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吉成 李世彬
唯有葵花向陽開
——記黑龍江省寶清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劉學
? 馬吉成 李世彬

“向日葵始終追隨著太陽,那是它永久的依戀;如果每人都像向日葵一樣堅定執著,人生就會充滿希望。”黑龍江省寶清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劉學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從事特殊教育的8個年頭里,她默默無聞地在愛的園地里耕耘,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撫育著每一名智障學生,攙扶他們走過崎嶇的人生之路。
(一)
劉學是1987年7月參加工作的,2009年調入寶清縣特殊教育學校當教師。和普通學校相比,特殊教育學校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愛心。劉學所教的12名學生中,有腦癱的、患自閉癥的、肢體殘疾的……一個簡單的字母、一句日常問候語,她往往要教上幾十遍、上百遍。機械的重復,瑣碎的工作,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單調和枯燥。課堂上,學生中有拍桌子的,有大聲喊叫的,有隨便溜達的,還有的開門往外跑拽都拽不住的……工作非常辛苦、繁重。但一看到孩子們那天真無邪、渴求知識的眼神,想到家長把孩子交給自己時的那份信任和熱切期盼,劉學便覺得自己責任重大。她深信普通教育培養的是明天的希望、祖國的花朵,特殊教育同樣也能撐起一片藍天。
靜下心來的時候,劉學開始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想辦法改變學生們的這種狀況。她查閱資料,了解殘障孩子的特點,再仔細觀察揣摩班上學生的性格,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
學生郭強患有嚴重的癲癇,經常發作,時輕時重。一天,劉學正在上課,突然一名學生喊道:“老師,郭強又犯病了!”正在板書的劉學趕快跑到郭強身邊,只見孩子整個身體都蜷在一起,口吐白沫,牙齒咬得咯嘣咯嘣響,手指也掰不開。情況緊急,為了不讓郭強咬到舌頭,劉學準備將毛巾尋機放在他的上下牙之間。可就當她把毛巾剛塞進去的一瞬間,郭強一下子將劉學的手連同毛巾死死地咬住,劉學疼得“啊”的一聲。旁邊幫忙的同事趕緊伸手去掰郭強的牙齒,劉學趕緊制止說:“別掰,弄不好他的牙齒會脫落,如果堵塞呼吸道就會更危險!”過了一會兒,郭強逐漸緩解了抽搐,此時劉學被咬住的手指已由疼變為麻,沒有了知覺。等劉學將手指從郭強的口中退出來時,手指血流不止。
學生萬紅宇不僅自理能力差,還經常發生大小便失禁。有一次,萬紅宇在宿舍里大便失禁,弄得墻上、床上、床單哪兒都是。其他孩子聞到滿屋的臭味都躲得遠遠的,但劉學并沒有嫌棄,趕緊給萬紅宇處理,擦屁股、洗衣服、洗床單、擦床。面對穢物,她也是幾次眼暈作嘔,但她咬牙用厚厚的毛巾捂住自己的口鼻,足足忙活了兩個小時才清理干凈。隨后,劉學又細心地教萬紅宇如何去廁所解大小便。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萬紅宇進步很快,現在大小便已經能自理了。
學生崔夢涵,智力低下,剛到班級時什么都不會,劉學就每天教她學穿衣服、刷牙、洗臉等簡單的日常生活能力。經過一學期的鍛煉,她大有長進。現在,崔夢涵每天知道搶著擦黑板、掃地、擦桌子,回家還能幫媽媽撿碗、洗碗、收拾屋子。每逢家長說到孩子的進步時,劉學都特別高興。
一天又一天的堅持,劉學默默地為學生付出終于有了效果:大小便失禁的孩子已經很久沒尿褲子了;任性的孩子往校外亂跑的次數少了;動作遲緩的孩子可以幫助老師倒垃圾了;多動貪玩的孩子能夠聽從老師的召喚了……孩子們點點滴滴的進步,無不滲透著劉學的心血。
(二)
為了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劉學還利用業余時間教學生們手工制作、烹飪等生活技能,帶領學生學習剪紙、疊紙盒。看似很容易的手工制作,但對智障孩子來說難度可不小,于是她決定研究一套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
劉學把學生按照殘疾類型和殘疾程度進行分組,先一步步演示,手把手地教給學生基本方法,能力弱的學生疊制簡單的,能力強的學生制作較難的。在她的堅持和努力下,學生們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手工作品。每當社會各界人士來校參觀時,都驚訝得不敢相信這些精美的手工作品竟出自殘障孩子之手,都為孩子們豎起了大拇指。
為解決學生上電腦課的問題,劉學聯系愛人的單位,為學校贊助了7臺電腦;為改善校園環境,她積極聯系自己的親戚朋友,為學校道路和果園里鋪地磚3000多平方米,為學校節省建設資金4萬多元。2012年“六一”兒童節,劉學自費為學校師生買了排球、籃球、餅干、飲料等,價值7000多元。
為提高特教業務水平,劉學閱讀了大量的特殊教育文章,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并運用于實踐中。2009年,她撰寫的論文《加強智障生語文的朗讀訓練》被評為省級科研成果二等獎;2010年,她的論文《從培養智障學生的興趣入手,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被評為市級科研成果一等獎。
(三)
劉學始終認為,能讓殘障學生融入主流社會才是特殊教育的最終目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她針對學生特點制定了長期訓練目標和短期培訓計劃,并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主題活動,如學習儲蓄、交通安全、獨立去醫院看病、超市購物、體驗小交警、參觀派出所、參觀社區以及組織學生進行實訓等活動。劉學認為,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特殊教育,了解特殊教育學校,了解殘障孩子。這樣的活動多了,學生得到了鍛煉,理解支持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為了實現“教學—培訓—就業一體化”教學模式,劉學向學校提議,啟用中度智障學生、伴有口吃的高亮負責宿舍樓的衛生保潔。為了使高亮能夠盡快適應這份工作,劉學每天早、中、晚三次手把手地指導他。衛生間的打掃工作比較繁瑣,窗臺、洗手池、蹲便池都需要定期清潔。在工作中,高亮難免會有消極怠工的念頭。劉學在跟蹤指導的同時,經常給他做思想工作,使他認識到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高亮的家長得知這個消息后,來到學校,握著劉學的手說:“真的不知道該怎樣感謝你,是你把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培養成了一個能為家庭分擔憂愁的人。老師,謝謝你!”
現在的高亮,已成為了社會中的一員,開上了網店賣兒童服裝。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肢體智障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殘障人也能自食其力,也能承擔責任,也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撐起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
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外,劉學還負責學校工會、檔案和校醫工作,每項工作她都做得很好,當然也付出了極大的辛勞。有人問她,調入這樣的學校后不后悔?劉學的回答平淡樸實卻感人至深:“我就是愛這樣的孩子,愛這份工作,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的話,我還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做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老師,去關愛這些不幸的孩子。選擇這份職業,我從沒后悔過!”
日將出已作,日已落而未息。劉學用樸素的情懷,踐行著唯有葵花向陽開的“工于至誠、行于致遠”的特教精神,用傲雪寒梅之性情,用綠葉般純凈的愛,守護著特殊教育學校這方凈土。