
?
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模式設計探討
南昌市豫章中學(330006)
王 鑒●
導研式教學是指高中學生在教師給予的認知策略和探究支架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探究或是同學間的合作探究,主要經歷的過程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問題、內化反思問題、靈活掌握知識以及牢固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
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模式設計的原因是針對當前高中數學教學效果較差提出的.當前高中生總是花很長時間來學習數學,做大量的數學題,但是高考中的數學成績依然不理想,學生的探究能力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還是很弱.即便是數學成績好的同學會是只懂做題的工具.面對以上現實的問題,教學工作者會在思考,教學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在哪里,怎樣做才能改變目前的教學狀況.
1.基本概念
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主要指學學生在教師所給出的認知策略和探究支架下,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或是學生間的相互探究,在自主條件下提出、解決、拓展、內化反思問題,并在以上過程中掌握知識并掌握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等,提高學習的效率.
該方法實施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數學性、條理性的思考數學問題,學會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探究最終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高中數學的學習是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和能力,教師教的最佳境界是導,學生學習的最好在狀態是研.高中生已經具備主動建構的能力,教師在學習中充當的是引導者和“助產士”;數學的學習就是學生研究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問題的研究者,教師是研究者的助手,是研究框架的搭建者,是保證研究效果和速度的保障者.課內外一體化,重視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向新知識的延伸,延伸的內容就是學生的課下探究的任務.該形式可以很好的突破高中數學作業的傳統模式,幫助學生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導研式教學注重的是非傳統的傳遞式教學,重在學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導研式教學模式不僅是重要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同時也會引起教學目標、思想、形式、評價等多方面的變化,它是一種新穎的發展新的教學.
2.導研式教學的基本特點
導研式教學的特征有問題性、自主性、指導性、探究性、優質性的特點.問題是探究的主要動力,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有絕對的自主權,教師要積極的發揮鼓勵和指導的作用,學生主動的對問題進行探究避免了灌輸式教學的現象,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導研式教學中可以很好的得到培養.
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主要通過學生的自主他探究和教師的積極引導實現的:

教學過程教師教學活動內容學生學習活動內容提出問題結合問題為學生創設情景,提供素材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提供問題的解決的方法和策略,適當控制問題難度.感受研究的重要性提出相應的研究問題,整理問題使問題變得系統化、結構化、具體化,將問題控制在最近發展區.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做好和問題解決相關的準備;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策略和方法,尤其是重、難點問題的突破方法;幫助學生構建探究的支架,為學生解疑釋難.結合問題對需要運用到的知識進行適當的復習和回顧;明確探究的方法及策略,獨立自主的探究和解決問題,自主提取數學知識,總結數學結論.問題內化和遷移提供概念總結或是知識結論的相關素材;提供變式訓練的習題資料;教會學生利用知識進行舉一反三.對問題的概念和結論進強化記憶和理解;開展變式訓練;把握問題的本質,感受問題解決的思路和方法.問題拓展為學生創造反思的時間,明確需要反思的目標;總結到位,全面的樹立教學的關鍵點和結構;指導學生掌握類似或是相關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回顧復習知識,總結研究問題的方法;從新知識中尋找新問題,新突破;試著在課外拓展中利用知識解決新問題.
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報保證師生之間融洽、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習需要良好的環境,學生只有在寬松、民主的環境中才能敢想、敢說、敢問.這樣導研式教學才能夠順利的開展.其次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模式的創新并不是完全拋棄教師的作用,高中生在這一階段,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還處于初步形成的階段,知識水平不是十分的高,在課堂上需要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才能充分對自主探究中的新知識進行掌握.三是要給足學生探究的時間,讓學生在教師安排的探究和討論環節中深入的展開學習.教師在導研式教學開展的初期肯定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但是教師和學生要不斷的從教學中進行總結,相信學生不斷完善導研式教學.每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程度都有一定的區別,教師準備的內容要有選擇性,充分保證每一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體會收獲快樂.
本文對導研式教學模式的概念和特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且闡述了該教學模式的具體經過,最終提出導研式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各類問題,希望對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的使用作出積極的幫助.
[1]顧劍峰. 高中數學“導研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 蘇州大學, 2010.14-25
[2]孫希文.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設計研究[J]. 語數外學習:高中數學教學, 2014, 02期.
G632
B
1008-0333(2016)30-0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